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满清风俗与汉族风俗有什么不同

Posted 官员

篇首语: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满清风俗与汉族风俗有什么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满清风俗与汉族风俗有什么不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满族风俗与众不同,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不礼貌。满族不戴狗皮帽、不吃狗肉,最忌客人戴狗皮帽进家。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自从大清入关后,为了显示满洲人的民族特性,清政府则把满族人的习俗给汉族百姓普及推广了一遍。

其普及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包括:服饰、礼仪用语、如何行礼等。

都知道,大清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它要求每一级别的官员都只能穿戴属于自己级别的服饰,不能越级穿衣。比如说:我们平时看清宫戏中的“黄马褂”,在清朝时期,“黄马褂”分为两种颜色,分别是明黄色和金黄色。明黄色只有皇帝身边的随从和大臣可以使用,而金黄色则是一般的官员和军队士兵才使用。

除此之外,“黄马褂”还被皇帝用来奖赏功臣和一些将士。

这种作为奖赏的“黄马褂”,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赏给黄马褂”;

另一种则是“赏穿黄马褂”。

虽然,这两种“黄马褂”的名称,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在使用起来则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是“赏给黄马褂”的话,赏赐的人只能拥有一件,穿坏了就没有了。所以,一般得到“赏给黄马褂”的大臣,都不敢轻易穿它,毕竟,只有一次机会。

而“赏穿黄马褂”就不一样了。“赏穿黄马褂”只有高级官员和高级将军才能拥有。拥有“赏穿黄马褂”的人,可以随意穿它,穿坏了也不用怕,因为,可以自行订做一件新的。譬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这一级的高官都被“赏穿黄马褂”。不过,如果使用“赏穿黄马褂”不当,就随时有可能被皇帝没收。

另外,在冬天的时候,大清的官员一般都很讲究裘皮大衣的穿法。

只有亲王和郡王之类的人物,才有资格穿上黑狐皮。而且,每一级别的官员,应该穿哪种裘皮做成的大衣,都是有着相关的制度规定。所以,可以说,在清朝的官场上,官员们必须懂得自己这一级别该穿什么衣服,否则,轻的话只是被人取笑一番,重的话就会惹得皇帝不满引祸上身。

举个例子,雍正刚上位不久的时候,朝廷里许多官员都不知道帽子、大衣等该怎么穿,穿什么,导致官员穿衣一片混乱。为了整治这个问题,皇帝再次申明禁令,标明级别以及服饰类型,如果,有违反的人,立马处置问责。不过,实施政策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也有人性化的一点,那就是:如果官员冬天被派去关外出使,那么,可以不遵守穿衣制度,随便穿什么类型的衣服都可以。

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防止官员们穿的太过单薄冻出人命。

虽然,大清对官员的服饰有如此多的要求,但是,也难免官员有钱了,想在服饰上装饰装饰自己的心思。根据史料的记载,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宠臣荣禄,用来装饰帽子的一个翎管子,就已经价值一万三千两白银。要知道,一万三千两白银已经足够一家普通老百姓过一辈子的了。

此外,据说当时主要负责管理国家财政的户部尚书立山,有三百多挂的朝珠,并且,他每天都是轮流穿戴这些朝珠上朝。曾经有人统计过,这些朝珠最少也能典当出上千两银子。这三百多挂,足足可以换得三四十万白银出来。

光绪年间,有一次,庆亲王在府中举办宴席,来参加席会的高级官员们,个个穿着用裘皮做成的大衣。一时之间,各种名贵、稀罕的裘皮大衣,出现在了宴会上,弄得整个宴会就像是裘皮大衣的展览会。这其中,有许多裘皮大衣的名字,让人叫都叫不出来,因为,实在是太稀有了。

根据清朝时期官员的俸禄水平,他们想要靠俸禄买到这些裘皮大衣根本是不可能的。根据清朝人所记载的一些文献表示:当时管理运河修理的官员,穿的裘皮全都是从关外捕猎整张狐皮做成的,花费重金。就连京城的大皮货店,也对这张狐皮的手感、润滑程度等赞叹不已。

甚至于,这些官员平日里所穿的衣服,也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设计的花纹、颜色,然后,让苏杭一带的商户,用上好的苏杭绸缎做出来的。

虽然,清朝的时候有这么多奢侈铺张的官员,但是,也不乏一些粗茶淡饭,穿着朴素的官员。比如说,翰林院里的官员们。他们的俸禄其实并不多,仅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就已经很勉强了,更不要说,像上面那些官员一样购买名贵的服饰了。

清朝官员们的朝靴样式,清政府并无严格规定,多数以黑缎为质料,至于款式,清朝前期流行方头靴子。而翰林院的这些官员,平日里连一辆属于自己的马车都没有,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租一辆。在上朝的时候,也全是靠步行。

但是,如果在小酒店大市场,看到有穿方头靴子的人,就知道他必定是翰林无疑。因为,除了翰林之外,其他穿方头靴子的官员,是不屑于同老百姓们混在一起的。道光之后,官场流行穿尖头靴子。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关于清朝的论文

满清的历史,就是汉民族的血泪史,从头到尾的愚民和屠杀。1、“剃发令”,满清入关后勒令汉族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屠杀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风俗,旗袍马褂成了汉族的民族服装,汉族的民族自豪感被

文史百科 关于清朝的论文

满清的历史,就是汉民族的血泪史,从头到尾的愚民和屠杀。1、“剃发令”,满清入关后勒令汉族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屠杀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风俗,旗袍马褂成了汉族的民族服装,汉族的民族自豪感被

传统文化 蒙古族风俗 蒙古族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是个草原上的民族,随着草原游牧文化的变迁,现在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春节习俗依然还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人们会准备很多的美食来迎接春节。那么,蒙古族的春节习俗与汉族有何不同?蒙古

传统文化 蒙古族风俗 蒙古族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是个草原上的民族,随着草原游牧文化的变迁,现在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春节习俗依然还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人们会准备很多的美食来迎接春节。那么,蒙古族的春节习俗与汉族有何不同?蒙古

文史百科 细数汉族的风俗习惯传统介绍

汉族的风俗传统细数汉族的风俗习惯传统介绍  汉族的风俗传统: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

传统文化 汉族订婚礼仪风俗

汉族男女婚嫁的重要习俗。清末、民国时期,媒人穿梭于男女双方家庭进行说媒。如果女方家庭(主要是父母)同意,即发红庚八字(上书女子出生年、月、日、时),然后由男方家庭(主要是父母)将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一并

传统文化 汉族订婚礼仪风俗

汉族男女婚嫁的重要习俗。清末、民国时期,媒人穿梭于男女双方家庭进行说媒。如果女方家庭(主要是父母)同意,即发红庚八字(上书女子出生年、月、日、时),然后由男方家庭(主要是父母)将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一并

传统文化 汉族见面礼仪风俗

汉族人道德纯朴,重视礼节,讲究情义。见面礼就是使人最先感受到的一种。路中遇相熟的人,主动打招呼,不管何时何地,第一句话往往是“吃饭了吗?”回答:“吃了”或“没有吃”。若路上遇到老人或客人,除主动打招呼

传统文化 汉族见面礼仪风俗

汉族人道德纯朴,重视礼节,讲究情义。见面礼就是使人最先感受到的一种。路中遇相熟的人,主动打招呼,不管何时何地,第一句话往往是“吃饭了吗?”回答:“吃了”或“没有吃”。若路上遇到老人或客人,除主动打招呼

传统文化 汉族待客礼仪风俗

汉族人待客十分真诚。如果到家作客,一进屋,全家老少都会起身让座,老爹爹递烟,老妈妈起身倒茶。然后是宰鸡、宰鸭、买肉、买鱼等佳肴待客。鸡腿和鸡尾最为贵重,给最年长或最尊贵的客人食用,俗谓这是对客人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