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天津古代叫什么名字啊
Posted 河口
篇首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天津古代叫什么名字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天津用过海津镇,直沽寨,天津卫这些名字。
天津现在的位置是古代由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
金朝时黄河改道南移,天津海岸线固定。
最迟至战国时期,此处已有先民劳作生息。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三岔河口”成为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时期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等物资北运的水陆码头。
海河曾是宋辽的“界河”,南北为宋、辽分治。
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如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金朝在三岔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当时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
元代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粮仓,兴建天后宫。
1316年,在直沽设“海津镇”,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和漕运中心。
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同其侄建文帝争夺皇位,在此渡河南下夺取政权。
永乐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诏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筑城设天津卫。
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明廷在天津陆续设官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清朝天津先后改卫为州,升州为府。
清朝灭亡以后,民国的时间那段时间里,天津的名称没有变化,一直延续“天津”的称呼。
扩展资料:
从远古走来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
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黄河,历史上三次经天津入海,以惊人的造陆能力淤积成天津平原。
至今,在天津的上古林等地还残存着一些贝壳堤,考古学家说,这是古海岸线的遗迹。
天津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开合与时代变迁。
天津一名由来,始于中国的明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
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炆。
朱棣为与朱允炆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
明朝永乐二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
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
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
相关参考
历史上并没有姓戴的皇帝,不过却有一位戴姓宰相,戴胄。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
历史上并没有姓戴的皇帝,不过却有一位戴姓宰相,戴胄。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
历史上并没有姓戴的皇帝,不过却有一位戴姓宰相,戴胄。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金朝贞佑二年(12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金朝贞佑二年(12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金朝贞佑二年(12
邯郸名字的由来有三个传说:1、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2、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3
邯郸名字的由来有三个传说:1、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2、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3
衡阳、衡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体,不分彼此。秦置郡县,以岣嵝山名衡山,置衡山县。汉初,分衡山县为承阳、酃二县。三国时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衡阳郡,郡治即在衡山县城北。晋改衡阳县为衡山县,仍属衡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