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高句丽到底是中国的历史还是韩国的历史
Posted 新罗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高句丽到底是中国的历史还是韩国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中国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丽王朝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误。
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界已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
如刘子敏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等先生的《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杨军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
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
韩国历史学者多认为高句丽只属于本国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曾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
其代表著作有徐炳国所著的《高句丽帝国史》与申滢植所著的《高句丽史》。
由于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由汉语写成的古代史料时具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中韩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也有着一定的难度。
朝韩历史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史料存在着为我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
对于古代史书中能彰显高句丽“独立性”的历史素材就大加凸显,而对于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联系的史料就刻意忽视。
应该指出,在韩半岛历史学者中,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
而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象牙塔主义”。
满足于在小圈子内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学界已有的最新高句丽历史研究成果,从而使很多不合理的有关高句丽的历史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澄清,造成普通民众的历史认识错误。
中韩对高句丽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不应该要求任何一方屈已从人。
而应该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观点加强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上的分歧。
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学术交流而非任何其他的途径来解决。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就必须了解韩半岛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时间。
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箕氏朝鲜,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檀君朝鲜,而朝鲜学者依据“檀君陵”出土的人骨,将此时间上推至公元前3018年)。
实际上,由于将神话中的“檀君”作为信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虚妄性,朝、韩历史学家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
具体原因我们将在对“檀君”这一词条的解释中予以阐述。
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是韩半岛上最初形成的国家,而这两个古国是属于中华古代封国的性质。
也有中国学者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认为,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曾存在于韩半岛上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辰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更接近于邑落联盟体系。
半岛上的百济与新罗以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才是在这一地区最初形成的国家(均为在公元2、3世纪前后)。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
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
高句丽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
可知在当时,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
而其作为一个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的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在三国时期的毋丘俭之役。
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进入国家形态。
由此可以知道,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东汉末期的事(约为公元2、3世纪之间)。
另外,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
高句丽由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统治下的部族向国家过渡,与高句丽的势力进入韩半岛,大约都是在公元2世纪(韩半岛上正式形成国家也不早于公元2世纪,详细内容见本文后附《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过渡的过程至公元3世纪已基本完成。
高句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等四郡以后,韩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设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
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韩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从而得以集中实力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由是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
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
而423~666年共朝贡188次,平均1.3年一次。
(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的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而在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处于分裂中,此时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的混乱使其没有朝贡的具体对象而不需要经常性的朝贡。
后期由于北魏这样的北方中原强大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与次数。
)
虽然高句丽内部政治组织在向国家演进,但在其步入国家之初,其性质却仍是中国地方行政组织。
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高句丽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
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
自435年以后,历代高句丽王还经常带有领护东夷中郎将、领护东夷校尉的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权力。
这一切,都明显反映着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地方行政组织的特性。
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成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征高句丽,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征讨,是古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韩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与高句丽之间长期混战,相互之间的疆域伸缩变化也比较大。
唐王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在百济故地设熊津等5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最终确立了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韩半岛的羁縻统治体系。
[朝韩观点]
(1)高句丽为扶余人所建。
而扶余人是朝鲜人的主要来源之一。
高句丽(卒本扶余)和百济(南扶余)都是扶余国的延续。
高句丽被灭之后,其主要居民成为新罗和渤海国居民。
而渤海国在被契丹灭之后,其居民大多迁移到王氏高丽。
(注:战争中军队与平民是不同的。
新罗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平民大多是留在朝鲜半岛的。
)在王氏高丽建立以前,新罗贵族弓裔曾要复兴高句丽并建立后高句丽。
可见新罗人和王氏高丽人都认为他们与高句丽属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并都用高丽命名自己的王朝。
[中国观点]扶余人构成了高句丽及百济的王室。
而高句丽下层则包括了当时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个不同部族实体。
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差异很大。
至于,渤海国居民“大多”被迁移到王氏高丽的断言则并非历史事实。
渤海国民留在当地及掠入契丹并融入中国的人口数远大于逃入王氏高丽的人口。
中国学者已写有多篇论文论述这一问题。
(2) 高句丽国曾立国700余年,而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延续这么长时间。
其独立性是很明显的。
如果高句丽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唐朝就不会帮新罗占领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领土,并让高句丽人在中国东北部建立渤海国。
[中国观点]韩国人很为高句丽的历史延续而自豪。
而作为中国人来看高句丽历史,通常只是将其作为国家历史的一小部分,而并不为其感到激动。
中国人认为,高句丽国家规模较小,政治控制比较容易的是高句丽立国延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而韩国人由于普遍缺乏宏观历史视野,所以对一特点显然认识不足。
要知道中国早期的朝代周代立国800年,延续时间比高句丽更长。
西汉与东汉合计也有四百多年,而在国家规模上,周朝已是高句丽的五到十倍,汉朝则是一个东西跨度万里的帝国,国家规模大约为高句丽政权的七十倍。
这与高句丽偏安一隅,割据700年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所以用高句丽的延续时间来证明其独立性是很不合理的。
(3)统治者姓氏和民族的更替不能作为朝代更替继承的标准。
有鲜卑族血统的杨氏隋朝和李氏唐朝被汉族赵氏的宋朝所取替。
这被中国人认为是朝代继承。
高句丽被新罗,王氏高丽取替也是同样的继承关系。
(注:这种继承关系是指对朝鲜半岛霸主地位的继承。
)
[中国观点]统治者的姓氏和民族更替当然不能作为朝代更替继承的标准。
问题是王氏高丽时期的人也不认为王氏高丽是继承的高句丽。
在金富轼的《三国史记》中,我们无论是在该书的体例编排,还是内容的详略程度上都可以了解到王氏高丽人是以新罗为正统的。
韩国古代历史学者的金富轼并不认为王氏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王氏高丽时期的作家崔瀣在其《东人文序》里说的:“东方远自箕子始受封于周,人知有中国之尊。
在昔新罗全盛时,恒遣子弟于唐,置‘宿卫院’以隶业焉。
故唐进士有‘宾贡’科,傍无阕名。
以逮神圣开国,三韩归一,衣冠典礼袭新罗之旧。
传之十六七王,世修仁义,益慕华风。
西朝于宋,北是辽、金。
熏陶渐渍,人才日盛,粲然文章,咸有可观者焉。
([韩]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第三卷,汉城市,1990年,第27页;崔瀣传在《高丽史》109卷,列传22)
崔瀣作为新罗大儒崔致远之后,由于家学渊源,其对文物制度的改换应是相当的了解的。
他认为王氏高丽是新罗的直接继承者,正向我们清楚的说明后人们确实是把高句丽与(王氏)高丽混为一团而忽视了新罗才是王氏高丽的前身。
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在领土范围与人民民族构成上均有重大差异,中国学者普遍认为王氏高丽以高丽为名体现了王健意图利用中国处于五代短暂分裂的状态而北进侵入中国领土的野心。
而这一野心随着宋的统一及辽的强大而告终。
(4)部分高句丽领土位于目前中国境内,并不能说其只是中国的历史。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
汉人统治甚弱。
况且部分高句丽领土位于朝鲜半岛。
[中国观点]事实上,没有中国学者说高句丽只属于中国历史。
反到是韩国企图排他性的继承高句丽所有的历史遗产。
韩国人一再强调“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
汉人统治甚弱。
”无非是要割裂中国东北与母体的历史联系。
本人曾阅读过多部韩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认为“中国”只与汉族相关。
而并不把少数民族当作中国人。
他们的观点是非常荒谬的。
因为今天的汉族正是吸收了“中国东北在历史上主要为少数民族所统治”,这一韩国式论断中的“少数民族”而形成的。
所谓“历史上统治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包括了渤海人(韩国人认为渤海国人主要逃入朝鲜半岛毫无根据)、辽(契丹人),金(女真人)”,而清代统治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当代更是已完全融入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
这一切事实都无可质疑的说明了中国对高句丽历史享有合理的历史权益。
高句丽历史由中、朝、韩共同享有是可以的,而来自韩国的任何企图从中国历史中割裂高句丽史而进行排他性占有的企图都是荒唐的。
(5) 朝鲜许多王朝和国家,比如新罗,王氏高丽, 李氏朝鲜都曾被中国中央封建统治阶级册封。
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观点]这种看法是对历史事实的混淆。
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虽被册封,但并未象高句丽那样在古代被中、韩灭亡与吸收。
他们现在当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古代的某一特定时间曾接受中国的管辖则不可否认),而高句丽属于一个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灭亡的古国,他的历史遗产,包括人口与领土与古迹已分别被现代中、朝两国继承与接收。
所以高句丽当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理,朝鲜也可以认为高句丽是朝鲜古代历史与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我们必须提醒那些朝鲜民族主义者,你们应该正视中原古代文化对你们民族的影响。
你们割裂历史,用这个古国的历史文化来强调本民族的伟大是不理性的。
而认为自己古代文化与中国无关的看法更是自欺欺人的一种逃避。
在古代文化上,你们的祖先,包括一部分高句丽人都从中华文明中获益甚多,承认这一点,并不会影响你们民族今天的独立与发展。
相反,会成为与中国友好相处的基础。
(6)高句丽民俗和文化与朝鲜人相似。
[中国观点]我们要明确一点,即,相似并不等于相同。
今天的韩国人、中国人在物质文化上都已经西方化,韩国更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难道我们要说韩国人与欧洲人文化相似,所以韩国人继承了欧洲人?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这些文化的相似现象,只是说明了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人类的文化是在迅速传播中并且互相影响着的。
高句丽的历史是很明确的,它是一个灭亡了的古国,其人民被中、韩古代国家吸收了。
所以在朝鲜或韩国保留了与高句丽人相似的生活习俗是可以理解的。
新罗人源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而高句丽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秽貊人,他们或许有种族上的联系,但起初只是各自在隔绝的地理空间发展着,肯定并非同一民族。
高句丽被列入韩国历史体系源于韩国古代历史学者金富轼编写的《三国史记》。
从《三国史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新罗直接继承者的王氏高丽人并未自居高句丽后人。
金富轼将高句丽作为“海东三国”与新罗、百济同列一书。
而“海东三国”这一划分,就和现在我们所说的“东亚国家”,“欧洲国家”,“远东诸国”是同一类型的提法。
其中并不包含有同种族,同文化,同语言,同国家的价值判断与暗示。
(7) 中国的三皇五帝以及夏朝都是传说。
对檀君朝鲜真实性的攻击是不应该的。
[中国观点]檀君朝鲜的真实性毫无历史遗迹作为支撑和证明。
在中国境内现在已发现了大量夏朝同时期以二里头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古迹。
即使不谈夏朝,开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商代文明的遗迹、文物、文字资料都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仅仅用一个神话来证明自己历史的悠久和民族的伟大。
而朝鲜人证明自己历史悠久和伟大的却只有一个出现在公元12世纪的檀君神话。
(8) 中国以前一直认为高句丽是朝鲜三国之一。
这也是世界学术界的共识。
东北工程是利用学术搞政治。
担心南北朝鲜统一后, 韩国会提出领土要求。
[中国观点]学术研究的深入会带来对历史的不同看法。
世界学术界并未形成高句丽“仅仅”属于韩国历史这样的共识。
如果真有这样的共识,那么一定会有一系列的英文论文来论证这一点。
我们很乐意见到韩国历史学界提供这样的论文资料。
中国对东北领土的主权是历史形成并完全符合国际法的。
所以中国人根本不会担心一个历史上的古国的历史归属会带来失去领土的后果。
这种逻辑是可笑的。
在当代,任何领土主权的变更都只能是战争的结果。
高句丽灭亡后250年,三韩人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国,史称王氏高丽,朝鲜王氏高丽王朝源名于高句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而不是一体相续的朝代,因为王氏高丽与高句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历史年代跨度过大(超过250年的差距),这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必须严正注意的问题。
所以,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地方政权。
对于历史不能模糊,这也是防止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证据之一,不可偏谬。
相关参考
第一个答复有很多内容是韩国人歪曲历史,盗窃我国历史文化,为朝鲜和韩国统一后,侵略中国打造所谓的理论基础。王氏高丽(朝鲜的前身)不是高句丽的后代,两个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民族构成上都是两回事,高句丽是
第一个答复有很多内容是韩国人歪曲历史,盗窃我国历史文化,为朝鲜和韩国统一后,侵略中国打造所谓的理论基础。王氏高丽(朝鲜的前身)不是高句丽的后代,两个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民族构成上都是两回事,高句丽是
第一个答复有很多内容是韩国人歪曲历史,盗窃我国历史文化,为朝鲜和韩国统一后,侵略中国打造所谓的理论基础。王氏高丽(朝鲜的前身)不是高句丽的后代,两个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民族构成上都是两回事,高句丽是
韩国距今{2019}有1912年的历史。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占领卫满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朝鲜)、玄菟郡(高句丽、沃
韩国距今{2019}有1912年的历史。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占领卫满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朝鲜)、玄菟郡(高句丽、沃
属于时好时坏的吧。箕子朝鲜本身就是商王朝的残余,卫氏朝鲜属于属国,后来被汉朝灭掉,直接成了辽东四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算是边疆政权隋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并且引发了大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唐朝李世民
属于时好时坏的吧。箕子朝鲜本身就是商王朝的残余,卫氏朝鲜属于属国,后来被汉朝灭掉,直接成了辽东四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算是边疆政权隋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并且引发了大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唐朝李世民
属于时好时坏的吧。箕子朝鲜本身就是商王朝的残余,卫氏朝鲜属于属国,后来被汉朝灭掉,直接成了辽东四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算是边疆政权隋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并且引发了大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唐朝李世民
简史:公元1世纪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古国。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在半岛占据统治地位。公元10世纪初,高丽取代新罗。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定国号为朝鲜。1910年8月沦为日本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