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什么
Posted 环流
篇首语:没有理想,那些所谓的奋斗都是空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1.1万年前后开始,地球从第四纪冰期中的最近一次亚冰期,进入到现代的亚间冰期,人们也称之为冰后期。
这一段时间大体上相当于人类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
关于这时期的气候,挪威的冰川学家曾做出近10000年来的雪线升降图,说明雪线升降幅度并不小,表明冰后期以来,气候有明显的变化。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竺可桢将这些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在5000多年来的气候有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交替出现。
在公元前3000~前1000年左右,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是第一个温暖期,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最冷月温度约比现在高3~5℃。
公元前约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寒冷期,温度在0℃以下。
公元前770年~公元初年,即秦汉时代,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温暖时期。
公元初年~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进入第二个寒冷时期。
公元600~1000年,即隋唐时代,是第三个温暖期。
公元1000~1200年,即南宋时代是第三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1℃左右。
公元1200~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个温暖期,但是这次不如隋唐时那样温暖,逐渐由淮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以南,如浙江、广东、云南等地。
在公元1300年以后,即明、清时代以来,是第四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1~2℃。
近5000年来,虽然是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但是总的趋势是由温暖向寒冷变化,寒冷期一次比一次长,一次比一次冷。
在第二次寒冷期,只有淮河在公元225年有封冻。
而在第四个寒冷期的1670年,长江都几乎封冻了。
有趣的事情是:挪威冰川学家用雪线高度表示气温升降,竺可桢用的是历史文献记载资料,结果却十分一致,说明冰后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的普遍性,绝对不是一种巧合。
近代的气候变化从1850年农业机械化开始以来,近100多年来的气候变化,我们称之为近代气候变化。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趋势是:1961年以后的世界气候与20世纪前半期相比有显著不同,而与19世纪后半期相类似。
从19世纪末期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性气候增暖时期,增暖的趋势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顶峰,以后温度下降,20世纪60年代后变冷更加明显,这次变化很可能是近10000年来的一次气候振动。
这种振动可以从大气环流变化中得到解释。
根据英国气候学家拉姆巴的说法,从1895年开始,世界环流突然由经向环流占优势的时期,转变为纬向环流占优势的时期。
从此,纬向环流不断加强。
到1940年前后达到最盛时期;随后,纬向环流又逐渐减弱,经向环流又逐渐加强,到1961年前后,纬向环流显著减退,重新恢复成为经向环流占优势的时期。
在纬向环流强盛时期,气旋性活动增强,行星风系影响加剧,南北半球的气候带向两极方向移动。
在纬向环流衰弱的时期,反气旋性活动加强,季风发达,南北半球高低纬度之间气流交换频繁。
地球上的气候带向赤道方向移动。
可见,世界环流模式的改变,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多么巨大。
相关参考
地球上气候的变迁:通过对地层沉积物的广泛分析,证实整个地质时期地球气候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反复有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为科学家所公认,在
地球上气候的变迁:通过对地层沉积物的广泛分析,证实整个地质时期地球气候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反复有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为科学家所公认,在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
目前关于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主要有两种说法:1、大气候条件.我们都知道,目前,我们的地球正在逐渐变暖,而又科学家认为,这种变暖是地球自身调节的“规律”.在几万年乃至上亿年这个很长的时间尺度下
目前关于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主要有两种说法:1、大气候条件.我们都知道,目前,我们的地球正在逐渐变暖,而又科学家认为,这种变暖是地球自身调节的“规律”.在几万年乃至上亿年这个很长的时间尺度下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
影响中国北部天气变化的基本因素。影响气温和降雨量最显著的决定性因素是“西风带”。在北半球,西风带使风以带状形式从西向东移动。由于山脉的阻碍、海陆间的温差等因素的影响,西风带运动线路并不与纬度平行。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