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东湖的来历三十字
Posted 风景区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东湖的来历三十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0字说不清楚的,你说的是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武汉东湖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14年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汉中心城区扩大,东湖居武汉市江夏区的汤逊湖之后,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
东湖因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现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其位于长江南岸,是由长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
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
在人工干预下,从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湖北省博物馆五个片区组成,楚风浓郁,楚韵精妙。
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素有九十九湾之说。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风景线。
中文名称
武汉东湖风景区
外文名称
East Lake Scenic Area of Wuhan
别名
武汉东湖
行政区类别
单列行政区,风景旅游区
所属地区
中国武汉
历史文化
磨山区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
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
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相关参考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
东湖风景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受到中外首脑和知名人士的青睐;东湖风景区的发展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中外学者名人的关注,他们对东湖的整个规划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意见。下面是一些历史照片,即是有力的佐证。建国之后
东湖风景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受到中外首脑和知名人士的青睐;东湖风景区的发展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中外学者名人的关注,他们对东湖的整个规划建设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意见。下面是一些历史照片,即是有力的佐证。建国之后
又是一年清明际祭祀祖先先烈时母亲湖畔东湖边①施奇烈士铜像前②4月6日晴朗天上午10时路过此看到一个少年郎双手抱花敬先烈民众自发清明际且把先烈来祭祀懂得感恩与缅怀一片虔诚铜像前多少岁月多少事每逢清明时追
磨山很美,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
磨山很美,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
说起大石桥的来历,据有关史料记载,它与金水河的人工改道有关。早在66年前,金水河是从现在的西南郊老胡沟村发源地流入市区,经过顺河街、迎河街(现今的解放路)到十字街心(现二七广场),折向东北,绕旧城到北
说起大石桥的来历,据有关史料记载,它与金水河的人工改道有关。早在66年前,金水河是从现在的西南郊老胡沟村发源地流入市区,经过顺河街、迎河街(现今的解放路)到十字街心(现二七广场),折向东北,绕旧城到北
一人类起源论争聚焦二猿人·古人·新人三旧石器·火四传说中的童年时代2起源多元一文化起源的两个阶段二文化起源与氏族文化中心区域三华夏源头:炎黄二帝四东夷溯源:太吴与少昊五苗蛮寻根:三苗与祝融3氏族寻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