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古代的乌孙人
Posted 继承者
篇首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古代的乌孙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是我国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的部族。
公元前2至1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乌孙国。
乌孙被认为是哈萨克族的先民,乌孙初游牧於敦煌、祁连间,与匈奴、月氏为邻。
西元前2?前1世纪时,匈奴兴起,击败月氏,月氏西逃,仓卒间将乌孙击破,乌孙人多逃奔匈奴。
公元前177?前176年乌孙在匈奴帮助下尽据月氏故地,公元前161年左右建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岸)。
西汉时乌孙有12万户,63万人。
以畜牧为业,善养良马“西极马”。
当时已使用铁器,冶金、制陶、制革、毛织也有一定水平。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派张骞出使乌孙以制匈奴,後两次以汉宗室女细君、解忧公主嫁乌孙。
双方往还密切,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并牵制了匈奴的势力。
西元前71年汉与乌孙合击匈奴,使乌孙摆脱匈奴侵扰的威胁。
但自西元前52年起,乌孙出现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内乱迭起。
南北朝时乌孙因柔然入侵,西迁葱岭北。
以後逐渐与邻近各族融合。
近代哈萨克族仍有乌孙的部落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乌孙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
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
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民族起源 乌孙族属向有数说 一、匈奴族说。
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
二、突厥族说。
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
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与狼有关;二是乌孙称国王为昆莫或昆称,王族贵人的名字多以"靡"字收尾,以及见于记录的少数乌孙语均属于突厥语族;三是突厥阿史那氏系乌孙的后裔;四是乌孙分布的区域恰为后来突厥族兴起的基地。
三、东伊朗族说。
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一些考古学家以A.H.伯恩什坦为代表认为乌孙很可能属于东伊朗族。
特别是从50年代起,苏联考古学界有更多的学者认为乌孙是东伊朗族塞卡人(即中国史籍中的塞种,亦称塞人)的一支,塞卡文化与乌孙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两个阶段。
乌孙于西汉初期至南北朝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犁河流域一带,国都赤谷城位于伊塞克湖南岸,另说在纳林河畔。
乌孙古道
乌孙古道是贯通南疆与伊犁之间的交通便道,起始于新疆昭苏县夏塔乡境内、向南沿夏塔河谷、翻越冰达坂、终至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民间传说称唐玄奘曾穿越此古道。
清初,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区的很多维吾尔族百姓经过古道举家迁移至伊犁地区的昭苏。
这古道也是国内外探险爱好者涉足的古道。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
汉武帝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
1949年三区革命军从琼库什台出发,经阿克布拉克达坂,到达拜城的黑英山,以此为基地,转向西攻下了拜城,而在继续向西攻打阿克苏的战斗中,遭遇顽强抵抗和反击,最后夺取了夏特古道南口,经夏特古道返回伊犁。
政治制度
职权
乌孙西迁前,游牧於敦煌、祁连一带,接近中原地区,受汉文化影响,官制制定上有参考汉制。
昆莫(昆弥、昆靡):乌孙之王。
三个称谓都是一样,「莫」与「弥」可以互换,「弥」与「靡」是同音字。
「昆」、「莫」、「弥」、「靡」是乌孙语音,在古突厥语或今天的维吾尔及哈萨克社会中,「昆莫」、「昆弥」及「昆靡」可以解释为「天子」,「靡」是「昆靡」的简称,乌孙统治者借天神之说驾驭臣民,所有乌孙统治者名字之後都有「靡」一字。
昆靡拥有强而有力的权威与及享有甚高的尊严,掌握全国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文化之权。
相大禄:据章太炎考证,「相」是中原的丞相,「大禄」是「相」的乌孙语音,并称「相大禄」。
相大禄位高权重,不但掌管行政,而且有兵权,职权相当於秦代的丞相及太尉。
左、右大将:与匈奴相同,以左为尊,左大将在右大将之上。
乌孙左、右大将相当於匈奴左、右贤王以下的左、右蠡王,左、右大将均由王族成员担任,握有一定数量的的军队。
侯:又名翕侯,全国共三人,是地方的军政长官。
乌孙翕侯与大月氏翕侯同样是部落首领,不过前者的实力比後者弱小,没有割据一方。
左、右都尉:与秦的卫尉相似,《汉书·百官公卿表》:「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
大监:乌孙设大监二人,职权应该与秦的御史大夫相似,掌管律法。
大吏:共一人,管理官员事务。
舍中大吏:大吏的属官。
骑君:职权不明
译长:掌管翻译事务
社会制度
奴隶制与氏族制
匈奴在两汉时期实行奴隶制度,乌孙与匈奴关系密切,相信乌孙吸收了匈奴的奴隶制度[9]。
乌孙曾经在战争中掠取人口,在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对匈奴一役,乌孙军队攻击匈奴右谷蠡王王廷,《汉书.西域传》记「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级……乌孙皆自取所虏获。
」,相信被掠人口最终成为统治阶层的奴隶。
在昭苏县木札特山山口,中国的考古队伍在六十年代初发掘了一座较大型的乌孙墓葬,并发现一个奴隶殉葬坑,反映乌孙是一个奴隶社会。
乌孙也实行氏族制。
昆莫以至翕侯都拥有自己的地域、民众,是氏族社会的痕迹[9]。
《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後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是一项证据。
氏族首领有一定的势力,可以凌驾昆莫的意愿[9]。
《汉书·西域传》记乌孙昆莫猎骄靡希望以长孙军须靡为继承人,身为大禄的次子不满,率领部众割据一方,猎骄靡只能妥协。
军须靡死後,儿子泥靡碍於叔父大禄的势力,让位给大禄的儿子翁归靡。
原始氏族社会的部落首领议事会对族中事务有无上权威[9]。
翁归靡原属意有汉族血统的元贵靡为继承人,西汉宣帝应允,乌孙贵族却能违抗两人的意愿拥立带有匈奴血统的泥靡为昆弥,是原始氏族制议事会的遗存。
继承制度
乌孙的继承制度与现代意义上的继承制度有别,除了财产继承外,偏向指被继承者的家族地位与及社会地位的继承[54]。
财产继承与乌孙家庭分居制密不可分。
分居制下,当乌孙男子成年後,父亲会分一部份财产给他自立门户。
父亲的财产通常属於最後一位与自己同住的儿子,通常是幼子。
一般而言,被继承者生前的家庭身份、官职及妻妾(後母)会由长子继承。
不过,长子继承制并不是唯一继承制度,「子以母贵」是可能的。
此外,未成年的儿子没有继承权,因此当被继承者的儿子尚未成年,继承权将属於被继承者的的兄弟。
如果继承者因种种原因未能继承,继承权将由未能继承者的兄弟获得,甚少行长孙继承制。
收继婚
乌孙跟匈奴一样,实行收继婚,是原始部落群婚制的遗存,群婚制没有配偶的观念,妇女属于整个部落的男子[9]。
寡妇由继承者(继子)或夫家亲属收继。
主要原因有三。
乌孙各部落散落在辽阔的草原上,相隔甚远,西域诸国之间又常有征战,因此乌孙人对外非常封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非常紧密。
不同部落的男女甚少有机会接触,令丧偶的妇女改嫁困难,大多被夫家的部落成员收继。
在乌孙,生产以家族为单位,收继婚的实行保持家族完整和稳定。
倘若继承者的生母年纪老迈,她常会由继承者负责赡养;年轻的就会在夫家家族内改嫁。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乌孙姓 乌孙氏家谱 乌孙姓起源 乌孙姓名人 乌孙姓的来源 乌孙姓简介
郡望---河西郡名人---乌孙讹论文献---缺历史---金国女真族姓,金有乌孙讹论者,善于骑射,曾为石垒节度使。据姓氏考略载:金姓,望出河西。河西郡设于战国时代之魏国,其境约在今日山西、□西一带。
传统文化 乌孙姓 乌孙氏家谱 乌孙姓起源 乌孙姓名人 乌孙姓的来源 乌孙姓简介
郡望---河西郡名人---乌孙讹论文献---缺历史---金国女真族姓,金有乌孙讹论者,善于骑射,曾为石垒节度使。据姓氏考略载:金姓,望出河西。河西郡设于战国时代之魏国,其境约在今日山西、□西一带。
乌孙章英乌孙源怡乌孙爱红乌孙延玲乌孙娅洁乌孙书妍乌孙弈莹乌孙子妍乌孙结梅乌孙旭芬乌孙宏文乌孙怡依乌孙秀妍乌孙丽娟乌孙履颖乌孙彤玉乌孙江霞乌孙文玉乌孙疏燕乌孙晓琳乌孙莉菲乌孙府英乌孙馨玉乌孙雅莉乌孙良怡
乌孙章英乌孙源怡乌孙爱红乌孙延玲乌孙娅洁乌孙书妍乌孙弈莹乌孙子妍乌孙结梅乌孙旭芬乌孙宏文乌孙怡依乌孙秀妍乌孙丽娟乌孙履颖乌孙彤玉乌孙江霞乌孙文玉乌孙疏燕乌孙晓琳乌孙莉菲乌孙府英乌孙馨玉乌孙雅莉乌孙良怡
乌孙古道攻略:1.徒步线路:穹库什台村—包扎墩达坂—科克苏河—天堂湖—阿克布拉克达坂—黑英山山口;2.线路评价:从穹库什台牧业村出发沿穹库什台河逆流而上,方向是南偏东,上行直线距离20公里,翻越366
乌孙古道攻略:1.徒步线路:穹库什台村—包扎墩达坂—科克苏河—天堂湖—阿克布拉克达坂—黑英山山口;2.线路评价:从穹库什台牧业村出发沿穹库什台河逆流而上,方向是南偏东,上行直线距离20公里,翻越366
她本是王族娇女,因父亲谋反事败身亡而成为孤儿,由叔父广陵王刘胥养育成人。在匈奴屡犯大汉边境之时,汉廷为“断匈奴右臂”,派遣她为和亲公主远赴乌孙国。她为大汉将西域纳入版图,奠定了不可泯灭的功绩。这位
她本是王族娇女,因父亲谋反事败身亡而成为孤儿,由叔父广陵王刘胥养育成人。在匈奴屡犯大汉边境之时,汉廷为“断匈奴右臂”,派遣她为和亲公主远赴乌孙国。她为大汉将西域纳入版图,奠定了不可泯灭的功绩。这位
(地名)国名。见乌仗那条。
(地名)国名。见乌仗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