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东营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永不毁灭的无价之宝,是一个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东营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

广饶县位于市域南部,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利津县位于市境西部,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

至建市前,三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夏代至殷末,东营为季艹则氏、逢伯陵、蒲姑氏居地。

西周至战国时期,市域内已成陆部分均为齐国地。

秦代属齐郡。

西汉时期,境内属千乘郡和齐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广饶县,属齐郡。

广饶县境分属2郡5县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县、琅槐县;齐郡之广饶县、巨定县、利县。

利津南部之地属千乘郡之漯沃县、蓼城县。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 2年),广饶曾一度被封为侯国。

王莽新朝时,市境属建信郡。

南部为千乘县、琅槐县地,西部为施武、延亭县地。

东汉初期沿西汉建置。

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为千乘国。

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

市境属乐安国。

南部置利、益、博昌3县(广饶、巨定、琅槐3县废),西部置有蓼城县(漯沃县废)。

三国时期,属魏国青州乐安国博昌、利县、蓼城县地和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地。

西晋时,复置广饶县,属齐国。

市境西部部分属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和青州乐安国蓼城县。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市境先后为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北魏等国属地。

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袭,市境属青州齐郡和乐安郡、冀州乐陵郡。

隋朝,初期罢郡存州,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移千乘于广饶,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属青州。

十六年(公元596年) 废漯沃县置蒲台县,辖永利镇,属棣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复改州为郡。

青州改为北海郡,棣州改为渤海郡,市境分属之。

唐朝,复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又在州县之上设“道”,市境南部先属河南道乘州千乘县,后属河南道青州千乘县。

市境西部属河北道棣州渤海县、蒲台县。

宋朝,初废道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在州县之上设置“路”。

广饶县地属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

利津县地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滨州渤海县。

金朝统一北方后,仿宋制,实行路、州(府)、县三级行政。

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

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 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

元朝统一中国后,首设行省。

市境南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府乐安县,西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滨州利津县。

明朝,废除行省,设置直隶区和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

市境南部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乐安县,西境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利津县。

清朝,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市境南部属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

西部属山东省济南府利津县和沾化县(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武定府。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

市境南部属山东省胶东道乐安县。

1914年,民国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乐安县更名为广饶县。

1915年改属淄青道。

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市境西部初属山东省岱北道利津县、 沾化县地,1915年改属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市境大部为日本军队侵占,境内政权割据分立,政区不统一。

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有1939年后成立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政府,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建立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销);1941年初建立的广北县行政公署,1943年改称广北县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垦区建设委员会,1942年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1943年4月改称垦利县政府,隶属清河区行政公署。

1944年以后,以上均隶属渤海行政公署。

国民党建立的政权: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只存在4个月;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部队刘景良进驻利津城,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历时仅11个月。

日伪政权:1937年12月,日军第一次侵占利津城,建立伪政权。

后日军主力撤走,伪政权为国民党刘景良部摧垮。

1939年,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城,再建伪政权,隶属伪山东武定道。

1939年2月,侵占广饶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伪山东青州道。

解放战争时期,利津与垦利县同属渤海区第四专署。

1949年四专署改称垦利专署。

1945年,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市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

1956年,垦利县建制撤销,垦利、利津合并为利津县。

1958年,沾化、利津合并为沾化县。

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境内广饶县、沾化(含利津)县、县级孤岛人民公社属之。

1959年,孤岛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垦利县。

1961年,沾化、利津县分置,惠民地区与淄博市分开。

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及沾化局部隶属于惠民专区。

1983年10月东营市建立。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简介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位于广饶县城中心地带,占地7799平方米,是东营地区唯一的一处地区性博物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是在广饶县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在1956年,广饶就组织开展了由县文化科负责、有省文物

文史百科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简介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位于广饶县城中心地带,占地7799平方米,是东营地区唯一的一处地区性博物馆。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是在广饶县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在1956年,广饶就组织开展了由县文化科负责、有省文物

文史百科 东营有哪些历史名人

东营十大历史名人1、“武圣”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又称孙武子、孙子,春秋末期乐安(今东营市广饶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思想家,被后世尊为“武圣”。曾以《兵法》(后多称其为《孙子兵

文史百科 东营有哪些历史名人

东营十大历史名人1、“武圣”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又称孙武子、孙子,春秋末期乐安(今东营市广饶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思想家,被后世尊为“武圣”。曾以《兵法》(后多称其为《孙子兵

文史百科 山东“东营”的来历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

文史百科 山东“东营”的来历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

文史百科 山东省地名来历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东营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

文史百科 山东省地名来历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东营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