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的发展史概括写

Posted 服饰

篇首语: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的发展史概括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wenku.baidu/view/eccb96c5d5bbfd0a79567316. 或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的历史是不变的。

中国又称华夏文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

一,中国的文字发展: 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

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

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由于汉字的通行面特别广,历史特别长,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也特别多。

包括哲学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全部结晶。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状况,听到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总之,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莫大的贡献。

二,中国的服装发展: 原始服饰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 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 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 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 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春秋战国贵族冠帽与服饰 战国白玉人像, 头戴冠,两侧有组缨下垂系于颌下,脑后辫发上挽,包入冠内;身穿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鞋。

春秋除胡服之外,还有一种服式,叫“深衣”。

深衣不同于上衣下 裳,是一种上下连在一起的服装,这种服装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深衣。

本图为戴冠、穿宽袖服装的官员(战国玉人,传世实 物,原件现藏故宫博物院)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

一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汉代女子有曲裾深衣也有上下分体的襦裙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

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

明代平民百姓服饰 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饰为搭护(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直身(与道袍相似的宽大长衣)、程子衣、裤褶、裙等。

妇女的服饰, 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

袍服是由背子演变而来,特点为低领、对襟、宽 袖,领、袖花边较少或不用,衣长及足,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西方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长袍马褂,男性服饰名,由长袍与马褂 两部分组成。

“长袍(长衫)马褂”在清朝令人发指的剃发易服强加给汉人后,成为满清最为常见的男性便装。

民国元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服制案》中将其列为男子常礼服之一。

民国后,普通人在日常一般生活中马褂使用逐渐减少,若在袍外罩马褂则是非常隆重的穿法,而蓝色长袍搭配上黑色马褂就是礼服了。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改制出了中山装: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钮扣,后背整块无缝。

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还必须有3 粒扣子等。

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中国的历史不曾断过,中国在时间中成长,见证了耻辱与荣耀。

中国在历史中尽情的成长吧。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

漕运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文史百科 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

漕运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文史百科 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

漕运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文史百科 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一)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

文史百科 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一)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

文史百科 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历史

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中国都城史角度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

文史百科 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历史

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中国都城史角度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

文史百科 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历史

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中国都城史角度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

文史百科 我知道中国历史的一些历程简单概括

1、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