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普洱茶的历史来源

Posted 普洱茶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普洱茶的历史来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普洱茶历史来源以及发展:

周朝: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元: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

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2、普洱茶主要产地: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

3、普洱茶流行原因: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

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扩展资料

普洱茶的挑选方法:

1、观察茶叶的形状。

叶片完整的茶饼比较好。

较粗壮的叶片是老叶,较细的是嫩叶。

条索是指茶叶好像绳索一样的外形。

茶叶被搓成一条,比较紧实。

茶叶完整时,可以看到整片叶子的脉络,碎的茶叶,质量较次。

2、闻茶饼的气味。

如果闻到酸味,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茶有质量问题,一种是特制的酸香味茶品。

如果是难闻的酸味,茶饼的仓储可能遇到问题,茶饼可能受潮了。

在雨季,空气湿度较大,茶饼又一次发酵。

还有的茶,曾经放在太阳底下,环境温度很高,导致茶产生酸味。

这种酸味是变质的气味,和另一种酸味不同。

另外一种是酸香味,是一种特别的口味。

制茶时,故意使用嫩茶芽进行加工,控制发酵的水分,使得茶饼带有独特的酸香。

酸香,和樟香、药香一样,是一种茶的香气。

除了酸味,还有一些霉味、杂味,这些茶仓储不良。

3、泡一杯茶,看看茶汤的颜色。

茶仓储时间较长,泡出的茶汤颜色可能偏深,不过,也不会变成黑色。

普洱生茶的茶汤为栗色或者是黄色,类似于琥珀。

普洱熟茶的颜色为深红色。

如果茶汤比较通透,色泽明亮的话,茶在干仓存放,质量较好。

如果汤色比较暗,浑浊不澄澈,茶饼可能是湿仓茶,质量次一点。

泡完茶之后,叶底是否有亮泽也可以鉴别茶的品质。

较次的茶,叶底颜色暗,有的叶底呈黑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洱茶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