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西藏的历史
Posted 哈达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西藏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2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成立。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担任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任第一副主任委员,张国华任第二副主任委员。
阿沛·阿旺晋美担任秘书长。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
1959年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
1959年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职权。
鉴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达赖喇嘛尚被劫持,由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并任命筹委会常务委员帕巴拉·格列朗杰和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任委员。
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
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西藏民主改革。
1965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
1965年8月23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8次会议,讨论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于1965年9月1日召开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议案。
1965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议案,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
以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
大会于8日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
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周仁山、帕巴拉·格列朗杰等7人为副主席。
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做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2 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3 西藏旅游有哪些景点和需注意事项!
1、西藏景点
布达拉宫70元(金顶10元、珍宝馆10元)
大昭寺35元
色拉寺30元
哲蚌寺40元
扎什伦布寺55元
罗布林卡35元
白居寺30元
甘丹寺30元
清真寺10元
小昭寺20元
楚布寺30元
直贡寺30元
帕拉罗寺10元
尼姑庙10元
卓玛拉康10元
乃琼寺20元
萨迦寺30元
夏鲁寺30元
桑耶寺40元
雍布拉康30元
昌珠寺30元
敏珠林寺22元
藏王墓20元
措高湖风景区30元
强巴林寺20元
托林寺30元
古格遗址40元
卡诺遗址100元
喇嘛林寺20元
科迦寺30元
2、去西藏旅游必买的东东
西藏到目前没有现代化的大商场,但在民间或拉萨的八廓街却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可以购买,而且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1.珠宝首饰:西藏的珠宝、首饰有珍珠、玛瑙、各种玉器及金、银制品等,一般以古朴为好。
在拉萨八廓街旧货市场或一些旅游商店均可买到。
脖子上戴的、手腕上配的和耳朵上挂的、腰上插的应有尽有。
有些饰品比较大,但挂在居室或公共场所就别有一番情调。
2.藏刀:藏刀是藏民族随身必备之物,既可以用来食肉,也可以用于防身,还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
男式藏刀一般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
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用的材料不同,价格在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名气最大的藏刀要数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刀”和“谢通门刀”,精美的银饰刀鞘是藏刀的主要特色,刻工之细致是别家无法模仿的。
3.面具:西藏的面具是从宗教里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藏语称为“巴”。
一般分为“跳神面具”、“悬挂面具”和“藏戏面具”三种,各个寺庙逢重大节日都要举行跳神仪式,所用面具有鬼怪、护法神、仙人、动物图腾等。
悬挂面具则主要是各种神的具象,如护法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等。
藏戏面具在民间较多,分蓝面具和白面具,根据藏戏剧情有各种人物脸谱,如国王、公主、仙人和妖怪等。
4.唐卡:这是一种带有浓郁西藏风情的卷轴画,大部分是佛像和菩萨像,也有一些花鸟、山水和医学、天文学方面的挂图。
式样上有布面彩绘的,有织锦、刺绣、缂丝和贴花的。
由于西藏民间绘制唐卡的艺人较多,前者在民间较容易买到,后面的几种则多为文物。
5.藏毯:这是西藏的传统手工艺品,风格依各地的风俗而各异。
款式上有地毯、挂毯和卡垫。
著名的有江孜地毯。
6.收藏品:西藏的收藏品很多,一般有木碗、藏刀、打火石、珠宝玉器、转经筒、像、唐卡、石刻经版、石刻佛像、酥油灯座、投石器(乌尔多)、帐篷、旅行袋、地毯、壁毯、织锦帽、藏靴、绑典(围裙)、藏袍、牛、羊头工艺饰品等。
3、旅游季节
西藏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
冬季和初春气候干寒,风沙大,空气含氧量较夏季明显降低,且许多地区和路段为冰雪覆盖。
因此,去西藏旅游的时节以4-10月份较为理想。
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部分路段会出现泥石流、塌方、泥沼等情况,导致车辆无法通过。
其中以沿川藏公路入藏、由拉萨至藏东林芝地区、由拉萨沿南北线去阿里等路线较为严重。
自驾车或徒步探险者应尽量避开雨季,选择5、6、9、10月份为宜,如果骑自行车,8月份就可以走青海了,月底刚好到西藏。
4、进藏手续
在西藏如果去边境县,就是与外国接壤的县,都要办理边境通行证,如去樟木、阿里、珠峰、墨脱、米林等地。
原则上这些证件要在游客的户口所在地办理,但到了拉萨由居住旅馆所在地派出所也能办理,要3-4天,有时还需要照片,所以要随身携带一寸免冠照片4张,如果旅游时间紧张,到了拉萨后,可以到西藏各旅行社、饭店去办理边境证,那里可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还可到雪域宾馆对面的“来藏旅游散客接待处”办理,半天即可,但你要随他们的车去旅游。
5、进藏装备
A. 背包一个,带齐洗漱用品和遮阳帽、防晒霜、墨镜等,高原日照强烈,在户外时要注意戴上墨镜和遮阳帽,要做好保护措施。
B. 西藏早、晚气温偏低。
一般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衣着应注意保暖。
即使在夏季,内地来的人也须准备羊毛衫、保暖内衣等;冬季气温比较低,更须注意防寒抗冻。
但对于结实的人也无所谓,我10月份在拉萨,晚上还常穿一条短裤。
不要把西藏想象得太神秘。
C. 西藏全自治区都没有工商银行,在这里工商银行的存折和牡丹卡将毫无意义。
出游时最好带上中国农业银行的存折,农业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储蓄所,越是偏远的地方农业银行越吃香。
邮政储蓄在这里也是全国通存通取的。
D. 准备些小礼品,比如糖果、自动铅笔等,到了少数民族家里给小孩一些,你会更受欢迎的。
E. 准备些一角两角的零钱,西藏讨钱的小孩很多。
F. 如果雨季到西藏,要带上防雨衣裤,一般户外设备专卖店都有出售,拉萨也有卖的,但价格比北京等城市贵得多,路上我遇到的两个背包女孩到了拉萨后,就是让家里人把防雨衣裤给寄了过来。
G. 要带些药品,主要是消肺炎的药和感冒药,红景天是专治高原缺氧的药,也可以带两瓶。
治缺氧的药最好最实用的是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既能注射也能口服,我骑车走青藏线,翻越唐古拉山时就喝的葡萄糖,很见效的。
可以带一个氧气袋,虽然那东西不经吸,没吸10分钟就完了,但能给人一种精神上安全感(但请注意一旦吸上了就有了依赖性)。
6、风俗禁忌
转经朝佛参观的走向
寺庙是西藏最主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在许多寺庙里,应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相反,在一些苯教——西藏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 寺庙,转经的方向正好相反,应该逆时针行走。
游客在准备前往寺庙参观之前,饮食应该有所选择,最好不要食用大蒜。
“即使寺庙失火,也不要让吃了大蒜的人进入寺庙”,这句话虽然是谚语,但它表达了一种宗教习俗。
游客在进入佛殿前,最好脱帽进入。
在佛殿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乱扔垃圾,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西藏众多寺庙内养有狗。
因为朝佛的群众经常喂食这些狗,所以寺庙内的狗经常会跟着陌生人走,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没有可喂食的食物,也不要大声驱赶或者拿东西打这些狗。
藏族老百姓有句谚语:不要打寺庙里的狗,这样会伤喇嘛的心。
同时,西藏作为一个宗教信仰比较广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时,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不可对它们进行骚扰。
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
藏民族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脚踩门槛;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以示对对方敬重。
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来接。
藏民族是喜欢吃肉的民族,但是,藏族人不吃马肉、驴肉和狗肉,有些人连鱼也不吃。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确定你所学会的某句藏话的意思之前,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7、礼节: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
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磕长头: 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
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
再站起,重新开始。
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
敬语和称谓: 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拉萨人更为讲究。
在拉萨甚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3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
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
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
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
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个"拉"字,表示尊敬。
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扎西为"扎西拉";教师称为"格拉",厨师称为"玛青拉"等等。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馈赠: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送致贺。
一般是有送必有还,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
敬老: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
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
藏历年除夕晚上,全家吃面"古突"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
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妇要抢先背回第一罐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见面礼: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置于手上,弯腰45度;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宗教礼节:僧人见到自己的老师要行叩拜礼,如觐见堪布或活佛时,要行三叩头礼。
坐垫子是根据地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
宗教节日时,达赖、班禅给朝拜者摩顶也有分寸,对大官员行碰头礼和用双手摩顶,对中等官员用一只手摩顶,对一般平民则用一条丝穗子在其头上拂一拂以表赐福。
注意事项: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
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相关参考
1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1955年2
1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1955年2
西藏历史唐宋时为吐蕃,西藏更早之前就有和中原的关系,但在唐开始与官方交流;元朝属宣政院并被蒙古人所征服;之后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正式成
西藏历史唐宋时为吐蕃,西藏更早之前就有和中原的关系,但在唐开始与官方交流;元朝属宣政院并被蒙古人所征服;之后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正式成
西藏历史唐宋时为吐蕃,西藏更早之前就有和中原的关系,但在唐开始与官方交流;元朝属宣政院并被蒙古人所征服;之后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正式成
中国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藏传佛教文化艺术是西藏文化艺术的主体。西藏文化艺术的发生、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其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七世纪前的史前文明、吐蕃时期的文化定型
吐蕃王朝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
吐蕃王朝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