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30年来人们饮食的变化
Posted 饮食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30年来人们饮食的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世纪70年代: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
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
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
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不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
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在上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
20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患者,最甜的烤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
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的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上世纪80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
过去限量供应的大白菜,已经让位于木耳、丝瓜、西红柿、蘑菇和荷兰豆。
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
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
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
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
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和海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穿山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
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因而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上世纪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菜肴的种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最吸引眼球。
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
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
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
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
鸡蛋有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
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内。
”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
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胃口。
俄罗斯美食、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
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
随之而来的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患者人数持续攀升,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
但在本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腹中的馋虫都被杀死。
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被重视起来。
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
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很低。
牛奶的发展进入巅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有营养的鲜活食品。
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鸡鸭要吃现宰的,鱼要吃欢蹦乱跳的。
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活的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怎样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21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做得还是不够。
相关参考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
1949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2、大起大落。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2、大起大落。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2、大起大落。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2、大起大落。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