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湛江历史文化多久

Posted 醒狮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湛江历史文化多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雷州“石狗”天下绝 湛江这个地方,一般人不一定很熟悉。

但说到因多雷暴而得名的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则是海内外共知的,湛江市就位于雷州半岛。

这是一个特别的地理概念,因为这里是中国大陆陆地的最南端,堪称“地之角”,历史上一度被称为“南蛮之地”,这样的边缘地带,能有多深厚的文化?我有点怀疑。

湛江的市容印象:一进湛江市区,四处都是美丽而修长的棕榈科植物,那亚热带城市的优美风情处处呈现。

我们住的海滨花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奇花异树,香气扑鼻。

而不远处,就是优美的海港,空中弥漫的是海的气息。

走在林荫小道上,花香鸟语夹杂着海浪的声音,使整天工作在喧嚣的北京、灰雾蒙罩着生活的我,心情是无比欢畅,惬意的很。

湛江真好休闲!

不过几天行走下来,我发现湛江不但是休闲的城市,更是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

雷州西湖“十贤”祠,雷州石狗,遂县醒狮,海上丝绸之路——汉徐闻古港遗址,等湛江独特的历史人文与民间文化,一时漫溢在我的脑海,“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用这句话来概述我对湛江的感受,很恰当。

西湖“十贤”人文重

史载,“秦朝时期湛江辖地归属象郡。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

”当时,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南蛮之地”称谓。

这种地方,人迹罕至,地处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愿意来的,不过这边远之地常被朝廷用来流放不听话的臣子。

书上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

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在雷州的著名景点之一西湖,我们瞻仰到保存很好的这些先贤的遗迹。

杭州有西湖,为何此处也叫西湖?正诧异间,听当地文化局同志介绍,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当年苏轼被贬谪期间,曾两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贬途中,一是赦归途中。

在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邂逅。

为消除谪居悲苦,他们常游玩罗湖。

后蒙赦归,又特意在雷州逗留,常在罗湖吟诗会友。

不长的时间内,他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及宝贵的墨迹,而在与乡人的接触中,苏公无意中又成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当地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于是后来的雷州人为了纪念苏公,遂易罗湖名为“西湖”,并于明嘉靖年间在西湖公园内为苏轼专门修建了苏公亭,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北方,表现出他身在偏地,仍翘首中原的爱国情怀。

西湖北侧有宋园,内有十贤祠,是雷州人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位先贤修建的。

这“十贤”可谓是“贤”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谀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

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

入祠内,右侧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首先映入眼里,这是奉祀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

祠中,还有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碑,是屡经刀兵浩劫幸存的珍贵文物,碑文由南宋名相文天祥挥泪撰写。

据说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裔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状元姚文田书写刻石,人们喻此碑铭为《正气歌》的姐妹篇。

 宋园内还有寇公祠,据载,一代名相寇准终老雷州,他一生的最后18个月都在雷州度过。

寇准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度任北宋真宗时宰相,自宋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当个小小司户,不到两年,就于天圣元年与世长辞了。

雷州,成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后的归宿点。

寇准在雷州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勤政爱民,积极传播中原文化。

后来他的遗体运回西京安葬,而雷州人深感他的忠义,为了缅怀他,于是在他寄居过的寓所“西馆”立祠奉祀。

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至今犹在。

“寇公祠”内几幅图画也记载了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

可以说,古代官吏的流放史,其实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原文明在中国四处传播的文明进化史。

先贤们个人命运的悲剧,却成为湛江的福音。

他们的努力使这片洪荒之地,成了钟灵毓秀的沃土。

“十贤”虽早已作古,西湖公园内的古迹也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但先贤的文化遗留却一直润养着后人,成为今日雷州半岛最精粹的文化之重要成份。

今日的雷州,已经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广州西部唯一的一座。

雷州“石狗”天下绝

湛江不仅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人文,当地的各种民间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雷州石狗就堪称“天下一绝”。

在雷州,所到之处,无论是博物馆、村口、古道、巷口、门口、水口或古墓祠前,都能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的石狗雕像,可以说,只要有建筑、有门的地方就有石狗雕像。

我们知道,忠实的狗虽常被用来看家护院,但守护神以石狮最为常见,以石狗取代的少见,然而在雷州,清一色的石狗驻守门户,实在罕见。

据说雷州石狗的起源,约在殷周年代,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少数民族是聚居在雷州较早的先民,由于文明程度与生产力的落后,雷州先民需要依托某物种作为图腾祈求庇护,而当时的瑶族信奉“狗”当始祖,“石狗”成为图腾标志,直至后来瑶汉同化,也一直沿袭下来,雷州石狗于是成为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雷州石狗陈列馆,我们看到了从民间征集到的200多只不同年代的石狗,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由于长久受风雨剥蚀,它们或是灰暗色,或呈青黛色,但依然栩栩如生。

据馆长介绍,目前发现最早的石狗是先秦时期的。

自秦汉始,各个朝代的石狗都有出土。

据说,雷州境内现存有1.5万至2.5万只古石狗,被称为散布民间的“雷州兵马俑”。

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有地域型,时代型与时代的地域型;有原始类,抽象类,具象类,人格化类;有文象武象之分。

不同时代的石狗各具特色,特征鲜明,从简单到粗犷、古朴典雅到雍容华贵,造型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一个时代雷州的社会文明与人们对德福的崇尚。

譬如秦时石狗,轮廓粗犷,方方圆圆,反映出当时人们认同天圆地方说。

汉朝石狗,及其简约,十分抽象,表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雷州石狗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对于这一份厚重的民间文化遗产,雷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文化部门都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各项保护工作,不仅广为征集遗落民间的石狗,还组织专家研究整理相关文献,使石狗文化在雷州大放异彩。

2004年,雷州石狗被列入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18个试点项目中。

目前,一座大型的石狗园林展示馆正在修建之中。

届时,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湛江,就可以观赏到完整的雷州石狗文化。

遂溪“醒狮”惊世界

看完雷州石狗后,我们驱车前往湛江市徐闻县——祖国大陆的真正最南端,前去一睹佐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汉徐闻古港遗址。

途径遂溪县,有幸观赏到名扬海内外的“遂溪醒狮”表演。

说起遂溪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那可真是历史悠久。

早从明、清开始,就形成了习俗,后在民间广为传承,不断被创新繁荣,加上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民间醒狮文化,醒狮艺术于是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

2003年12月,遂溪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

据介绍,目前当地民间醒狮团已发展到255个,参加表演的超过1万人。

其中尤以文车、许屋、龙湾、等醒狮团的水平最高。

我们观赏的正是文车醒狮团的高桩狮表演。

文车醒狮属南狮,其造型身披麟甲,色彩五彩缤纷。

表演时突出喜、怒、疑、惊、睡、醒等感情变化。

锣鼓声中,骄阳下,只见一头懒洋洋的狮子,始是伏地打盹,继而随着鼓点做出各种姿态。

不久狮子醒来,开始出洞,窥测方向,突然间,鼓声急促起来,面对10多米高的梅花桩,“醒狮”一跃而起、探桩、上桩、飞桩、采青、回桩……,实在是惊险刺激、扣人心弦;那狮子在高桩上,还随着鼓点的轻、重、缓、急,做出千姿百态的动作与喜、怒、哀、乐的表情,把醒狮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舞狮能到如此境地,黄飞鸿再世也不过如此!

我在旁看的是眼花缭乱,胆战心惊,这个高桩表演,无论从艺术、套路及难度上,都可用“新、高、难、险”四个字来描绘。

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曾用“民族之魂在醒狮,醒狮之乡在遂溪”来评价遂溪醒狮艺术,虽说有点争议,但“遂溪醒狮”实在堪称一绝!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应该有“遂溪醒狮”表演项目,让世界都惊喜一把。

海上丝绸源徐闻

接下来的一路,一直沉浸在“遂溪醒狮”的惊险里,我不断观看着自己拍摄下来的表演场面,直到徐闻。

徐闻的点灯楼角,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

于是好奇心重新转移。

不过,在徐闻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旱。

我们到徐闻的时候,正感上徐闻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旱,已经整整245天没下过雨,地上早就龟裂的可以掉进一头大象。

当地有句俗语:“徐闻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连我们住在县政府的招待所里都不能供应水。

如此炎热的夏天,一路风尘仆仆,本想安顿后能先冲个凉,结果滴水没有,感受可想而知。

最后大家跑到外面的宾馆开房,轮流冲凉,成为湛江之行中难忘的一幕插曲。

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里的旱情,难免有点怨言,第二天,了解到情况后,顿时释然,不由转而为徐闻的旱情忧心。

回来后,看报道说,徐闻终于下了透雨,旱情得到缓解,心里还暗暗高兴。

我们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汉徐闻古港遗址。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出口船舶“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记载。

而史料上的“徐闻”,据考证就是今天的徐闻。

在汉徐闻古港遗址一带,挖掘出大量汉代遗址,包括汉砖、瓦片、万岁瓦当、汉代私印等,专家通过考古、考察遗址和文物及多学科的论证,一致认为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

据说,在那里,现在还随处可以挖掘到汉砖汉瓦。

因为已没有多少考古价值,当地政府准备将此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来开发,外地游客自己去挖掘汉砖汉瓦,挖到都可以带走,让人怦然心动。

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能踏上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点灯楼角,也没有能一睹那中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珊瑚礁群,这是很遗憾的事。

也许,这是美丽的湛江要给我们留点白,唤起我们终生的牵挂。

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徐闻,感触那大陆最南端的历史文化。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湛江与茂名的历史

湛江历史概要: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

文史百科 湛江与茂名的历史

湛江历史概要: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

文史百科 湛江与茂名的历史

湛江历史概要: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

文史百科 湛江的风土人情

湛江蓝色海滨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土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湛江人比较朴实好客不怎么排外,不管你说什么话:国语、英语、粤语、桂林话、或学着他们讲几句当地的语言,只要听得懂都会

文史百科 湛江的风土人情

湛江蓝色海滨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土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湛江人比较朴实好客不怎么排外,不管你说什么话:国语、英语、粤语、桂林话、或学着他们讲几句当地的语言,只要听得懂都会

文史百科 湛江的风土人情

湛江蓝色海滨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土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湛江人比较朴实好客不怎么排外,不管你说什么话:国语、英语、粤语、桂林话、或学着他们讲几句当地的语言,只要听得懂都会

文史百科 湛江的历史沿革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秦皇统一中国

文史百科 湛江的历史沿革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秦皇统一中国

文史百科 湛江的历史沿革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秦皇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