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广州石牌村的历史沿革
Posted 后裔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广州石牌村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牌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董氏基祖董裔隆从南雄迁徙来此,结茅定居,渐成村落,称为董村。
其后裔在董村住了约200年,即到了第八九代祖公时,人口迅速增长,第八代祖公共有10个儿子,于是另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先后建新房。
新址就在庙边岗西北边。
其后在蚬壳墙村已住了约100年的池姓后裔,已各繁殖到第五代,第五代的5位祖公共生了11个儿子,于是另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先后建新房。
新址在庙边岗东北边。
董、池两姓后裔在新住地定居后,人口稀少增长,两姓居住地就逐渐连成一片。
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两姓村民另择村名,并以庙边岗的名字,取名为庙边岗(村)。
庙边岗(村)取名后,经过近100年,董、池两姓后裔繁衍昌盛,庙边岗村村民迅速扩大。
这时潘姓后裔亦繁衍昌盛,从原著地不断向周围扩大。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早期,庙边岗村的董、池姓后裔住地基本上与潘姓后裔住地连成一片。
这个时候,谢氏在谢角湾(村)已定居近100年,繁衍到第四五代后裔,谢氏第四代(市桥谢氏第九代)龙桥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钦命为山西典试大主考,后特授福建永定县知县有3个儿子,6个男孙,仕途三代,谢龙桥有岭南人杰之称。
谢后第四代开始先后回乡建房纪念祖先,新址在石螺(今石牌西河大街)。
明代嘉靖年间,庙边岗村已发展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多姓氏的村庄,山桔顶前面一带已形成商铺云集的村中心市场,由于此市场地处山冈前面,村民称之为“山前市场”,此名一直流传至今。
当时村民经济繁荣,人口昌盛,又由于庙边岗周边有许多石器,如石马、石龟、石鼓等,鼓村民把村名改名为“石牌”。
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石牌村仍属永泰乡管辖。
清代早期,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石牌村已是一个知名大村,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番禺县就以石牌的名字设置了鹿步司石牌堡,下辖18个行政村,石牌堡的建置直到民国廿年(1931年)才撤销。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村内已形成以山前市场为中心通向四周的20多条大街,也是今天村中主要大街。
道光八年(1828年),村民筹集资金,把村内多条主要大街和部分小街巷铺上花岗石板路面。
清代道光年间后期至民国廿七年(1938年)的100年间,石牌村仍保持经济繁荣,人口昌盛。
1938~1949年,日军侵略和内战使贫穷、落后、饥荒笼罩全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称的石牌村,实际是个行政村,包括石牌、新庆、东石牌3个自然村,1999年在册人口9317人,人口较多的姓氏依次为池、董、潘、陈、冼,5个姓氏人口合计占全村总人口的86.9%。
今天的石牌村已成为广州市新城区中心的一部分。
在行政区域建置隶属上,自南宋末期建村起至明代中期,石牌属番禺县永泰乡管辖。
明代后其开始,番禺县设立巡检司,石牌属鹿步司永泰乡管辖。
清代康熙廿五年(1986年),鹿步司设12个堡,石牌村属石牌堡管辖(石牌堡管辖石牌、东石牌、新庆村、甲子沥、沙河墟、杨箕、冼村、猎德等18个村墟)。
民国廿年(1931年),石牌村属番禺县城第四区石牌乡管辖(民国廿五年废区,改乡镇为保甲制)。
民国廿六年(1937年),石牌乡归广州市管辖,建置石牌堡乡。
民国廿九年(1940年)10月,石牌堡乡有划归番禺县管辖,属番禺二区,1946年12月又划归广州市管辖。
石牌堡乡辖石牌、林和庄、程界东、程界西、潭村、寺右。
1949年10月,石牌村属广州市石牌区石牌乡管辖。
1951年5月,石牌乡属广州市白云区管辖。
1956年6月,广州市成立广州市郊区,撤销白云区。
8月成立石牌大乡,石牌村属广州郊区石牌大乡管辖。
1958年3月,石牌属广州郊区沙河大乡管辖。
1959年2月,石牌管理区改为大队,仍属沙河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3月,石牌大队属石牌人民公社管辖。
1962年8月,石牌人民公社属黄埔区管辖。
1962年9月,撤销黄埔区,重新成立郊区,石牌人民公社并入沙河人民公社,仍为石牌大队。
1984年2月,石牌大队改为石牌乡,属天河区公所管辖。
1987年9月,石牌乡改称石牌村民委员会,属天河区石牌街道办事处管辖。
1997年5月,撤销石牌村民委员会,成立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属石牌街管辖。
原村委会下属的三个经济联队(源于过去生产队联队)与5个居民委员会是二个牌子一套班子,属石牌街道办事处领导。
石牌村从建村到现在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从村域的大小、建制和沿革而言,变化很大。
现在,石牌村这一名字,作为一个村落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广州市的一个地名、街道名称的历史,则重开新的篇章。
相关参考
姓氏状况及来源石牌村在几百年发展历史中,一直是多姓氏的村庄,其中以池、董、潘姓的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85.4%,其次是陈、冼、及其他姓氏。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该姓为帝舜赐名。汉代时已有董姓后裔南
姓氏状况及来源石牌村在几百年发展历史中,一直是多姓氏的村庄,其中以池、董、潘姓的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85.4%,其次是陈、冼、及其他姓氏。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该姓为帝舜赐名。汉代时已有董姓后裔南
华南师范大学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3个校区的差别有如下几点:1、地址:广州石牌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55号;广州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中环西路;佛山南海校区位
华南师范大学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3个校区的差别有如下几点:1、地址:广州石牌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55号;广州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中环西路;佛山南海校区位
在长江的西南岸、皖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集镇,名为石牌镇。石牌镇为怀宁县老县城。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货贿泉流,乃怀宁诸镇之首。建国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石牌作为怀宁
在长江的西南岸、皖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集镇,名为石牌镇。石牌镇为怀宁县老县城。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货贿泉流,乃怀宁诸镇之首。建国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石牌作为怀宁
那一年,我初到广州,像每一个带着梦想来的年轻人一样。既盲目乐观,又一片茫然。那时候,我刚刚落脚在石牌村一个制衣厂做缝衣工,每天的工作简单到乏味。而回到狭窄的房子里也只能埋头大睡。这房子甚至连一丝阳光都
彩色的青春不打烊那一年,我初到广州,像每一个带着梦想来的年轻人一样。既盲目乐观,又一片茫然。那时候,我刚刚落脚在石牌村一个制衣厂做缝衣工,每天的工作简单到乏味。而回到狭窄的房子里也只能埋头大睡。这房子
没有,背景是石牌保卫战,国民党胡琏打的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25日,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第十八军负责戍守石牌要塞,军长方天又以第十一师胡琏部守备石牌要塞的核心阵地。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
没有,背景是石牌保卫战,国民党胡琏打的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25日,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第十八军负责戍守石牌要塞,军长方天又以第十一师胡琏部守备石牌要塞的核心阵地。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