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区别

Posted 人才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区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二者都是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

2、察举制侧重品德和才能,九品中正制则侧重家世和才能。

3、察举制始于汉武帝董仲舒,九品中正制是曹操时期便开始的,确立于曹丕时期的制度,东汉三国时期社会混乱,拼爹成风,察举制已经很难推荐真的人才,曹氏既想掌控人才,又想取得拉拢世家大族支持,于是通过将人才设九品,从而使关系户合法透明化。

这样因势利导达到了选拔人才拉拢贵族一箭双雕的目的。

拓展资料:

一、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

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

二、选举发展

1、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

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

2、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

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

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

3、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

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百科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