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唐朝节度使的设立使地方的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地方的军事,经济实力逐步凌驾于中央之上。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声势浩大,攻下了长安洛两大重镇。
后唐朝开始整理军队,与回鹘合兵,反攻安,史部队。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混乱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边疆不稳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
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
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安史之乱(战争)
相关参考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
“安史之乱”是公元755年至763年的一场战乱,因为主要发动者前期是安禄山、后期是史思明,所以历史上将其称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起因主要是唐玄宗后期唐朝政治的腐败。这种腐败表现在三方面:①皇帝昏庸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