文史百科 宣城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名人?

Posted 书法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宣城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儿只列出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所影响的人物。

宣州区:

陶谦,三国丹阳郡人(今宣城),徐州太守,三让徐州的主人公。

梅荛臣,被举为宋代诗歌开山祖,和欧阳修齐名。

周紫芝 (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

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

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

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

譬如《踏莎行》(一)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

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

堪称难得的上乘之作。

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

其他如《生查子》(一)、(三)、(四),《西江月》(二)、(五)、(七),《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

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贡师泰,1298-1362年,元进士,字泰甫,宁国府之宣城人。

父奎,以文学名家,延佑、至治间,官京师,为集贤直学士,卒,谥文靖。

师泰早肄业国子学为诸生。

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作有《诗经补注》《玩斋集》等。

梅鼎祚,明代戏曲家,宣城人,代表作《玉合记》为昆山派扛鼎之作,汤显祖好友。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宣城人,出身儒门,但自幼好兵略,后投笔从戎,成了有名的勇将。

经过一番部署之后,万历三十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l603年1月8日),沈有容直捣窜入台湾的倭寇 巢穴,全部加以歼灭。

“神兵飞出鬼不觉,谈笑成功人始知”。

由于在平倭中沈有容屡建战功,颇有名声,就被调到泉州任都司。

在这期间,他参加了抗荷斗争。

明朝福建当局抽调50艘战船,开到澎湖,同时派出“政令都司”沈有容为代表,晓谕荷兰侵略者,先礼后兵。

1604年11月18日,沈有容到澎湖同荷兰侵略军头目韦麻郎谈判。

在谈判桌上,他伸张正义,以“舌枪唇剑”,据理力争,声韵雄朗,意气磊落,大长中华民族志气。

荷兰侵略者理屈词穷,狼狈不堪,便恼羞成怒,拔剑示威说:“中国兵船到此,想似要与我等相杀,就与相杀如何?”沈有容听了怒不可遏,厉声说道:“中国甚惯杀赋,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代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听说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

吾不忍看汝等步倭之后尘啊!”荷兰侵略者再不敢言语,面色如土,灰溜溜地从强占近4个月的澎湖撤退。

沈有容不费一枪一弹,把荷兰侵略者赶出去,保卫了澎湖。

后来在澎湖的马公岛上的“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的碑刻,就是为此而立的。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

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

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

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

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弘仁)得黄山之质。”

他善诗和书法,并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画有《黄山纪游》册。

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

”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

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

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

他长期深入黄山。

多写生黄山真景。

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

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

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图册》,堪称平生呕心之作。

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

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

72岁时所作的《高山流水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

梅清笔下松驰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

清顺治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进士。

官至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

与莱阳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

又与同邑高咏友善,据东南词坛者数十年,号为“宣城体”。

著有《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学余堂诗集》五十卷,旧章回小说《施公案》主人公。

梅光迪 (1890—1945),字迪生、觐庄,安徽宣城人。

1911年赴美留学,先在西北大学,后到哈佛大学专攻文学。

1920年回国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

1921年任东南大学洋文系主任。

创办《学衡》杂志。

1924年去美国讲学。

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即原来的东南大学)代理文学院院长。

后又去美国哈佛大学工作。

1936年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兼外国文学系主任。

1939年文理学院分开,任文学院院长。

1945年在贵阳去世。

宁国:

任新民 安徽省宁国县人,1915年生,男,中共党员,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

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1949年8月回国,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

1952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56年8月参加筹建国防部五院的工作,历任总体室主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

1964年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他相继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

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中,作为首区总指挥,协助领导和指挥了这一重大的飞行试验任务。

组织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保证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获得成功。

领导组织了氢氧发动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发射服务零的突破。

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9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广德(含郎溪):

吴均,南朝诗人,诗集 - 包含《战城南》、《入关》、《雉子班》、《梅花落》、《城上乌》、《从军行》等。

张光藻,字翰泉, 安徽广德人。

清咸丰六年( 1856年)进士。

历任曲周、望都、完县、邢台等县知 县,正定府知府。

清廉自守,刚正不阿,能体察民情, 官声斐然。

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任天津府知府。

一八六0年, 清廷与英法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北京条约》以后,天津被开为商埠,帝国主义列强和 宗教势力侵入天津。

法国在望海楼设立天主教堂,又 打着“慈善”的幌子在东关设立仁慈堂。

纵容教徒横 行,倚势欺压人民,与百姓积怨甚深。

张光藻到天津后,即遇上了外国兵舰撞翻天津渔 船,和法国人在通衢驰马,踩死百姓的案件。

张光藻 虽明知在当时情势下,“事涉外夷”,案件棘手,但 他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据理力争,能替人民讲话,因 而得到舆论的好评。

不久,天津府所辖各地连续发生迷失幼儿的案件 多起,纷纷传闻是被洋人拐去挖眼制药。

恰在此时, 法国仁慈堂收养的中国幼儿,因遭虐待而大批死亡。

仁慈堂的主事者为掩人耳目,即趁黑夜将幼儿尸体送 至荒郊埋葬,因掩埋草率,被野狗刨出棺木,竟是一 棺数尸。

群众闻讯大哗,认定是洋人杀害幼儿制药的 罪证,于是抬着棺木至天津府喊冤。

张光藻为辨明事 实,旋即派干员缉凶。

数日后,捕获拐匪张拴、郭拐 二名。

张光藻亲自审讯,拐匪供认不讳,旋即就地正 法,民心得以稍安。

在人民心目中,张光藻已是“能 为百姓作主的好官”。

同年四月,女拐武兰珍在作案现场被群众捕获, 扭送至天津府,张光藻又连夜审讯。

据武兰珍供称: 迷拐幼儿是天主堂管事王三指使,迷药也是王三所给。

由于案件牵涉教堂,张光藻即会同清廷通商大臣崇厚, 向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交涉,婉言约请丰大业至教 堂查询,有否王三其人。

谁知丰大业暴戾成性,态度 倨傲,根本不把中国官府放在眼下,不仅横蛮无理, 甚至纵仆行凶。

崇厚媚外怕事,以“和睦邦交”为借 口,主张“息事宁人”。

张光藻则认为“委屈求全, 何以立国!坚决主张会同天津县亲往教堂查询,若果 有王三其人,定当正以国法,以平民愤。

五月二十三日(阴历),“张大人要查教堂”的 消息不胫而走,民情振奋,蜂涌至教堂外围观。

崇厚 惧民心有变,迅即调派兵丁前往弹压。

天津的教民们 为给教堂助威,也聚集教徒多人与群众对峙,情势十 分紧张。

丰大业闻讯,带领武装巡捕,匆匆赶到,恰 遇天津知县刘杰,扬手一枪,击中刘杰的亲随宝升。

围观群众见洋人在众目睽睽下开枪杀人,愤怒到极点。

一人喊打,众人齐上,当场打死了丰大业!怒火填膺 的天津人民一不做,二不休,又鸣锣聚众,分头冲进 望海楼教堂和东关仁慈堂,见洋人就杀,见教徒就打; 尚且不能泄愤,最后烧毁了望海楼。

在火光熊熊,人 心大快。

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教案”发生后,清政府吓破了胆,火速派直隶 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

曾国藩在主子面前是癞皮狗, 在人民面前却是刽子手。

他到天津后,首先将张光藻 和刘杰革职,向外夷献媚。

可法国公使罗淑亚不领情, 一面将兵舰调至大沽口示威,一面提出数十条苛刻条 件。

赔款、重建教堂不算:还要张光藻的人头给丰大 业抵命,一口咬定张光藻是“唆使刁民行凶”的罪魁 祸首,坚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曾国藩虽是号称杀人如剃头的“曾剃头”,但他 还不敢杀张光藻。

他知道张光藻在天津深得民心,杀 了张光藻不仅会遭万人唾骂,甚至会因此身败名裂。

此案拖到九月,经曾国藩与他身边的智囊、幕傣反复 磋商,又与罗淑亚多次“协议”,才给张光藻定了个 “临阵失于弹压,事后不能缉凶”的罪名,充军发配 到黑龙江。

又以“无供定罪,变通办理”的毒辣手段, 将十六名天津义民作了牺牲品。

张光藻蒙冤谪戍,天下人却深表同情。

在北戍途 中,沿途都有素不相识群众担食携酒来迎送。

夜晚投 宿,旅店主人听说是“天津张大人”,不但拒收饭金, 临行还馈赠礼品。

甚至远在百里外的群众听说张光藻 要路经此地,举家赶来慰问。

到黑龙江后,“天高皇 帝远”,当地官民都没有把他当“罪官”看待,而且 优礼相加。

张光藻有感于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北戍途中和戍 所作了几百首诗,荟集成上下二册,时而题名《北戍 草》.这些诗篇都是发抒作者胸臆之作。

有对人民的 感激之情,有对流放生活的描述,更多的是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的慨叹。

如七律《庚午九月十一日定谳奉发 黑龙江效力》诗中,就直接发泄了胸中的忿懑:

“五月秋曹对簿来,罪干严谴众人哀。

和戎暂变萧何律,御敌谁为寇准才?

万里独行榆塞远,一樽共饯菊花开;

荷戈绝域男儿事,不用思家首重回。”

“和戎暂变萧何律”骂的是曾国藩媚外辱国, 杀 戮无辜人民,连祖宗的国法都不顾了;“御敌谁为寇 准才”则叹的是国家缺少寇准这样的人才。

“荷戈绝 域男儿事,不用思家首重回”分明是诗人未因蒙冤而 丧志气馁,还在勉励自己。

一个封建官吏,有此胸怀, 也是难能可贵的。

《北戍草》中的《义鸡行》,可以说是一篇讽喻 诗。

诗前有小序云:

“李公雨苍寓馆畜二鸡,一雌一雄,饮啄栖止若 夫妇。

雌每卵,辄为犬所攘食,雄乃为雌守护,犬弗 敢近。

一日,雄又卵,雄偶弗在,犬突然噬之,卵未 出而雌毙。

雄归与犬斗,啄盲犬目,犬亦随毙。

李公 以为不祥,竟杀是鸡。

予闻而伤之,作《义鸡行》。”

“......古称五德良不愧,禽类无如鸡品高。

冲锋陷阵不畏死,古来烈士皆如此。

一鸡犹解报私仇,愧杀世间庸懦子。

此事若以法律言,一命一抵犬非冤。

纵援擅杀律科断,罪有可恕情可原。

不图李公意见左,操兵一割毅然果。

犬戕鸡命不责偿,鸡复犬仇竟反坐。

我闻此事心不平,为鸡报冤代鸡鸣。

中夜起舞发长叹,万鸡一齐号五更。

......”

鸡能把犬啄死,岂非奇闻?作者显然是借题发挥, 另有所指。

他是在替“天津教案”中的无辜冤鸡不平! 另一方面,他还在憧憬着一个“万鸡一齐号五更”的 光明世界!

一九七二年(同治十一年),在全国舆论的压力 下,张光藻被减刑释回。

从此,他无官一身轻,得以 畅游名山胜迹,寄情古刹园林,进一层体察到民间疾 苦。

他在广德城内只住了一段时间,经常关心家乡的 公益事业,对独山煤矿的开采,城内古迹的保护,提 过不少建议。

以后又到浙江湖州寓住,结识了布衣丁 宝书,经常在一起谈论文,评论时政。

同是天涯沦落 人,交谊甚厚。

一八八0年(光绪六年)春,张光藻在友人赞助 下,将《北戍草》镌板付印,并写了一篇《序》。

其 中说到:“......津门之役,距今十年矣。

偶一思及, 尚有余痛,岂为一官之去就,一身之荣辱计哉!江河 日下,大局如斯,忧愤孤衷,不能自己。

留此一篇, 聊以质当世之知我者。

”一个被罢官的庶民,竟敢发 出“江河日下,大局如斯”的议论,直指封建王朝, 其性格之刚劲耿直,可见一斑。

同年冬,张光藻曾多次谒见广德直隶州知州胡有 诚,诚建议重修《广德州志》,并上书云:“《州志》 自乾隆壬子州守胡君修后,道光丁未州守裕君续补, 笔墨虽不及胡君,而嘉庆道光间事,幸赖以传。

迄今 八十余年,续修此其时也。

况今客民麇集,土著调零, 数十年间,诸父老犹有能传其轶事者,倘迟迟又久, 文献无征,几不可问矣!......”

当时广德在太平天国战后,又发生过瘟疫,全州 三十六万人口(包括所辖建平县)只剩下六千余人, 以后号如移民垦殖,经济才得复苏,张光藻说:“客 民麇集,土著凋零”就是指此。

所以胡有诚采纳了张 光藻意见,重修州志。

以张光藻为总理,并由张推荐 丁宝书为纂修,还组成了二十八人的编修班子,历时 一年,于光绪七年告竣。

这部《州志》计六十半,分 装二十册,其中按语广征博引,查证核对,详实地订 正了以前各志的舛误。

但张光藻在《人物志》中却没 有列出自己,仅在《选举志》的“进士”栏内“援例” 写了有关自己的几十个字。

光绪十年,他又主修了《 祠山志》。

诗集《北戍草》的后面, 还附录了一篇张光藻写 的《同治庚午年津案始末》,详细阐述了“天津教案” 的前因后果,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六三年春,笔 者和广德花鼓戏剧团导演彭斯神福君合作的历史剧《 津门怒潮》,就是依据这一资料,参照其他史料编写 的。

《安徽历史述要》的作者李则纲教授,称赞张光 藻是“封建官吏中比较有血气的人物”,有些资料还 说他是“站在人民一边,敢于反对帝国主义的英杰。

” 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清史稿》上无传,连生卒年 月也不清楚。

书至此,不禁搁笔唏嘘!

泾县: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泾县人,中共创始人。

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

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

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

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

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

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

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包世臣(1775-1855) 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迳县人,迳县古名安吴,人亦称“包安吴”。

嘉庆十三年举人,后任江西新喻知县。

他是邓石如的得意弟子。

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

”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

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并非如自诩的那样不可一世,他的草书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

不过他的《小草诗册》却很有特色,确有集碑贴于一人之感。

如果说包世臣的书法称不上是第一流的,那么他的书论确是第一流的。

所著《艺舟双楫》是一部倡导北魏的力作。

是清代碑学思想的经典之一。

吴玉如(1898-1982)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师。

字家琭,后以字行。

1898年生于南京。

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故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

汉族。

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受校长张伯苓赏识。

后入北京大学预科,又转入朝阳大学,因丁先祖忧而辍学。

1916年,曾远赴吉林、哈尔滨一带谋生。

1921年以后历任黑龙江交涉局秘书、中东铁路局监事会秘书、北京烟酒督办公署秘书、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兼经济研究所秘书、重庆国民党参政会秘书等职。

抗战胜利后,吴玉如曾在志达中学、达仁学院、工商学院等校任教,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

其间从不涉足政界。

“文化大革命”以前,始终在北京以教书、鬻字、注释古籍、编撰《辞源》、《辞海》条目为生。

1968年文革期间,全部藏书被抄一空。

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吴玉如自幼酷嗜书法,5岁时学写字,到十二三岁时,写小楷、行书已具有相当功力。

后经几十年博览勤习专研,能熔合诸家风格,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长,而又以二王(羲之、献之)为依归。

形成了他端丽秀劲、遒健豪放、空灵飘逸的独特书风。

隶、楷、行、草、篆无不精能。

其小楷,放大后可作为大字帖临摹,可见功力精湛。

他的行书、草书,在四体书法中造诣最高,集历代名家之长。

在穿好扇骨的凹凸不平的扇面上悬腕写大草而无一败笔。

他在用纸、用笔、用墨方面,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见解。

早年作字,不用玉版宣,喜用生宣、料半,中年以后只用绵连;他喜用淡墨,恶用墨汁;还善使细管长锋羊毫笔。

吴玉如在古文、诗词、文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曾多次在国内和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会,受到国内外的推重赞赏。

并有《吴玉如书法集》、《迂叟魏书千字文》、《迂叟自书诗稿》、《吴玉如行书千字文》等传世。

而他最受人崇敬的不仅限于在文学、书法上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那刚直不阿,一辈子不肯随波逐流的品格。

他对后学,一生都是循循善诱,门人弟子以至私淑者,遍及南北,远至新疆力境尼克勒县,云南昆明、大理,广东、广西等地。

1982年8月8日吴玉如在津病逝。

他生病期间为天津市政协和天津市民革书写的两幅中堂,成为最后遗作。

绩溪:

胡宗宪(1512—1565),字汝员,号梅林,绩溪大坑口人。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3级。

后任杭州知府,修西湖,扩岳坟。

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总督。

时因海盗作乱5岛,倭寇骚扰沿海,宗宪总制七省军务,转战江浙,弭平倭患,以战功获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

四十一年,因被劾为“严党”,入狱后瘐故。

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

戎马倥偬中着有《筹海图编》。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安徽绩溪人。

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时当学徒。

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

台湾作家高阳所著《胡雪岩全传》中讲,胡雪岩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

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包负,有机会做官,但是缺少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

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

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

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

得势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发达,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而迅速暴富。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等等……

参考资料:://ianhui/dispbbs.asp?boardid=75&id=17288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宣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宣城历史上的名人有诗人梅尧臣、数学家梅文鼎、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徽墨名家胡开文、学者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书画家吴作人等。宣城,古称宛陵、宣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

文史百科 宣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宣城历史上的名人有诗人梅尧臣、数学家梅文鼎、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徽墨名家胡开文、学者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书画家吴作人等。宣城,古称宛陵、宣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

文史百科 宣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宣城历史上的名人有诗人梅尧臣、数学家梅文鼎、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徽墨名家胡开文、学者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书画家吴作人等。宣城,古称宛陵、宣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

文史百科 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

文史百科 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

文史百科 历史上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梅询:宣城人,宋朝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

文史百科 元氏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元宏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386-556年)日益强大,尽占长江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传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为元宏

文史百科 元氏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元宏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386-556年)日益强大,尽占长江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传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为元宏

文史百科 元氏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元宏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386-556年)日益强大,尽占长江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传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为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