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还有下句吗
Posted 佛经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还有下句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一句是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出处:出自《佛经》。
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
全文: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
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好与坏,一念好,一念坏;成与败,一念成,一念败;得与失,一念得,一念失;善与恶,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念之间,已然明了!
释意:如同世俗的讲一念成善一念成恶。
佛是自性佛,魔是自性魔。
贪嗔痴魔五蕴魔等等,凡是障碍自性智慧光明平等的都是魔。
一念起后以自性智慧观照念念平等相续,就是一念成佛。
如果一念起后,即成贪嗔痴心念念流转变异增上,就是一念成魔。
扩展资料
《佛经》的翻译过程: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汉,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27]和竺法兰[28]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
由于这些佛经是从印度传入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佛经翻译成了汉文。
自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不断,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根据汉文佛经翻译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东汉,初创翻译时期。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29],相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
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还不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的经书也有很多问题,这时所译的经书大小乘并行,佛教在中国思想界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2、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
从东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译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译佛经。
前秦初年,开始了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译场翻译佛经,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
20多年后,西域人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
继鸠摩罗什之后,外国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被翻译出来,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译经高潮。
3、唐代,全盛翻译时期。
在唐代,梵文佛经得以全面系统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备。
这时,以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形成八大宗派,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和著述,而且还产生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典,即禅宗的《坛经》[31],汉文佛经的数量日益增加。
4、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译场,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自宋以后,佛经翻译逐渐减少,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
北宋开宝年间,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开宝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
相关参考
1、一念繁华一念灰;一念成悦,处处繁华处处锦;一念成执,寸寸相思寸寸灰。2、回忆,这两个刺眼的两个字最伤人,因为它代表了回不去的一切。3、不是每个人视力都是,都能看清这个世界。4、既然曾经伤过,就不要
(术语)是定慧相应之一念,理智相应之一念,将成佛时之智慧也。智度论九十二曰:「住如金刚三昧,用一念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名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
(术语)是定慧相应之一念,理智相应之一念,将成佛时之智慧也。智度论九十二曰:「住如金刚三昧,用一念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名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
指一念之清净信心。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中):「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意即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与自身中本有之佛性清净无有染污,信诸佛之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得成佛等
指一念之清净信心。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中):「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意即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与自身中本有之佛性清净无有染污,信诸佛之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得成佛等
意思为:十界具于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圆融而无碍,是融通念佛的意思。
指一念即万年,万年即一念。乃表示舍离长短等相对概念之绝对语句。义同「一即一切」。谓在一念心中收摄万年之岁月而无遗。古谚云:「十世古今,当处一念」即是此意。又信心铭(大四八‧三七七上):「宗非促延,一念
指一念即万年,万年即一念。乃表示舍离长短等相对概念之绝对语句。义同「一即一切」。谓在一念心中收摄万年之岁月而无遗。古谚云:「十世古今,当处一念」即是此意。又信心铭(大四八‧三七七上):「宗非促延,一念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须弥山。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与某僧关于「不起一念,还有过否」所作之机缘语句。从容录第十九则(大四八‧二三九中):「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起念固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