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世界历史人物
Posted 马克思
篇首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世界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生平事迹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
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
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
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
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
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
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
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
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
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
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
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
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
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
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
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
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
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
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
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
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
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
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
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
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
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
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
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
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
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
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
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
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
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
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
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
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
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
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
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
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卡尔·马克思 1818年诞生在德国的特里尔镇,父亲是律师。
卡尔17岁时进入波恩大学功读法律,随后又转入柏林大学,最后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马克思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科伦为《莱茵报》当过一个时期的编辑。
但是他那激进的政治观点,不久就给自己惹出了是非,于是便迁居到巴黎。
在那儿他遇到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同的政治观点使两人结下了真切的友谊,甘苦与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
不久,马克思被驱逐出国,迁居到布鲁塞尔。
1847年就是在布鲁塞尔他发表了第一部重要的著作《哲学的贫困》。
翌年他和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其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著作《共产党宣言》。
在同年晚些时候,马克思返回科伦,数月后又遭驱逐。
之后他迁居伦敦,在那里度过余生。
虽然马克思当记者时赚些钱,但是他大量的时间在伦敦搞研究,撰写有关政治学和经济学著作(在那些年月里,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主要靠恩格斯的慷慨捐助来维持生计)。
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于 1867年问世。
1883年马克思去世,另两卷还没有写完,后来恩格斯根据马克思遗留下来的笔记和手稿编辑整理出版。
马克思著作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从共产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发展来看,马克思显然应在本册居于高位,问题是他应高挂第几位呢?
做这样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人们对在渊古流长的世界史上的共产主义重要性的认识如何。
虽然人们不能肯定共产主义究竟会发展到什么范围,将会维持多久,但是现在显而易见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已经牢牢地扎下了根,至少在未来的几百年内会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在马克思逝世后大约一个世纪的今天,至少在名义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已接近13亿。
这个数字在人类史上比任何皈依其他思想体系的信徒还要多,从占世界整个人口数字的比例来看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就使许多共产主义者和一些非共产主义者相信将来也许总有一天马克思主义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但是很难有把握地预料到将来会有这样的发展趋向。
有很多似乎很重要的思想体系都有过其全盛时期,但是最终都销声匿迹了(摩尼创建的宗教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早在1900年宪政民主似乎显然是未来的潮流,虽然它在将来最终有希望得以实现,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再说这样的结论是靠得住的。
即使人们承认共产主义对今日世界和未来有巨大的影响,也可能会对卡尔·马克思本人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意义提出质疑。
苏联政府的实际政策似乎并未受到马克思著作的约束,他写了有关黑格尔辩证法和劳动剩余价值等著作,这样的学说似乎对苏联现今的国际国内政策并没有多大影响。
当今共产主义强调四个主要原则;①只有少数有钱人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大多数劳动者则在比较贫困中度日;②革除这种不合理的方法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即生产资料归政府而不是私人所有的制度;③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立这种制度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暴力革命;④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前三项原则早在马克思以前就被明确地陈述过。
第四项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而来的。
苏联长期实行的现行专政,与其说是马克思著作带来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实践所带来的结果。
因此或许可以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影响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而对他著作的注重也只不过是装点门面而已,企图标榜那种无论如何都要推行的思想和政策是有“科学”根据的。
虽然这种标榜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的确太过分了。
例如,列宁不仅仅宣称要遵循马克思的教导,而且实际读过并完全接受了他的教导,自信是在按照他的教导办事。
毛泽东和许多其他共产党领袖也都是如此。
是的,马克思的思想可能会引起误解和异议,但是基督、佛陀或穆罕默德也是如此。
假如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的一切主要政策都是直接来源于马克思著作的话,那么他在本册中的名次甚至还会高些。
也许可以认为,使共产主义在世界如此广阔的天地里成为基本政治思想体系的主要功劳,应归于真正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实用政治家列宁,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列宁当然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但是马克思甚至比列宁更重要,因为他的著作不仅仅强烈地影响了列宁的思想,而且也强烈地影响了许多其他共产主义领袖。
还有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就是是否应该把建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功劳在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之间划分开来。
他们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恩格斯对《资本论》的最后定稿肯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两个人各自都以自己的名义写了几部书,但是他俩在智慧上合作得如此密切以致理应把两人共同创造的产品当作一项不可分割的共同成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本书中确实也是两人合占一章,只不过标题是马克思一个人的名字,这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他是两个伙伴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是常常有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有严重的错误。
当然马克思具体的预言中有许多已经证明是错误的。
例如,他曾预言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变得越来越贫困,显而易见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马克思还曾预言中产阶级将会被消灭,其中大多数成员将跌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只有少数升入资产阶级中去,显然这一情形也没有出现。
他似乎还相信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会使资本家的利润减少,这一预言不仅错误而且荒唐。
然而不管他的经济学说正确与否,对马克思的影响都没有多大关系。
一个哲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而在于他的思想驱使人们付诸行动。
基于这种认识,马克思无疑是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baidu/s?ct=0&;ie=gb2312&bs=%C2%ED%BF%CB%CB%BC&sr=&z=&cl=3&f=8&wd=%C2%ED%BF%CB%CB%BC%C9%FA%C6%BD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年), 论犹太民族问题 (1843),1844年经济和哲学手稿 (1844年),论费尔巴哈 (1845年),哲学的贫困 (1845年),雇佣劳动与资本 (1847年),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852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59年),剩余价值理论共三卷(1862年), 工资、价格和利润 (1865年),资本论第一卷 (1867年),法兰西内战 (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 (1875年)
两人合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 神圣家族 (1845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关于美国内战 (1861年), 资本论第二卷 (1893年), 资本论第三卷 (1894年)
恩格斯: 德国农民战争 (1850年),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 (1852年),反杜林论 (1878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80年),自然辩证法 (1883年),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4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6年)
马克思的哲学
哲学——解放的头脑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的解放的头脑,也就是说,它是解放者(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证明它的合规律性,哲学作为人的解放的头脑就应当承担这样的一个任务。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他能生产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数据和生产数据,而动物不能。
人一旦进入生产劳动,他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
因为要劳动,所以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
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着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的社会存在又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
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便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了。
生产劳动为主要形式的物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的活动产物,但他们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客观的力量。
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客观趋势的。
马克思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说明人时,他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
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自身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改造,获得自己的新的质量和素质。
人改造世界,世界也改变人。
因此人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在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才能得科学的唯物的说明。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人的问题的根本特征。
阶级斗争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剩余生产物增多,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
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进入文明时期。
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
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中,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
马克思认为,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理解:
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中,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阶级斗争本身就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
马克思在关于阶级的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的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
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
’ ——《资本论》
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数据的分离。
但阶级一旦产生,又会把阶级利益对立的烙印打上文化、宗教等领域。
在这个意义上,阶级有时是一个社会范畴。
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
马克思指出,同以往的阶级社会相比效,资本主义社会会使互相对立阶级日益简单化。
‘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虽然建立了阶级理论/学说,但是没有解释阶级转化相关的理论,尤其是无产阶级经过某种方式取得政权之后,转化为有产阶级的情况。
政党理论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宣言》
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这个党代表着组织、领导和宣传作用。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些核心作用,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国家理论
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要用暴力来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
以保持阶级之间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之内,那就是国家。
这样,作为统治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就应运而生。
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或社会主义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为止。
“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 卡尔·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革命导师马克思
1843年10月的一天,普鲁士西部科隆出版的《莱茵报》上登出一则启事,招聘一位学识丰富的人当主编。
招聘启事登出的当天,一个穿西装、满脸络腮胡子的人来到编辑部。
他就是卡尔·马克思,看上去有四十来岁,显得很稳重。
可是,当报社老板问他年龄时,得知马克思只有25岁,吃惊的脸上不免露出不信任的神情,说:“马克思,虽然你给我们写过不少文章,质量也不错,可是你这么年轻,能担此重职吗?”
马克思微微一笑说:“先生,您的忧虑是无可非议的。
可是,学识的高低与年龄无必然关系。
请您耐心些,花五分钟看完我的应聘材料再说,您还可以考考我!”
于是,报社老板看起了应聘材料,当他知道马克思拥有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时,态度马上变了,笑着说:“太抱歉了,请你原谅我刚才的失态。
”接着,就拿出了聘书。
聘请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应聘报社主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革命道理,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唤醒人民的觉悟。
他上任不久,普鲁士的莱茵省议会讨论“林木盗窃”问题,要立法处罚盗窃者。
谁是盗贼呢?议会把矛头指向了广大农民。
马克思立刻深入调查,把事情搞清楚了。
原来,普鲁士西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原,一直都是当地农民、牧民生活的来源。
后来,被几个贵族和地主强行霸占,还划分了势力范围。
他们在森林里伐木,在附近开了许多木材加工厂,肆意剥削当地居民;又在草原上开辟了牧场和奶制品厂,以牟取暴利。
这些森林和草原,本该是属于当地农民、牧民的,可是,贵族地主们“反客为主”,不允许农民去森林里捡枯树枝当柴烧,孩子们到草地上去采草莓、蘑菇,也被视为偷窃。
议会要立法,就是要从法律上承认,贵族地主霸占的土地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真是黑白颠倒!马克思和同仁们都感到愤愤不平,就写了许多文章登在《莱茵报》上,抨击议会的无耻行径,并要求地主贵族把森林和草原还给当地农民。
这些文章深得人心,《莱茵报》的发行量也一下子猛增。
专制的普鲁士政府是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他们立刻下令查封了《莱茵报》。
马克思从此觉悟到,单靠舆论是无法推翻专制统治的,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夺取胜利。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生于普鲁士(现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
1848年2月,他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创立了“第一国际”,从此,国际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组织和行动纲领。
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研究,作为他创立的经济学的主要关注对象和核心之一,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概念、内容,从经济学的层面上做了科学系统的界定和论述。
可以说,马克思当之无愧地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学说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贡献者。
相关参考
藏世界是藏世界的,是迦牟尼佛的法身毗那佛土之名。佛中,在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此中含藏著微的世界,所以叫做藏世界。此世界共有二十,我所住的娑婆世界和西方世界,就在藏世界的第十三。 藏世界是一切世界的,包
藏世界是藏世界的,是迦牟尼佛的法身毗那佛土之名。佛中,在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此中含藏著微的世界,所以叫做藏世界。此世界共有二十,我所住的娑婆世界和西方世界,就在藏世界的第十三。 藏世界是一切世界的,包
指华严经所说种种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如蜂窠。八十华严经卷十七(大一○‧八九下):「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称仰覆世界。p2171
指华严经所说种种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如蜂窠。八十华严经卷十七(大一○‧八九下):「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称仰覆世界。p2171
指华严经所说种种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如蜂窠。八十华严经卷十七(大一○‧八九下):「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称仰覆世界。p2171
指华严经所说种种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界,如蜂窠。八十华严经卷十七(大一○‧八九下):「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故称仰覆世界。p2171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第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第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
每年的10月份第二个星期五为“世界鸡蛋日”,世界上最爱吃鸡蛋的国家是匈牙利,这个节日在大约150个国家流行。为促进世界蛋品业的发展,世界蛋品协会(成立于1964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代表全球蛋品工业的国
每年的10月份第二个星期五为“世界鸡蛋日”,世界上最爱吃鸡蛋的国家是匈牙利,这个节日在大约150个国家流行。为促进世界蛋品业的发展,世界蛋品协会(成立于1964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代表全球蛋品工业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