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粗”字的应用,闽南语中“粗”字的应用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粗”字的应用,闽南语中“粗”字的应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粗”与“幼”、“细”相对,是存意字。“粗”在闽南话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字,既用于平常和普通的组词,也有作贬意词。

  日常生活所用的。穿着都是些普通的、低档的便服叫“粗颂”、“粗衫裤”;一般的饭菜,基本上能吃饱的叫“粗食”、“粗饱”;所办的宴席菜谱大众化的叫“粗桌”;盐声直接暴晒出来的盐叫“粗盐”;颗粒状的味精叫“粗花味素粉”,毛竹、稻草为原料所生产最普通的用纸叫“粗纸”;日常的、低价值的货物叫“粗俗物”;因而“粗用”;简单的与客人用餐叫“粗茶便饭”;依靠自己耕作的而自食其力叫“粗作粗食”。

  劳动生产所用的。从事重活、重工和艰苦的差事叫“粗工”、“粗重工”、“粗工课”、“粗头路”、“粗穑路”;用作挑粪便大肥的叫“粗桶”,打好粪便肥料后挑到田园的叫“担粗”,下地施肥叫“沃粗”;产品的毛坯叫“粗坯”,初步的加工叫“粗加工”;稻谷辗米脱出的外壳再加工叫“粗糠”;初懂且略会而所做工的工或制出的东西大体上过得去叫“粗平直”。

  人体技能所用的。反映这个人高大强壮有劲叫“粗大”、“粗勇”、粗壮“;反映人的体态叫粗枝大骨”、“粗眉大目”、“大汉粗粕”;反映人的技能叫“粗工幼穑。

  组成形容词及其他言语的。形容毛糙又不精细叫“粗爬爬”、“粗筢筢”、“粗粒粒“;形容容貌不扬叫“粗霸霸”、“粗逼逼”,用指骂人的叫“詈粗喙”、“粗喙野斗”、“粗喙粗舌”;用于成语的有粗心大意叫“粗心粗肝”,粗枝大叶“粗枝大箬”,毛手毛脚叫“举动粗鲁”。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的“空”字趣谈,闽南语中的“空”字趣谈

  “空”,字意之一,虚无也。阅辞书,含“空”字的成语,不下二十条。试举于下:空洞无物,空空如也,空前绝后,空头支票,天马行空,海阔天空等等。总之,这些“空”字,都是“无物”、“没有”的意思,但闽南方

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的“空”字趣谈,闽南语中的“空”字趣谈

  “空”,字意之一,虚无也。阅辞书,含“空”字的成语,不下二十条。试举于下:空洞无物,空空如也,空前绝后,空头支票,天马行空,海阔天空等等。总之,这些“空”字,都是“无物”、“没有”的意思,但闽南方

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厝”的用词用语,闽南语中“厝”的用词用语

  “厝”在闽南话中有着很多古汉语传承和自创的用词用语,是民间常用和习用的一个字。  一、用于房子、屋子的  盖房子用的地皮叫厝地,盖房子叫起厝,盖大屋或大楼叫起大厝,房建工地叫厝声,房屋的地基叫厝基

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厝”的用词用语,闽南语中“厝”的用词用语

  “厝”在闽南话中有着很多古汉语传承和自创的用词用语,是民间常用和习用的一个字。  一、用于房子、屋子的  盖房子用的地皮叫厝地,盖房子叫起厝,盖大屋或大楼叫起大厝,房建工地叫厝声,房屋的地基叫厝基

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的“三八”的由来,闽南语中的“三八”的由来

  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三八”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

传统文化 闽南语中的“三八”的由来,闽南语中的“三八”的由来

  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三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经或者行为、语言等方面不符合礼仪、道德规范的人。“三八”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

传统文化 闽南家族文化在台湾

  今日台湾两千多万汉族同胞中,近百分之八十祖籍是闽南。在闽南与台湾诸多难以割断的纽带中,家族文化乃是最为突出的一条,无论历史抑或现实都是如此。闽南家族文化是闽南地区的家族制度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行为、观

传统文化 闽南家族文化在台湾

  今日台湾两千多万汉族同胞中,近百分之八十祖籍是闽南。在闽南与台湾诸多难以割断的纽带中,家族文化乃是最为突出的一条,无论历史抑或现实都是如此。闽南家族文化是闽南地区的家族制度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行为、观

传统文化 闽南语(台语)的借词,闽南语(台语)的借词

  和国语比较,词汇方面,台语的特色在于借词。按时间顺序来看,台语的借词主要来自:  中古的越语残留词这些词汇是河洛人刚由河洛一带迁到闽南时,在和当地的越族原著民互动中采借过来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河洛

传统文化 闽南语(台语)的借词,闽南语(台语)的借词

  和国语比较,词汇方面,台语的特色在于借词。按时间顺序来看,台语的借词主要来自:  中古的越语残留词这些词汇是河洛人刚由河洛一带迁到闽南时,在和当地的越族原著民互动中采借过来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