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谁知道翁氏家族的来源
Posted 宗谱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谁知道翁氏家族的来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
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
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
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
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
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3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
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临川郡:三国的时候吴国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
带。
2 钱塘:也写作钱唐,是一个古县名。
秦代的时候置郡,在今天
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1 资善堂:宋朝时期的翁甫,在资善堂当教授,监守登闻鼓院。
对于皇帝的问题的回答,都会让皇帝感到称心如意。
2 赐鱼堂:唐代时候的翁洮,被任命为员外郎,后来隐居不愿意
作官了。
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于是作了《枯鱼诗》作为回答,
皇帝看了诗以后,知道他绝对不会复出了,于是赏赐给他很多曲江鱼.
翁 6744【江西常熟】海虞翁氏族谱一卷 (清)翁心存辑 翁同龢等补辑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南京博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6745【江苏吴县】洞庭东山翁氏世谱八卷 (清)翁同春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辽宁图 6746【江苏吴县】洞庭东山翁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 翁氏广族名贤谱合二卷 (清)翁遵让等重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辑 乾隆三十年 (1765)刻本 北图(残)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6747【浙江】翁氏慈象四房家谱一卷 (清)陈学照初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注:散居慈溪、象山等地。
6748【浙江】馀姚东门翁氏家乘十卷 (清)翁学浚 翁学涵撰 清咸丰三年(1853)统宗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6749【浙江】馀姚邑后翁氏宗谱八卷 (清)翁忠治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枫林永思堂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6750【浙江慈溪】翁氏宗谱一卷 (清)翁兆荣纂 清嘉庆十九年(1814)钞本 浙江慈溪县档 6751【浙江慈溪】翁氏家乘一卷 (清)翁珠纂 清咸竖九年(1854)钞本 浙江慈溪县档 675z【浙江慈溪】慈东骆驼桥翁宁永堂支谱十卷 (民国)翁克昌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二册 美国 6753【浙江常山】丹山翁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二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渣濑湾 6754【浙江兰溪】翁氏宗谱八卷 民国十四年(192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龚塘 6755【浙江兰溪】翁氏宗谱三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板桥乡 6756【福建晋江】翁氏家谱不分卷 (清)翁德修纂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钞本 一册 美国 6757【湖北】武昌翁氏宗谱十二卷 (清)翁允兴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四勿堂木刻本 湖北竹溪县丰坝区烂泥塘乡长生村(存四卷) 6758【湖南】湘潭翁氏族谱四卷 (清)翁键纂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2)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6759【湖南湘乡】翁氏谱纪不分卷 (清)翁大梁纂 清乾隆二十年(1755)钞本 一册 湖南图 6760【湖南湘鲫】翁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翁观澜纂修 民国八年(1919)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卷1-9) 6761【广东潮州】翁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翁辉东编辑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福建图 广东中山图 广东汕头图 6762【广东顺德】翁氏族谱十六卷 (清)翁张宪 翁兴元编 清刻本 广东中山图(存卷4-6) 注:记事至清乾隆五十三年,增补至清宣统二 年。
6763【广东大埔】翁氏族谱 (清)翁锺友序 清道光二十五年(1887)钞本 台湾 6764【香港新界】白沙涣翁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翁玉清修 民图 6768 翁氏族谱四卷 (清)翁叔元纂修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纂 旧钞本 一册 北图。
福建福鼎桐城岩前山门口翁氏族谱,【1975】14世。
珠---寿。
相关参考
韦姓始祖-元哲,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
韦姓始祖-元哲,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
韦姓始祖-元哲,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
寻根溯源尤姓来源有三:1、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2、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
寻根溯源尤姓来源有三:1、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2、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
寻根溯源尤姓来源有三:1、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2、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
起源演变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
熊姓来历:上古大熊皇朝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熊姓出自上古大熊皇朝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有熊氏直系家族,历经大熊、有熊、芈熊、楚熊四个王朝,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上古文明。熊姓在当代百家姓中居于六十八位,全国熊姓
熊姓来历:上古大熊皇朝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熊姓出自上古大熊皇朝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有熊氏直系家族,历经大熊、有熊、芈熊、楚熊四个王朝,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上古文明。熊姓在当代百家姓中居于六十八位,全国熊姓
熊姓来历:上古大熊皇朝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熊姓出自上古大熊皇朝之华族伏羲帝和女娲帝有熊氏直系家族,历经大熊、有熊、芈熊、楚熊四个王朝,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上古文明。熊姓在当代百家姓中居于六十八位,全国熊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