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马踏飞燕文言文或马踏飞燕的历史材料
Posted 飞燕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马踏飞燕文言文或马踏飞燕的历史材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
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
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
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1] 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
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相关参考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
这个词不算成语。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
这个词不算成语。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
这个词不算成语。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
“马踏飞燕”是什么?“马踏飞燕”有什么来历和含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马踏飞燕小编还是比较熟悉的,嘿嘿,想必大家也非常的熟悉,小学的时候学过的呀,现在我们又来研究研究看看,话说这个
“马踏飞燕”是什么?“马踏飞燕”有什么来历和含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马踏飞燕小编还是比较熟悉的,嘿嘿,想必大家也非常的熟悉,小学的时候学过的呀,现在我们又来研究研究看看,话说这个
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雷台发现的一座已遭两次盗掘的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了铜人、铜车、铜牛、陶器等220余件文物,其中有39匹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铜马。1970年8月,这批文物被运送到甘肃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