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茨威格为什么自杀谢谢1

Posted 法西斯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茨威格为什么自杀谢谢1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茨威格的出身

因为茨威格,是一战中的和平战士,也是二战中举足轻重的流亡作家,却在法西斯最猖獗的时刻选择了自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3年里,茨威格生活在和平、自由、高雅的环境中。

他出生于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的维也纳,那里是古老的皇家城市,也是现代艺术的中心,更是每一位艺术与生活鉴赏家的最理想的天堂。

茨威格出生于奥地利的名门贵族:父亲是垄断了整个奥地利纺织行业的巨富,母亲出身于银行世家。

青少年时代的他更是命运的宠儿,轻松愉快的生活伴随着他成长。

他接受的是整个欧洲最好的教育:在维也纳大学,在柏林大学,才华横溢的他丝毫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流离失所。

他说:“我当时身为一个犹太人,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和文学界,都没有遭到一丁点儿麻烦和歧视。”

茨威格家族的几代人都在一直寻求和欧洲文化的融合,年少轻狂的茨威格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他在文化和宗教上的犹太意识是非常淡漠的,甚至可以说他已经丧失了一个犹太人的自我意识。

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他一直是一个标准、体面的欧洲人!然而,希特勒粉碎了犹太人渴望融入欧洲社会的梦想。

二、茨威格的迷惘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在欧洲推行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排犹政策,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地迫害。

目睹了犹太民族深重灾难的茨威格终于醒悟过来:自己不是一个欧洲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这种身份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纳粹种种惨绝人寰的罪行逼迫茨威格对自己犹太身份的一次自我确认。

这种重新的自我确认对茨威格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因为它意味着茨威格被迫从欧洲人的价值观念向犹太人的价值观念回归,接受卑下、屈辱、被迫害的社会现实和身份!犹太身份的自我重新确认与犹太价值的回归迫使茨威格以一个犹太人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和思索人生。

希特勒上台前,茨威格便看出法西斯包藏祸心,绝非善类。

1933年法西斯分子上台不久,便制造了国去纵火案,企图向全世界证明,国际共产主义,也就是世界犹太主义,阴谋颠覆德国政府,是德国人民的死敌。

可是法西斯弄巧成拙,明眼人全都看清了这次大火的秘密。

柏林当时正在上演茨威格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火烧火燎的秘密》。

人们站在广告牌前,相视而笑,心照不宣。

这微笑激怒了做贼心虚的法西斯匪徒。

这些真正的纵火犯终于撕掉了广告,电影被禁止上映。

接着,柏林狂热的纳粹大学生在广场上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以表示对法西斯主义的信仰,对元首的忠诚。

包括海涅、托马斯·曼和茨威格的作品在内的大批书籍被焚,这些作家的作品统统被禁。

大批进步人士,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作家受到迫害,关进集中营,或被迫流亡国外,德国国内一片白色恐怖。

对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过深刻分析的茨威格,根据《我的奋斗》和法西斯上台前后希特勒的言行,对此人也进行了分析,希特勒青年时代作为一个落魄的艺术家,流落在维也纳街头,衣食无着、走投无路;为此他绝不会宽恕维也纳,放过奥地利。

有朝一日时来运转,他一定要以胜利者的姿态,随着凯旋的行列,进入维也纳,看到这座曾经使他蒙受耻辱的城市匍匐在他的脚下。

因此,当大部分欧洲人士,包括张伯伦这样老练的政治家在内,都对希特勒抱着幻想,以为绥靖政策可使法西斯餍足的时候,茨威格却看清了法西斯的罪恶本质。

1934年他被抄家,这是奥国当局所采取的一次难以自圆其说的行动。

于是茨威格离开萨尔茨堡前往英国,1938年,奥地利被法西斯并吞。

从1934年到1940年,除了两度访问美洲之外,茨威格一直侨居英国。

1940年取得英国国籍,前往美洲,最后住在巴西。

在这期间,他集中力量写作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并且创作了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茨威格在物质方面没有任何匮乏,而且也绝不缺乏荣誉。

他在美洲的演讲旅行,总是一次次凯旋的进军;他在巴西举行作品朗诵会,总是万人空巷,深受欢迎。

他有英国国籍,不像一些流亡的犹太人处处受到歧视,在饥饿线上挣扎;他拥有巴西的长年签证,是受到特殊礼遇的共和国的贵宾。

那么,他为什么自杀?

三、茨威格的诀别

我们不妨看看他在自杀当天写的绝命书:“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它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

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

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

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

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

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在自杀之前写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份更详细的绝命书。

他在回顾一生时描写了那个昨日的世界,他自己就属于这个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他作为作家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感情。

而在这现实世界里,他感到无能为力。

于是他回忆起罗曼·罗兰对他说过的话:“它(艺术)可以给我们,我们个别的人以慰藉,但是它对于现实却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他写了《象棋的故事》之后便就此搁笔,他那长达三十二年之久的巴尔扎克研究也就此中辍。

其实,《象棋的故事》是揭露法西斯十分有力的武器,但这个武器的效用是内在的、缓慢的。

而茨威格却急不可待,失去耐心了。

脑力劳动之所以是他最高的乐趣,乃是因为他通过脑力劳动可以影响人们。

如今既然无从影响人们,也就生不如死了。

我们前面提到他在流亡期间物质上的优越条件,然而物质毕竟不是决定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精神上的折磨往往甚于肉体上的酷刑,对于思想敏锐、感情细腻的人,更是如此。

这点,他在《象棋的故事》里写得十分深刻而个人信服。

在各式各样的法西斯的牢房里,有多少优秀之士不堪这种折磨,终于精神崩溃;又有多少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形的酷刑,内心极度痛苦,终于在自杀中寻找解脱痛苦的途径。

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受到他的亲友们遭到的厄运,但他去国离家,成为四海飘零的流亡者,内心同样各受折磨。

他那敏感的心灵,既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在祖国受迫害的亲友、同胞的忧患。

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

这不是肉体的疲劳,而是心灵的疲惫。

就像他在《富歇》一书中描写的“百日”期间拿破仑的精神状态一样:对命运的打击已失去抵抗力。

这位心理分析的大师,自己也是感情细腻、极其敏感的人。

再加上他为人正直,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的安危荣辱。

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对人类未来的设想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所摧毁。

连天烽火,遍地尸骨,人性泯灭,道德沦丧,人类堕落成自相残杀的野兽,使他理想破灭,万念俱灰。

在他自杀前几天,传来新加坡沦陷的消息,此时此刻,他进一步感到心力交瘁,生不如死。

他相信人们总有一天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但这需要等待,需要经过长期的善与恶的搏斗,而这场搏斗中他只能等待,只能忍受,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这种等待便是折磨。

为了摆脱这种折磨,他决定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感到死亡乃是返回故里。

他不是战士,他没有一颗坚强的心,不能指望他战斗到最后一息。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作家,他曾为别人的苦难,笔尖蘸满了同情,写下了一篇篇催人落泪、动人心弦的作品,让我们也为他的死一掬同情之泪,为这样一个天才作家的殒落而谴责那罪恶的法西斯主义。

四、茨威格的选择

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

成千上万的民众,不久前曾踊跃参加这位作家的朗诵会,这时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灵车后面为他送葬。

巴西政府决定把茨威格生前最后几天住过的那幢坐落在彼特罗波利斯的别墅买下来,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

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

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

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通病,没有玩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没有为卖弄渊博而故意生造出来的古怪词句。

茨威格这种纯正真切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

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成格既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启迪的朋友。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却长期为文学史家和评论家所忽略。

大凡自杀,多半缘于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

对于身怀忧患意识而又无力同命运抗争的文人尤其如此。

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类执着的精神于飞蛾扑火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专注于自己所追逐的目标,甚至不惜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二十世纪才诞生了那么多悲剧性的伟大人物!茨威格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这个时代的弃儿,最终以自杀抗议屠杀,以此作为与那个世纪最后一搏,在充满血腥与罪恶的二十世纪奏出了一曲绝响,留给后人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哀惋!

他有一种力量,逼迫你面对自己的内心,日本人称他为“打开了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他生前,已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出版得最多的作家”。

这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已经先我们而去了,而我们还活着,我们的灵魂将时时感受到震撼……

他太爱这个世界了,几经劫难也坚持不变。

当他看到世界正被法西斯政权一一吞噬的时候,不忍目睹惨状,毅然自杀。

茨威格在死之前是极不自由的,他时刻为这个充满杀戮的世界忧心忡忡。

于是,不能生如夏花,他就选择死如秋叶。

也许茨威格坚信未来会是无限光明的,只不过他再也忍受不了那段黎明前的黑暗。

相关参考

文章大全 茨威格经典语录

1、在这人类世界的尽处,对他来说,也只有这样一种逃遁的方式,逃到煊赫的行动中去,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2、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

文章大全 茨威格的名言

1.上世纪最最聪明的人尼采曾经写上了这句可怕的话:最好不要做身患不治之症者的医生。在尼采交给我们解析的那些前后矛盾、内容危险的句子里面,这差不多是最最错误的一名话了。实际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才对啊。我要

文章大全 关于目标的名言

1、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2、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茨威格)3、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

文章大全 经典励志语录太经典

经典励志语录太经典:1、将偶然和命运视为同一,只是年轻时的想法,久了以后自然会发现,生命的轨迹是由自己造成的。——茨威格2、在灰暗的曰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

文章大全 立志的名言大全(50句)

立志的名言大全(50句)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2.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茨威格3.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

文章大全 值得品读的励志名言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将人生投于赌博的赌徒,当他们胆敢妄为的时候,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认为大胆的冒险是唯一的形式。--茨威格一个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可是天

文史百科 自杀的作家有哪些

1、王国维: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按照陈寅恪先生说法,王国维是中华文明的殉道者。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是满清遗老,为清朝、为溥仪而死,也有人认为与罗振玉交恶、心理疾病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

文史百科 自杀的作家有哪些

1、王国维: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按照陈寅恪先生说法,王国维是中华文明的殉道者。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是满清遗老,为清朝、为溥仪而死,也有人认为与罗振玉交恶、心理疾病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

文史百科 自杀的作家有哪些

1、王国维: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按照陈寅恪先生说法,王国维是中华文明的殉道者。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是满清遗老,为清朝、为溥仪而死,也有人认为与罗振玉交恶、心理疾病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