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评价历史上的司马懿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评价历史上的司马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世族出身,祖先历任显职,父防曾为京兆尹。

曹操少时所以能为洛阳北部尉,就是由于京兆尹司马防的推荐。

司马懿长兄司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辟用。

《晋书》卷1《宣帝纪》称懿原来“不欲屈节曹氏”。

这是司马氏自行润饰之词,司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样,都是称说天命,劝曹操父子代汉的鼓动者。

在曹操时,司马懿尚未受到大用。

曹丕为魏太子时,懿为丕中庶子,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太子“四友”。

史称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

”所谓“奇策”,无非是给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宝座而已。

因此,曹丕为帝后,对懿极为“信重”,给以领兵大权。

丕临死,令曹真、曹休、陈群与懿“并受顾命”辅曹睿。

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

陈群系“文人诸生”、“从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马懿之上,但未曾实际带兵战斗。

论老谋深算,文武俱备,应属司马懿。

曹休、曹真相继死去后,司马懿遂成为曹魏第一统兵大将。

幼主曹芳即位,曹爽与懿共同辅政。

过去许多史家认为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是代表庶族地主与世族地主两个阶层的斗争,这种说法是不太确切的。

曹爽是魏大司马曹真的儿子、曹操的侄孙。

曹氏自曹腾兄弟以来就累世富贵,曹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曹洪伯父鼎尚书令;曹休祖吴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孙多有文才,曹魏亲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们是皇族,所以早已跻入世族之林。

假若曹魏统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乐于拥护曹操,曹魏统治者之所以屡次给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权,都该作何解释呢?《三国志》卷9《夏侯玄传》:

玄……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

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色,明帝恨之。

可见夏侯玄早已以名士世族自居,而不屑与出身于寒门的新贵族并肩共坐。

和曹爽同时被司马懿杀害的曹爽派首要分子也多是权门大族出身。

如何晏,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其母被曹操霸占后,何晏亦为操“收养”,“见宠如公子”,并“尚主”。

显然是紧紧靠拢于曹氏皇族的人物;邓飏,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后;丁谧,父斐,为曹操“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毕轨,父“建安中为典农校尉”。

桓范,“世为冠族”。

曹爽派这几个主要人物,只有桓范年高资深,然而他与曹爽的关系并“不甚亲”,其余何晏、邓飏、丁谧、毕轨都是少年公子。

他们虽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只利用他们的知识“修浮华,合虚誉“。

曹睿时,这些浮华少年都被抑黜。

及曹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这些少年,生于富贵之家,没有领受过农民起义的教训,充满骄奢淫佚,不切实际的气息。

史言邓飏“为人好货”;毕轨“在并州,名为骄豪”;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他们秉权之时,还搜刮土地财物,如史云“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

”至于曹爽,如前所述“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

”如果说这些人代表什么比较先进的庶族地主,是难以令人理解的。

确切地说,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

再看司马懿一派。

这派包括高柔、刘放、孙资、孙礼、王观、卢毓、钟毓、傅嘏等,他们多系曹魏元老,对曹魏经济、政治事业,多作过一定贡献,言行措施比较切合实际。

如前所述,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华派,司马懿则是代表从曹操以来世族地主中的事功派。

后者工作与作风比较有魄力,行政效能较高,其所以能取得胜利,并非偶然。

首先司马懿对于农业生产比较注意。

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都后所兴办的屯田,主要是民屯,至于大规模的军士屯田,则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创办的。

由于军屯的兴办,大大减轻了政府对军粮的供应,所以我们说继承执行曹操的屯田政策的是司马懿,而不是曹氏子孙,这些事后面再论。

在政治上,司马氏父子比曹爽兄弟也有较好的作为。

《晋书》卷1《宣帝纪》言:“魏明帝好修宫室,制度靡丽,百姓苦之,帝自辽东还,役者犹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至是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

”《三国志》卷9《夏侯尚传》裴注引《魏略》亦言:“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及景王(司马师)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

从史书上看,当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揽魏政期间,没有什么扰民虐政,虽然是由于司马氏企图篡夺曹魏政权,不能不采取一些收买人心的措施,但较之曹睿的大兴土木,扰民伤财,总是大有区别的。

另外,司马懿也并非只倚重世族,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贱但有实际能力的年轻人担任军政要职。

例如原来曾“为襄城典农部民”及“御隶”的邓艾和石苞,都由于司马懿的赏识和拔擢而成为对蜀吴作战有功的大将;又如与邓艾为“州里时辈”的州泰,被司马懿提拔得如此之快,以致被钟繇嘲笑为“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可见司马懿很能擢用一些才智之士。

反过来看看身为皇族兼首辅的曹爽,到底提拔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庶族”呢?他所依靠与重用的,还不是像何晏、邓飏那班著名的浮华哥儿们吗?所以在两派斗争中,除了司马懿的少数政敌以外,大多数朝臣都愿意选择司马懿。

司马懿对曹爽的胜利决非只靠阴谋。

司马懿的政敌王淩之弟王广曾说:

今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而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

……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今懿……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继曹操时之崇尚事功政策),副众心之所求。

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为先。

当后来司马昭兴兵伐蜀的时候,吴国的张悌也说:

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

司马氏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

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

司马氏之所以能够灭蜀、代魏、吞吴,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正是由于司马氏比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有作为,行政效能也较高的缘故。

四、司马氏专政与消灭反抗势力

司马懿杀曹爽之后,魏中央军政大权全归其掌握。

可是,反对司马氏的活动还不断发生。

主要有如下几件事。

(1)王淩图谋废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

正始初,官至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后迁车骑将军、司空。

司马懿专政后,王淩与其甥衮州刺史令狐愚私议:以为少主曹芳已是司马懿手中的傀儡,不如另立年长而有才的曹操子楚王彪为帝,建都于许昌。

于是令狐愚一再派人与楚王彪相约结。

可是就在这时,令狐愚一病身亡,王淩被司马懿崇以太尉的官衔,仍旧驻守扬州,于是废立事暂时搁置下来。

嘉平三年(251年)春,吴军堵塞涂水作堰(在今江苏六合县),企图放水淹没魏军南下之道。

王淩因此请求发兵击敌,司马懿不从。

王淩派将军杨弘把准备易帝的意图告知兖州刺史黄华,黄华与杨弘连名向司马懿告密。

司马懿立即亲自统率中军从水道伐淩,首先下令赦淩罪淩,然后令淩子广写书告喻淩,诱淩投降。

大军掩至百尺(堰名,今河南沈丘西北),淩自知势穷力孤,不得不乘船迎懿。

懿进至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淩面缚请罪,懿派人解其缚,慰劳之,继又派步骑六百人送淩还洛阳,淩知难幸免,于途中饮药而死。

懿到寿春,穷究其事,牵连者皆夷三族。

六月,赐楚王彪死。

所有曹魏王公均录名安置在邺城,由专人监管,不令他们和外界来往。

(2)李丰、张缉反对司马师之失败李丰,故卫尉李义之子, 十七八岁时已饶有声誉。

正始年间,李丰为尚书仆射,对曹爽、司马懿两方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死,其长子司马师代懿专政,用李丰为中书令。

丰虽受司马师亲待,可是内心拥戴夏侯玄。

玄,夏侯尚子,又为曹爽姑子,素有重名,因爽败而失势,心常怏怏不欢。

皇后父张缉对司马师之专权亦颇不满。

于是李丰同夏侯玄、张缉亲善。

丰在中书二年,少帝多次召丰入内。

司马师知道他们是谈论自己,特将李丰召来盘问。

丰不肯吐露真情,师令勇士以刀镮杀丰,丰了韬及玄、缉等亦被收下廷尉,诬以图谋劫持少帝、诛大将军司马师,皆夷三族。

(3)废少帝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的事件少帝曹芳因李丰等被杀,心不自安,他想除掉司马师,可是又不敢采取行动。

司马师亦怕为帝所图,因之借口“帝荒淫无度,亵近倡优”,拟废帝,使郭太后从父郭芝入胁太后。

太后方与帝对坐,郭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

”帝乃起去。

太后不悦,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

”芝曰:“何可见邪!但当速取玺绥”。

司马师又派人向太后请玺绶授彭城王。

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将何之?且明皇帝当永绝嗣乎?高贵乡公,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

于是司马师与群臣议,终于迎高贵乡公髦为帝。

髦系曹丕子东海定王霖之子,时年十四。

(4)毋丘俭、文钦起兵淮南的失败扬州刺史文钦骁果粗猛,曹爽因与钦同乡里,故爱之。

文钦凭恃曹爽的权势,多有骄纵及欺侮他人之事。

曹爽被杀后,文钦亦内怀疑惧。

镇东将军毋丘俭素与夏侯玄、李丰亲善,玄等死,俭亦不自安,故厚待文钦。

两人情好欢洽。

毋丘俭子甸谓俭曰:“大人居方岳重任,国家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矣”。

俭然之。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毋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声讨司马师。

俭遣使邀镇南将军诸葛诞与己合作,诞不从而斩其使。

俭、钦将兵五六万渡淮,西至项(今河南项城县东北)。

俭守项,钦在外为游兵。

时司马师刚割眼瘤,伤势甚重,因事关重大,仍带病东行,率中外诸军讨俭、钦。

次月,司马师到达?桥(今河南周口市西),俭将史招、李续相继投降。

时荆州刺史王基为前军,向师建议速进,占据“有大邸阁,足供军人四十日粮的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五十里)”。

师未即应允,王基复言:“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彼得亦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地,南顿是也”。

于是进据南顿。

俭等亦感到南顿的重要,从项来争,行十余里,闻基先到,乃复还保项。

不久,吴丞相孙峻率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来袭寿春。

司马师令诸军皆深沟高垒,以待青、徐、兖诸军来集。

诸将请进军攻项,师曰:“诸君知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俭、钦诱之举事,谓远近必应;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内乖外叛,自知必败。

困兽思斗,速战更合其志,虽云必克,伤人亦多。

且俭等欺诳将士,诡变万端,小与持久,诈情自露,此不战而克之术也”。

师随后遣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宋(今河南睢阳)之间,绝其归路;师自在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南)扎屯。

母丘俭、文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被袭,计穷不知所为。

由于诸将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

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俭初起兵时,遣使赍书往说兖州刺史邓艾,艾斩其使。

艾率兵万余人趋乐嘉城(今河南项城西北),作浮桥以待师。

俭使文钦将兵袭艾,师自汝阳潜遣兵援艾。

钦猝见大军,惊愕不知所措。

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

”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师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师军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以忍疼。

及天明,钦兵不至,鸯乃引还。

文钦畏师军盛,遂与鸯俱退。

是日,母丘俭闻钦退,恐惧夜走,军遂大溃。

钦奔吴。

俭于逃走途中,在安风津(今安徽霍丘县北)被民张属杀死,传首京师。

诸葛诞进军至寿春,城中十余万口,因惧诛,或流窜山泽;或散走入吴。

司马师以诞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毋丘俭被夷三族,其党七百余人入狱,侍御史杜友治之,惟诛首事者十余人,余皆奏免之。

(5)诸葛诞起兵淮南的失败毋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失败以后,司马师不久也在许昌病死,其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曹髦甘露元年(256年),司马昭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

昭叔司马孚升任太傅。

司马氏之党高柔也被封为太尉,司马昭权势之大,更超过其父兄。

继毋丘俭都督扬州的诸葛诞,琅邪郡阳都县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名誉,因此也招致了一些元老大臣的反对,认为诞等“修浮华、合虚誉”。

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

明帝死,曹爽秉政,夏侯玄及诞等受到重用。

诞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淩、毋丘俭等又相继夷灭,诞心不自安,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

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

甘露元年(256年)冬,吴军来向徐堨。

司马昭估计诸葛诞所督兵马足可抵御。

但诞仍求调十万军队帮助守卫寿春,还要在淮水旁边筑城以备吴,实际是想加强自己的实力。

昭知诞有异心,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征诞回朝任司空。

诞得诏书,恐惧,遂举兵反。

诞首先攻杀扬州刺史乐琳,然后敛淮南北屯田口十余万官兵,及扬州新附士众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为坚守寿春之计。

又遣长史吴纲携小子靓至吴,称臣求救。

吴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等率兵三万,与文钦同来救诞。

六月,司马昭奉帝及郭太后到项。

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进屯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以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等围寿春。

王基初至,尚未将城完全围住,文钦、全怿等军已从东北突入城中。

不久,吴将朱异亦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今安徽霍丘西南),与进入城内的吴军相呼应。

王基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

文钦等屡次出城攻围,均被击退。

昭又使奋武将军石苞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挑选锐卒为游军,以防吴人再行增援。

朱异与州泰战于阳渊(在今安徽寿县与霍丘之间),异走,泰追之,杀伤吴兵二千人。

秋,七月,吴大将军孙琳出兵屯于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又遣朱异率丁奉等五将前来解救寿春之围,被石苞、州泰击破于黎浆(今安徽寿县南)。

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都陆,尽焚异资粮,异军乏粮,以葛叶为食,走归孙綝。

綝使异复前死战,异以士卒乏食,不从綝命。

綝怒,斩异于镬里。

司马昭知寿春被围已久,敌军食粮必成问题,乃遣反间,扬言吴人将来救援,北军乏食,已分遣羸兵就谷淮北,势难久攻。

诞等闻知,果放宽粮食限额,因之很快就缺粮,可是外援不至。

于是城中人心涣散,惶惶不可终日。

甘露三年(258年)春,正月,文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诞、钦本不和睦,先以诡计苟合,事急转相猜疑,诞遂杀钦。

钦子鸯、虎逾城投司马昭。

昭不杀而赦之,使将数百骑巡行城外,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城内军民闻之,皆大欢喜。

司马昭亲自临围,挥军四面进攻,同时鼓噪登城。

二月乙酉,城破。

诞窘急,单马将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将军胡奋部兵击斩之,夷其三族。

司马氏之消灭反对派的各种反抗,尤其平定诸葛诞之役,显示其军事实力和谋略,远远胜过诸对手。

因而司马氏之代魏与灭蜀、吴,已成为不可扭转之势。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历史上如何评价司马懿

人物评价总评司马懿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原文如下:“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

文史百科 历史上如何评价司马懿

人物评价总评司马懿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原文如下:“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

文史百科 历史上如何评价司马懿

人物评价总评司马懿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原文如下:“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

文史百科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司马懿

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在历代的评价都不高,而且还颇有恶名。最直接批评来自唐太宗,唐朝初期修的《晋书》,在介绍完宣帝的事迹后,太宗李世民在最后加了段评语,原文如下:“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

文史百科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司马懿

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在历代的评价都不高,而且还颇有恶名。最直接批评来自唐太宗,唐朝初期修的《晋书》,在介绍完宣帝的事迹后,太宗李世民在最后加了段评语,原文如下:“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

文史百科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司马懿

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在历代的评价都不高,而且还颇有恶名。最直接批评来自唐太宗,唐朝初期修的《晋书》,在介绍完宣帝的事迹后,太宗李世民在最后加了段评语,原文如下:“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

文史百科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有哪些

历代评价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

文史百科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有哪些

历代评价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

文史百科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有哪些

历代评价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