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各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Posted 哈达
篇首语: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各族的风俗习惯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藏族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
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遵照伊斯兰教规,实行土葬,主张速葬。
在超渡亡灵的伊斯兰教仪式“纳玛孜”结束后,用抬尸床将尸体送至墓地,挖穴安葬,不用棺材,不用任何陪葬品。
墓丘多长方形,也有圆形的。
坟地周围砌围墙,不许牲畜进入,不许取土挖土。
维吾尔族在死者当日、3日、7日、40日和周年时进行祭奠活动,维吾尔语称作“乃孜尔”。
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7日、40日与周年都比较隆重,要宴请亲属、朋友、乡亲与同事做“杜瓦”(祈祷),请阿訇诵经。
祭奠中的饭食主要是抓饭等。
3、瑶族
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盘瑶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
1984年将全国瑶族过盘王节的日期统一定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
祝著节是广西布努瑶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节日,非常热烈隆重。
人们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敲打铜鼓,欢庆三天。
耍望节每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举行,是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日子。
4、土家族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
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
5、回族
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
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绿盖头清俊娇丽;白盖头干净持重;黑色盖头素雅端正。
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
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