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战国七雄奏国历代君王

Posted 国君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战国七雄奏国历代君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始皇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摆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所以所有的历史书讲到这个问题,都强调由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所有教材都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我想讲讲这个问题,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所谓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向,这个大趋势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另一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秦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性,这有两层含义。

第一,七代明君;第二,代代重才,这两点构成了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

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一共是七代国君,没有一个昏君庸主,这个很不容易。

再一个,代代重才,都重用贤才,这也很不简单。

画外音:秦国从立国到秦王嬴政,一共六百多年历史,三十多位国君。

而和统一六国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秦国最后的七位国君,他们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王嬴政。

那么,这几代国君都作了什么呢?

我们讲讲这七位国君都作了什么,第一位,秦孝公。

秦孝公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变法图强。

当时秦国并不是七国中间的强国,秦要统一,必须要自身强大。

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孝公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第二代,秦惠文王,这个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变了。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它六国得了红眼病,因为六国不能看着秦国强大。

这样六国的有识之士就要想办法,对付强大的秦国。

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秦国就完了。

所以秦惠文王的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

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

第三代,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而且没有儿子。

他是明君吗?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就是现在洛阳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遗憾了。

这是秦武王,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武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历史时机,东进中原。

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西边40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

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秦武王就派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魏国一谈,成功了。

魏国同意和秦国联手打宜阳,宜阳打通了,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之地。

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国回来的路上,和副使说,你回去告诉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很我们联手了,第二,你还说,虽然魏国同意了,但是这个仗不能打。

你就这样说,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

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说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说,秦武王明白了。

第一,曾参杀人,曾参是古代的一个贤人,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

之后,就有人给未杀人的曾参的母亲报信,说曾参杀人了。

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在织布机上照样织布。

一会儿,第二个人来报告,他母亲还在织布,有过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逃了。

甘茂说曾参是个贤者,他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架不住三个人一说,吓得就逃了。

我不是秦国人,我来秦国帮你们打天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说我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闲,你也不会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我能打下来吗?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张议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议,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没有人说张仪立的功,都说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文侯烧信,魏国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灭了。

乐羊很得意,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受赏,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个箩筐,筐里面是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

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

所以乐羊就立即跪下,说了两句话:“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主公对我的信任。

在那个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

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打宜阳吗?宜阳如果一年打不下来,会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我还能活吗?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但这个仗我死活不能打。

秦武王明白了,他说咱们定个盟约吧,你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甘茂说可以。

然后甘茂就去打仗,打了五个月,秦武王收到一大堆告状信,秦武王动摇了,要求甘茂撤兵。

甘茂就回了封信,说咱们的合同还算数不?秦武王一听这话,就继续增兵,最后,甘茂把宜阳拿下来了,杀了六万韩兵,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

这个举重而死的秦武王只活了三年,也没有结婚生子,但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第四位国君,秦昭襄王,昭襄王的功劳更大,在位56年,把大儿子熬死了。

昭襄王时期,秦国已占压倒优势了,他的历史使命是继续东进,摧垮六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

昭襄王在位56年,先用魏冉为相,后用范睢为相,重用白起,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一战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

长平之战活埋45万。

秦国统一一共杀了100多万,白起一个人杀了90多万。

昭襄王连续不断用兵,基本上摧垮了六国的主力军,为最后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且昭襄王时期,如果听了白起的话,就有可能把赵国灭了,拖延了几个月,邯郸之战没有打赢,这个我们讲过。

所以昭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五位,秦孝文王,这个就不好说了,在位三天就死了,既无功,也无过,姑且也称之为明君。

第六位,庄襄王,就是异人 ,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很短,但是庄襄王干了两件大事,重用吕不韦,建立东郡。

东郡非常重要,是连接齐国,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的通道,这是一大贡献。

再一个,利用赵国和燕国的矛盾,占领赵国37座城池,进一步削弱赵国。

所以他在位虽然只有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七位,赢政,他的历史使命是不失时机的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所以赢政即位以后,很快就定下来发动统一战争,并且用十年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在整个过程中,秦国的七代国君没有一位犯过大的错误,七代国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很不简单的。

这七位国君不是有意挑的,是根据秦国的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比如说昭襄王,他是秦武王的兄弟,是太后和魏冉两个人联手推上来的,他当时正在秦国作人质,对他来说,完全是偶然的当上国君。

他特别能活,做了56年,大儿子在国外作人质熬死了,次子安国君继位。

安国君继位纯属偶然,因为哥哥死了,继位三天又死了,然后才是异人,也就是庄襄王。

庄襄王即位也是偶然,如果不是吕不韦包装,他连安国君的嫡子都当不上。

七代国君,很多是偶然的继位,但是所有偶然当上国君的人,没有一个是昏主。

西汉初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叫贾谊,写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非常有名。

《过秦论》上篇,贾谊有一句名言,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了前面六代国君的功业,到他这里,七代国君连续不断的努力,最终统一天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代代明君,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第二点,代代用才。

七代国君都重用人才,这人才还不是一般的人才。

秦孝公用卫人商鞅,秦武王用甘茂,甘茂是楚国人,昭襄王用范睢,魏国人,孝文王短命,不说了,庄襄王用卫国人吕不韦。

卫国虽然小,很早就被灭了,但是出了两个顶尖人才,商鞅和吕不韦。

赢政重用楚国人李斯。

你看看,七代国君用的都是当时顶级的人才,太了不起了,代代明君,代代用才,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必然性。

PS:我是抄了。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解析战国七雄列表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那么,你知道战

传统文化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解析战国七雄列表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那么,你知道战

文史百科 春秋五霸是怎么变成战国七雄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可能大家对于东周的这段历史,更加习惯用春秋和战国来替代。毕竟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的统治力已经大不如前,各种的诸侯国都相继崛起,创造了一片处于自己的辉煌期。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中齐桓公

文史百科 求战国七雄中韩国的详尽历史

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

文史百科 求战国七雄中韩国的详尽历史

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

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历代国君

1.太公尚(前1039—前1015)25年2.丁公伋(前1015—前989)26年3.乙公得(前989—前964)25年4.癸公慈母(前964—前898)66年5.哀公不辰(前898—前884)14年

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历代国君

1.太公尚(前1039—前1015)25年2.丁公伋(前1015—前989)26年3.乙公得(前989—前964)25年4.癸公慈母(前964—前898)66年5.哀公不辰(前898—前884)14年

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历代国君

1.太公尚(前1039—前1015)25年2.丁公伋(前1015—前989)26年3.乙公得(前989—前964)25年4.癸公慈母(前964—前898)66年5.哀公不辰(前898—前884)14年

文史百科 邯郸是历史上哪个朝代都城

战国时期,邯郸市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都城。赵国贵族出自商朝名门嬴姓部族,为商纣王手下大将嬴飞廉(蜚廉)的直系子孙。始祖造父为飞廉的四世孙。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大费)之后,与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