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古代记录历史的官员称什么
Posted 史官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古代记录历史的官员称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
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
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
至于"君举必书",却是有选择、有条件的。
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
就是没有功绩,没干好事,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或者“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者颠倒黑白,把坏事说成好事。
总之,“自称我长,相谓彼短”,“略外别内,掩恶扬善”(刘知几:《史通》),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
帝王们或多或少都会干一些坏事,那些贼臣逆子、淫君乱主,干的坏事就更多,但是干归干,举归举,要载入史册,传之后代,是绝对不允许的。
"秽迹彰于一朝,恶名披于千载",有哪一个帝王愿意把自己的"秽迹"载入史册呢?所谓"君举必书",不过是一句假话。
只有在古代史书作为宫廷秘籍,由太史负责的时候,史官有记载特权,皇帝是不能察看史官记载。
扩展资料
史官们对于“君举必书”的态度颇为认真。
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好传统,尤其是司马迁这样一个特殊的史官,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操和史德。
他们都知道"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刘知几:《史通》)。
帝王和史官,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善",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一个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一个要对后人"申以劝诫"。
两种目的,两个标准,南辕北辙,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
较量的结果,常常是权力压倒亢直者,屠刀强过笔杆子。
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史官们屡遭厄难,原因就在这里。
起居录则是史官对帝王言行的严格把控与记载,早在周已有,那时称为“内史”。
历经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宋……而不衰,皇帝皆无权干预,但这种风气却被李世民打破。
至此以后,有唐以来,帝王阅著并非罕见之事,却使得历史逐渐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官
相关参考
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
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
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
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
一、高考历史总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职官国家机关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的长官是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①“三公”a.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一、高考历史总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职官国家机关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的长官是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①“三公”a.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一、高考历史总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职官国家机关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的长官是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①“三公”a.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三家注史记130卷汉·司马迁汉书100卷汉·班固后汉书120卷汉·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65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晋书130卷唐·房玄龄等宋书100卷南朝梁·沈约南齐书59卷南朝梁·萧子显梁书56
三家注史记130卷汉·司马迁汉书100卷汉·班固后汉书120卷汉·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65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晋书130卷唐·房玄龄等宋书100卷南朝梁·沈约南齐书59卷南朝梁·萧子显梁书56
三家注史记130卷汉·司马迁汉书100卷汉·班固后汉书120卷汉·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65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晋书130卷唐·房玄龄等宋书100卷南朝梁·沈约南齐书59卷南朝梁·萧子显梁书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