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青铜剑的历史

Posted 青铜器

篇首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青铜剑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青铜剑始于商代。

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

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

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

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

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

战国后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剑逐渐走向了衰落。

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个时候没有皇帝,只有王,王喜欢玉,从玉字的造字结构就可以看出。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

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

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

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

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编辑本段]一、形成期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特点:

1、红铜与青铜器并存,并出现黄铜。

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出土一件范铸的青铜刀;河北省唐山大城山遗址发现两件带孔红铜牌饰;河南省登封王城岗龙山城内出土一件含锡7%的青铜容器残片;山西省襄汾陶寺墓地内出土一件完整铜铃,系红铜;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两件黄铜锥;山东省栖霞杨家圈出土黄铜残片。

发现铜质制品数量最多的是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齐家文化,有好几处墓地出土刀、锥、钻、环和铜境,有些是青铜,有些是红铜。

制作技术方面,有的是锻打的,有的是用范铸造的,比较先进。

2、青铜器品种较少,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等。

但是应当承认当时人们已能够制造容器。

此外,在龙山文化中常见红色或黄色陶鬶,且流口,腹裆部常有模仿的金属柳钉,如果认为这时的铜鬶容器与夏商铜鬶,爵、斝容器功能一样的话,当时的青铜器已经在或开始转向礼器了。

3、一般小遗址也出土铜制品,一般居民也拥青铜制品。

此外,这个时期的青铜制品多朴实无饰,就是有纹饰的铜镜也仅为星条纹、三角纹等等的几何文饰,绝无三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感。

[编辑本段]二、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它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

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

《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

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

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

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

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

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挤掉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

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

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

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在青铜器上加以镶嵌以增加美观,这种技术很早就出现了。

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绿色的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

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

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

第四种是嵌红铜,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

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的青铜器。

著名的越王剑也是由青铜铸造的。

东周时代,冶铸技术发展较高,出现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总结性文献《考工记》。

书中对制作钟鼎、斧斤、弋戟等各种器物所用青铜中铜锡的比例作了详细的规定。

由于战争频繁,兵器铸造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别是吴、越的宝剑,异常锋利,名闻天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铸剑的匠师,如干将,欧治子等人。

有的宝剑虽已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但仍然可以切开成叠的纸张。

越王勾践剑等一些剑,其表面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形成防锈的菱形、鳞片形或火焰形的花纹,异常华丽。

中国青铜器还有一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

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

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如人形的灯或器座;或者以人的整体作为器物的一部分,如钟架有佩剑人形举手托住横梁,铜盘下有几个人形器足之类,这些人形大部分是男女待从的装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婢奴的肖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立体像、人头像,大小均超过正常人,均长耳突目,高鼻阔口,富于神秘色彩,应是神话人物。

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

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

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

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

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

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编辑本段]三、转变时期

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

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及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最终建立,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

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的。

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

第一乘驾四马,车上有棚,御者为坐状。

这两乘车马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小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精巧。

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

第二乘马,长3.17、高1.06米,可以说是迄今发掘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

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

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因而本网对中国古代铜器发展的研究,至隋唐为止。

[编辑本段]青铜器上的纹饰

一一动植物形象纹

“蟠虺纹”因图形为盘绕成组的蛇形得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虺是上古典籍记载的剧毒蛇,所谓似蛇而小。

“蟠虺纹”仅见于春秋时期。

“象纹”与“象鼻纹”也是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

象,通相。

既是一种温顺的大型动物,又常作为太平吉祥的象征,还有就是“出将入相”的辉煌。

“兽面带纹”过去亦称“狩带纹”,是青铜器上一种变形为带状装饰纹的动物面部形象组合。

这种纹饰带出现于西周晚期,流行于春秋战国。

一一几何图形纹

几何图形指菱形、三角形、圆形及其他相连成组的变形图案等。

比较典型的有:“圈带纹”或称“串珠纹”,多为辅助纹饰,流行于商周时期;“三角云纹”常交错其他纹饰,流行于战国时期;“菱形斜格纹”多见杂以“涡纹”和“S”形图案,流行于战国;“环带纹”,旧称“公字纹”,表现为连续的“S”形波浪带图案,上下充填“窃曲纹”或环纹,流行于西周晚期;“窃曲纹”很早就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窃曲纹”的变化很多,如蜷曲若双环而其中之一有目形者,有两端内曲呈一如意头状者,不一而足。

朝代 年代(公元前) 积年数 标准器

夏代 2070—1600 470 菱纹鼎、乳钉纹斝、乳钉纹角、爵1、爵2

商代 1600—1046 554

·商前期 1600—1450 150 兽面扁足鼎、兽面纹方鼎、兽面纹簋、云纹扁足鼎、兽面纹单柱爵、兽面涡纹斝

兽面纹爵 兽面纹觚、兽面纹盉

·商中期 1450—1300 150 龙虎纹尊、兽面纹尊、兽面纹牛首尊、兽面纹鼎1、兽面纹鼎2

·商后期

(盘庚迁殷后) 1300—1046 254

盘庚、小辛、小乙 1300—1251 50

武丁 1250—1192 59 龙纹盉、好鉴、妇好盉、侯簋、妇好三联甗、司母辛觥、妇好鸮尊、妇好方尊

妇好偶方彝、 司母方壶 、妇好方斝、司母斝、妇好爵、妇好鼎

司母辛方鼎、 妇好鼎、兽面纹鼎

祖庚、祖甲、廪辛、康丁 1191—1148 44 涡纹鼎、子渔尊、龙纹觥、兽面纹壶、大禾人面方鼎

武乙 1147—1113 35

文丁 1112—1102 11

帝乙 1101—1076 26 二祀邲其卣、四祀邲其卣、小臣艅犀尊、戌嗣子鼎

帝辛(纣王) 1075—1046 30

西周 1046—771 276

武王(姬发) 1046—1043 4 天亡簋、利簋

成王(诵) 1042—1021 22 保卣、保尊、伯矩鬲、德方鼎、何尊、康侯簋、小臣单觯、鲁侯尊、方鼎

康王(钊) 1020—996 25 大盂鼎、厚趠方鼎、成王尊鼎、史簋、宜侯夨簋

昭王(瑕) 995—977 19 鼎、令方彝、旗觥、旗斝、作册令方鼎、员方鼎

穆王(满) 976—922 55 簋、班簋、伯饮壶、长甶盉、方鼎、伯簋

共王(繄扈) 922—900 23 史墙盘、倗生簋、五祀卫鼎、趞曹鼎、十三年壶、永盂

懿王(囏) 899—892 8 师虎簋、卫盉

孝王(辟方) 891—886 6 三年壶、善夫克盨

夷王(燮) 885—878 8 不簋、大师簋

厉王(胡) 877—841 37 多友鼎、簋、钟、散氏盘、敔簋

(厉王)共和 841—828 14

宣王(静) 827—782 46 大克鼎、虢季子白盘、逨盘、毛公鼎、师簋、四十二年逨鼎、四十三年逨鼎、颂壶、晋侯稣钟

幽王(宫涅) 781—771 11 三年柞钟、师兑簋

东周 770—256 515

秦公钟

楚王子午鼎

秦公簋

齐洹子孟姜壶

吴王夫差鉴

牺尊 、绦索龙纹壶、 鸟兽龙纹壶、 嵌兽纹壶

曾侯乙楚王镈

陈侯午敦、陈侯午簋

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壶

中山王壶

梁十九年鼎

·春秋时代 770—476 295

平王(宜臼) 770—720 51

桓王(林) 719—697 23

庄王(佗) 696—682 15

厘王(胡齐) 681—677 5

惠王(阆) 676—652 25

襄王(郑) 651—619 33

顷王(壬臣) 618—613 6

匡王(班) 612—607 6

定王(瑜) 606—586 21

简王(夷) 585—572 14

灵王(泄心) 571—545 27

景王(贵) 544—520 25

敬王(匄) 519—476 44

·战国时代 475—221 249

元王(仁) 475—469 7

贞定王(介) 468—441 28

考王(嵬) 440—426 15

威烈王(午) 425—402 24

安王(骄) 401—376 26

烈王(喜) 375—369 7

显王(扁) 368—321 48

慎靓王(定) 320—315 6

赧王(延) 314—256 59

周 亡, 续 秦 为 正 统

(秦昭王51年即公元前256年)

昭王 306—251 56

孝文王 250 1

庄襄王 249—247 3

秦王政

(后改称始皇帝) 246—221 --

秦朝 221—206 16

蒜头壶、双诏椭升、北寖壶、弦纹鍪

错金云纹博山炉、马超龙雀、镂空云纹壶、楚大官壶

弦纹鎏金熊足樽 、长信宫灯、阳信家鼎、兽钮熊足鼎

始皇帝(嬴政) (246)—

221—210 37

二世(胡亥) 209—207 3

子婴 206 1

西汉 206—公元8 214

高祖(刘邦) 206—195 12

惠帝(盈) 194—188 7

高后(吕稚) 187—180 8

文帝(恒) 179—157 23

景帝(启) 156—141 16

武帝(彻) 140—87 54

昭帝(弗陵) 86—74 13

宣帝(询) 73—49 25

元帝(奭) 48—33 16

成帝(骜) 32—7 26

哀帝(欣) 6—1 6

平帝(衍) (公元始)

1—5 5

孺子(婴) 6—8 3

新(王莽) 9—24 16

东汉 25—220 196

光武帝(秀) 25—57 33

明帝(庄) 58—75 18

章帝(炟) 76—88 13

和帝(肇) 89—105 17

商帝(隆) 106 1

安帝(祜) 107—125 19

顺帝(保) 126—144 19

冲帝(炳) 145 1

质帝(缵) 146 1

桓帝(志) 147—167 21

灵帝(宏) 168—188 21

少帝(辩) 189 1

献帝(协) 189—220 32

汉 亡

1青铜

铜矿石→纯铜→青铜,锡+铅(合金)

2青铜时代(Bronze Age)

最早 公元前4000年代 初期的两河流域

中国 公元前2000年 夏朝

3青铜使用的意义:a青铜冶炼术的发明和应用,使金属冶炼业得到大力发展,促进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得以从农业中分离。

b青铜冶炼术在农业工具制造领域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用青铜制造武器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D青铜器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使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并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青铜剑的历史

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

传统文化 秦朝青铜剑的特点

秦朝青铜剑的特点  说起中国的古剑,出土最早者当为商末周初之出品,距今三千一百年左右。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各地普遍铸剑,其中尤以南方的吴、越水平最高。  秦俑坑出土的剑比春秋时代的吴、越王剑晚了近二百年

传统文化 秦朝青铜剑的特点

秦朝青铜剑的特点  说起中国的古剑,出土最早者当为商末周初之出品,距今三千一百年左右。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各地普遍铸剑,其中尤以南方的吴、越水平最高。  秦俑坑出土的剑比春秋时代的吴、越王剑晚了近二百年

文史百科 青铜剑的极限长度是多少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才是真。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

文史百科 青铜剑的极限长度是多少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才是真。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

文史百科 青铜剑的极限长度是多少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才是真。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

文史百科 历史中被称为圣剑的有哪些~

草剃之剑相传是海原之神建速须佐之男因促使身为姊姊同时为最高神天照大帝躲进天岩户,被从高天原驱逐至云国。一天建速须佐之男看到河里有对筷子,心想附近一定有户人家。于是他找当地村民探访。走到一户有对老夫妇在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十大神剑传说 莫邪剑的故事传说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在武器界里却有十把名剑,那么这些名剑分别有哪些?那么莫邪剑是十大名剑吗?莫邪剑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中国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上古神剑之干将莫邪剑:  传说为世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十大神剑传说 莫邪剑的故事传说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在武器界里却有十把名剑,那么这些名剑分别有哪些?那么莫邪剑是十大名剑吗?莫邪剑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中国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上古神剑之干将莫邪剑:  传说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