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藏族的佛教历史和传说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藏族的佛教历史和传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个问题涉及到藏传佛教的有关知识,详解如下:
一、藏传佛教的历史和传说:
1、藏传佛教的历史:
1)前弘期
初传神话
28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天降神物,神物有:一肘量黄金宝塔、《百拜忏悔经》、《宝箧经》和六字大明心咒。
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
佛教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
佛教从两个方向传入,汉地和印度。
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
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并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起来。
赤松德赞时期
赤松德赞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迎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
寂护和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在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特地派人到印度请来12位僧人,为7位吐蕃贵族青年剃度授戒。
这7人出家是西藏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藏人出家之始,他们在藏文史籍中被尊称为“七觉士”。
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
因此,佛教三宝——佛、法、僧终于齐备。
此时译经事业开始兴盛。
这段时期共编著了四部目录:旁塘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
赤松德赞之后的3位赞普也都大力扶植佛教,僧侣免于赋税和体力劳动;王宫内设置供奉佛、法、僧“三宝”的道场,让僧人参与国政。
热巴巾时期
赤松德赞的后继者都热衷于发展佛教,到热巴巾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为了翻译佛经,极力推行藏文规范化运动,其初衷虽在弘法,但使藏文规范化了,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极大。
热巴巾强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凡指骂僧人者,受断指割舌之刑。
每逢斋僧法会,他都先把自己的头巾铺在地上,请僧人走过头巾,然后再戴上,意为“头面礼足”。
所有大小朝政,他都请教高僧,所有行政制度,也以佛教经律为准则。
在其宫廷里,专设僧人担任的“钵阐布”官职,位尊群臣之上。
公元821年的长庆会盟碑上,钵阐布名列叶蕃会盟大臣之首。
热巴巾的崇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反佛的贵族伺机发动政变,热巴巾被缢死,其兄朗达玛继位,全面禁佛。
佛教再次遭到沉重打击,在吐蕃中断了一百多年。
西藏佛教史籍把这段时期称为“灭法期”。
朗达玛灭佛标志着“前弘期”的终结。
佛教在“前弘期”通过与苯教的斗争与融合,进而取而代之,逐渐在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地区有了立足之地,成为维护吐蕃王室统治的得力助手。
但佛教在民间尚未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信徒还不是很多。
2)后弘期
朗达玛灭佛一百年之后,佛教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复苏。
朗达玛灭佛之前佛教在西藏的传播称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之后称为“后弘期”。
藏传佛教后弘期根据佛教传入路线的不同,分为上路弘传和下路弘传。
上路弘传
上路弘传指从卫藏地区传入的佛教。
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著名僧人有:拉喇嘛意希沃、降秋沃、仁钦桑波(958-1055)、阿底峡(982-1054)。
仁钦桑波翻译了17部经、33部论、108部怛特罗,建寺108座。
阿底峡写作《菩提道灯论》,对藏传佛教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弟子仲敦巴创立噶当派。
同时他还是观音、度母信仰的推动者。
下路弘传
下路弘传指有阿里地区传入的佛教。
主要人物有:索南坚赞、赛尊、洛敦·多吉旺秋、卓弥译师释迦意希。
支派的形成
这样,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莲花生大师。
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
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
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
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
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
2、相关传说: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 "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
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
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
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中,不单单是宁玛派,连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也都在运用着 “本教” 中的世间本教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招寿、替身仪轨、烟供等等,“本教”仅仅在烟供、荟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种仪轨就超过了五百多涵,其内容也非常广泛丰富。
我们现代藏民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
比如藏民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
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在富饶藏传佛教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
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古象雄佛法”发祥地冈底斯神山。
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
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
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民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答案是: 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藏传佛教
在阿里 “穹窿银城” 城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120多组古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铁器、骨雕,昭示着这里曾是一个繁荣和发达的聚落、这里还发现了大片的11世班禅与雍仲本教朗依法王土葬古墓群,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丧葬习俗迥然不同,在这里的出土的青铜双面的本尊雕像,其风格也与现代藏传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这一切都说明,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前,在所谓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
本教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在七世纪之前,藏地象雄地区的所有天文学家、教育学家、译师、医师、卦师、算命师、风水师、以及有文化的学者等等都可称为“本波”,当时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称为 “本教”。
“本教” 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民族的文化体系、哲学思想、文明礼仪、民风民俗、民族精神和社会教育。
生根活佛
“本教”的经书文献资料多达几千部之多,仅《象雄大藏经》《甘珠尔》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雍仲本教的经书》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
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在《雍仲昌盛法界经》中开示说:“语句多如恒河沙,但千言万语终归不二法。
” 意思就是无论传授多少法门,多少了义法和不了义法,从所叙内容而言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我们的本性,除了本性别无佛,除了本性别无法,这就是不动摇的意思。
救度即是如果你学习它,了解它,就会帮你解决困惑、烦恼、自我和无明,因为它强调的是无我、无私的爱心,反对我执。
“本性无我” 就是本教的最高境界。
“雍仲本教”(简称本教)起源于古象雄(现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神山一带,是以显、密、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也是中国西藏最古老的佛法,至今已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
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 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古象雄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雍仲本教” 就是以人为 “本”,将一切有情众生都作为普度的对象,令世人破迷开悟、断障除惑、解今生来世之苦、获得究竟圆满解脱的大乘佛法。
二、补充解释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
而从大乘佛教的判别来看,藏传佛教密教与大乘佛教显教显然是相对的。
相关参考
看综合类的书不如看专著,如果你真要看综合类的,那还是看旅游书更好,起码没那麼枯燥,像<西藏旅游>和<西藏人文地理>都不错一个民族上千年的历史,不是区区一两本书就能概括的专著的话分开宗教史和非宗教史**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目前关于藏族服饰最久远、现存的实物资料是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少量装饰品,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反
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据汉文史料
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据汉文史料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生息于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生性豪放、乐天、热情;长期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使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生息于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生性豪放、乐天、热情;长期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使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
藏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藏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本期小编就要带你去藏族文化看看藏族头饰是什么石头组成的。经年累月面对着雪山,草原和星
藏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藏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本期小编就要带你去藏族文化看看藏族头饰是什么石头组成的。经年累月面对着雪山,草原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