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古代的炼丹术
Posted 方士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古代的炼丹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炼丹是道教企求长生不老的一种修炼方术。它是指以丹砂、铅、汞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用炉鼎烧炼,以求制出服后不死的丹药。道家宣称,服食丹药可却病保生,不死成仙,故外丹术又叫仙丹术。炼丹方士们大多迷信服食黄金可致长生,说“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他们认为,自然界中的金和玉都是不容易发生朽坏变化的一类物质,服食金玉,就能把金玉的稳定性质转移到人体,人就可以长生了,而且,仙丹炼成的标志之一,就是它能点铁成金,或者点铜成金、点锡成金等等,“金成者,药成也。”所以,汉魏以来,炼金制银一直是外丹术的重要内容。由此,外丹术又叫金丹术或黄白术。 >中国古代外丹术,源远流长,代不乏人。旧中国时代,方士们四处寻求“仙药”。是炼制丹药的前奏。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武帝时,已有了炼丹术,司马迁的《史记》有方士“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的明确记载。东汉炼丹家魏伯阳撰著《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著作,影响久远。东晋大炼丹家葛洪,可算是炼丹史上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他的《抱朴子内篇》集汉魏以来炼丹术之大成,把炼丹理论推向了顶峰。葛洪之后,另一位重要的炼丹家是梁朝的陶弘景。隋朝有苏元明。唐朝是外丹术的“黄金时期”,炼丹活动达到鼎盛,其炼丹流派繁多。炼丹理论丰富,以孙思邈等为代表的一批炼丹家异常活跃。宋元时期,由于人们对丹药毒性的认识和内丹术的崛起,外丹术逐渐走了下坡路。但直至明清,外丹术仍是衰而不亡。 >道家方士烧炼金丹,一般都有师承传授,在炼什么丹、以什么药物为主要原料等问题上,往往各有主张说法,由此形成了外丹的不同流派。大致讲,外丹术有三大派别: >一是主张炼制和服饵黄金、丹砂的金砂派:这一派历史最久,据晋代炼丹家葛洪《抱朴子内篇》载,其传承关系是汉末著名方士左慈传给葛洪的从祖父葛玄,葛玄复传郑隐,郑隐再传葛洪。此后,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张果等大炼丹家都属此派,金砂派认为,丹砂是“益人万倍于五谷”的上品神药,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二是主张以铅汞为至宝大药的铅汞派。其发端至迟可追溯至东汉魏伯阳,中经隋代苏元明重新发挥《周易参同契》之太易丹道,至唐代达到鼎盛,唐时属于此派的炼丹家有郭虚舟、刘知古、金陵子等一大批人。宋时炼丹家程了一也属此派。这一派炼丹家“只论铅汞之妙、龙虎之真”,宣称“唯有铅汞可造还丹”。>三是主张用硫黄和水银合炼以求神丹大药的硫汞派。此派兴起于唐,宣扬“硫黄是太阳之精,水银是太阴之精”,二者合炼,乃为“大药之祖,金丹之宗”。 >在炼丹史上,外丹术的三大流派,既彼此攻讦贬斥,又相互吸收融合。 >不论哪种流派的外丹家,其目的都是一个,即用炉鼎烧炼方法合成“长生不死”的丹药。道家方士炼丹,有一套神秘仪式和众多禁忌讲究,一般是寻觅清静幽僻的名山作为炼丹处所,入山之后选好炼丹的地点,依次作屋、筑坛、安炉、置鼎(即安置于丹炉内的药物烹炼室)、调配药料,然后便可升火炼丹了。炼丹过程中,火候即丹炉温度的控制至为重要,所谓“万卷丹经,秘在火候”,“凡修丹最难于火候也”。一炉大丹,一般需要一年炼成,但在时限上也不尽一致。丹成开鼎,须斋戒沐浴,虔诚祷告。取丹之后,也不能马上服食,还须大祭天地鬼神一番,以示神圣。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外丹术企图通过烧炼神丹大药以求成仙不死是荒唐可笑的,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因为人总是要死的,不可能长生不老。因此,作为一门学科,外丹术是建立在一种荒诞的反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且,就丹药本身而言,从它产生那天起,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延年益寿的好处,相反,“欲求长生,反致速死”,服食丹药的人往往提前结束了性命。原来所谓的神丹大药竟带有毒性。科学地说,丹药中所含有铅、汞、硫、砷等化合物,多是有毒的。铅,服后可导致人性格改变,神经错乱。汞(即水银),中毒后手脚发麻,口腔麻痹。砷的氧化物有剧毒。正因如此,自古以来,从帝王百官到道士女冠,服丹丧命者数不胜数。仅是死于丹药中毒的皇帝,历史上就有十五六位,其中尤以唐、明两朝为甚,唐朝有一代英主唐太宗等6位皇帝死于丹毒,明朝则有世宗嘉靖等5位皇帝之死与丹药有关。对于丹药的毒性,历代有识之士和一些冷静的炼丹家早有认识,唐时《玄解录》说:“金丹并诸石药各有本性,怀大毒在其中。”北宋沈括等人更明确提出,对金丹大药“不可不戒”,“生金有毒,至于杀人。”从这个角度上讲,旨在长生的丹药无异于害人的毒药。 >炼制和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是荒唐的宗教迷信,然而,真理与谬误往往仅是一步之差。在将近二千年的烧炼实践中,很多虔诚的方士放性岩岭,逸志林泉,曾长期奋斗于深山古观,在与烟尘、毒气进行搏斗中,他们意想不到地在客观上孕育了原始科学,为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在化学方面:炼丹家们在长期的炼丹活动中,利用各种各样的试验手段,接触和研究的是物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从事的是改变物质属性的原始状态的化学实验工作。长期的炼丹实践使他们记录和总结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为近代实验化学做了奠基工作:炼丹家们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摸索并逐渐总结和掌握了关于汞的制取还原、升汞、甘汞、汞齐的制造的汞化学知识;关于炼制铅霜、铅粉、铅丹的铅化学知识;关于精制硫黄的硫化学知识;关于升华雄雌二黄、炼取砒霜、制取单质砷以及利用红铜与铁促使丹砂的分解、利用炭作为丹砂的还原剂等方面的化学知识。特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也是出于炼丹家之手。火药的基本成分硝石、硫黄和炭是炼丹家们常常使用的东西,东晋葛洪、南北朝陶弘景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到了唐朝,炼丹家孙思邈便有了明确的火药配方,火药遂从丹炉走向社会应用,走向唐末战争,走向西方。由此可以说,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原始形式”,古代炼丹家是近代化学的先驱。 >在医药学方面:本来炼丹家的目标是制作长生不死的丹药。医药家则是研究却病延年的药方,一个是幻想,一个是科学,可在古代,他们的炼制方法却是相同的,彼此常常相互借鉴利用。更有趣的是,古代炼丹家中有不少人,其本身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家。如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药物和方剂,记载了天花、肺痨、麻疯等病状,其《抱朴子》中的“仙药”、“极言”篇,对医药学有着卓越的见解和贡献。南朝梁时炼丹家陶弘景著有《本草经集注》7卷,订证魏晋以来本草学中之种种舛谬,并吸收了历代名医的宝贵经验,是对我国医药学的第一次总结,成为一部药物学名著。他还撰有《药总诀》、《肘后方一百》、《效验方》等医药方面的书。唐代炼丹家孙思邈被后人奉为“药王”,其《干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医学百科全书。整个看来,中国古代医药化学成就主要是从炼丹术的活动中取得的,人工合成的矿物药剂的最早丹方也主要见于炼丹家的著述。 >在冶金学方面:炼丹家们在点化“药金”、“药银”过程中,发明了砷白铜。最早是西汉茅山派炼金术,以雄黄为药剂,炼制“丹阳伪金”;后来隋代炼丹家苏元明提出以伏火砒霜“点铜成银”。这实际就是砷白铜。到了唐代,炼丹家炼制砷白铜(药银)的技术则已相当成熟,丹书多有详尽记载。在冶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灌钢”法,是梁代陶弘景在炼丹中发明的,他记录了,“杂炼生糅”(生铁与熟铁混炼)以制钢的技术。另外,水法炼铜技术,原本也是由炼丹家的“点金术”发展而来的,唐时已推广为一种产铜的工艺,两宋时进一步发展为胆水浸铜,此乃现代水法冶金的先声。外丹术就是这样,把迷信与科学融于一炉。相关参考
相信大家都知道,火药和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那么火药是谁发明的呢?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那么在火药里面又含有哪些成分呢?今天,
相信大家都知道,火药和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那么火药是谁发明的呢?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那么在火药里面又含有哪些成分呢?今天,
外丹外丹规仪丹房鼎器外丹操作用火禁忌外丹术语金丹黄白术六一泥太一天宫进退抽添出毒之法龙芽丹道外丹规仪指外丹烧炼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仪式。古代炼丹家在炼丹开始之前,要先选择炼丹道侣和炼丹地点,在完成取土、
文史百科 皇帝炼丹除了长生不老还有什么其他目的?丹药能治疗不孕不育么?
古代皇帝炼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只是这个美好的愿望永远都是一个假命题。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指望丹药能使自己长生不老,所以有时候也会拿来治疗一些其他症状,例如说不孕不育。历史上就有这样一
外丹外丹规仪丹房鼎器外丹操作用火禁忌外丹术语金丹黄白术六一泥太一天宫进退抽添出毒之法龙芽丹道「用火禁忌」是指外丹家关于起火和炼丹过程所遵从的各种禁忌。从上古代炼丹方士到道门中人都把炼丹看作一件十分神圣
道藏综合索引书 名: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编 著:卷 数:二经同卷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吹字号涵芬楼本第1002册新文丰本第54册三家本第32册道藏提要:编号1256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清金丹经
阴长生,东汉时新野(今河南新野市)人。出生巨族,而不好荣华。入忠州平都山修炼丹术。闻马明生有度世法,乃至南阳太和山从之学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三、《诗纪外集》载,后与马明生同入青城山,煮黄土为金
杨在,北宋皇祐年间汾阳河西(今属山西省)人,号抱腹山人。遇明师授以丹诀,撰《还丹众仙论》一卷,其书首集古未诸家炼丹要论凡十三余家,并列炼丹诸法,保存不少已佚之古丹书,对研究道教外丹冶炼史有重要意义。
1、万户万户(?—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