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种类举例说明

Posted 织锦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种类举例说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等。

1、织锦

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

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

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已有丝织物。

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

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

三国、六朝、隋唐时期是中国织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期。

东晋在国都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标志着南京云锦的正式诞生。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一派繁忙。

唐代贞观年间窦师伦的对雉、斗羊、翔凤等蜀锦图案,称为绫阳公样。

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纬锦采用纬起花的显花方式,突破了"锦花型"单元较小的局限,并出现彩色经纬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

北宋朝廷在东京设“绫锦院”网罗了很多蜀锦织工为贵族制作礼服,从而形成宋锦。

2006年,云锦、蜀锦、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部批准的织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有南京云锦研究所以及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2009年,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印染

又称之为染整。

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 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

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

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

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陶瓷

陶瓷,英语:china。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古人称陶瓷为瓯。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4、金银器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

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

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

5、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陶瓷

百度百科-印染

百度百科-织锦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