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羌族神秘的巫师有着怎样的法术
Posted 死者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羌族神秘的巫师有着怎样的法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埋鼠送邪
又称“打太平保护”。巫术之一,四川茂县渭门沟羌人每年农历八九月以寨为单位,请巫师作法念经,以求村寨人畜兴旺,地方太平的一种宗教活动。事前由会首设法捕捉一只竹溜子(鼠的一种,栖于竹林,羌人以之为不祥)届时经巫师作法念经后,将竹溜子埋于远离村寨的三岔路口,以示埋葬了邪魔。然后以一个抹黑脸,穿红裙、顶红布、执铁 叉的人扮“灵官”,其后有二人抬着“瘟床”(一种蔑编的抬筛)。在巫师击鼓引导下,游行到村寨各户,各户纷纷盐茶米面少许和草、布片等扔入“瘟床”,送到远离村寨的十字路口埋掉。象征送走瘟疫和不祥,全寨清吉平安,人畜兴旺。
招魂除黑
羌族巫师为凶死者招魂超度所做的一种法事。解放前羌人坠崖、跳河、抹喉、吊颈而死。须请巫师招魂除黑超度亡灵。巫师应请时择定日子。届时携带法器,径到死者凶死处,用枪将以只替代的羊用枪打死在 其处。根据羊被打死时的表现,决定法事如何做。先用黑白线结成网状,将凶死者死处网起来。念咒后用刀将线网割去,然后做招魂法事。
招魂时用月亮和太阳馍馍做祭品。地上插旗并铺白纸一张。此时如附件有虫蚁之类出现,则认为代表死者灵魂,巫师立即拔去旗子。用白纸将虫蚁包好,三呼死者姓名,随即击鼓舞蹈,玩弄刀矛,表示驱赶孤魂野鬼,以免拦截死者灵魂。然后巫师带着纸包,击鼓向死者坟地走去。凡遇沟坎,须叫死者名字。再从坟地回到死者家中,说吉利话而罢。招魂除黑用过的羊不能吃,须埋掉,并杀一只鸡作为压山鸡。
杀羊替罪
羌族治病巫术之一。行此术时。须扎一草人,穿病人衣冠鞋袜,并牵一头做牺牲的羊与草人一并送入火葬场。巫师作法念咒,杀羊焚草人,表示羊已替人纳命,草人替病魔乘羊远去。此羊的肉,病人家属不准吃。返回时巫师为病人喊魂,至家门时呼门神开门,并问:“魂回来 了吗?”室内人答:“回来了。”如是者三,法事告成。此为巫师最常用的驱鬼治病法术。
杀面虫
又称“驱农害”。羌族巫师法术之一。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农历二三月举行,三年一次。先由巫师击鼓念经请神,置备纸旗若干,并用荞面做成当地各种害禽害虫害兽的现状。然后作法,列数其害,将其“杀死”,掘洞埋之。再杀鸡,将血淋于旗上,分给各户,插于地中,象征农害已除,可获丰收。这种法术,有的地方在每年秋收后祭天神和 山神时一起举行。
相关参考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羌族一般饮用的酒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羌族一般饮用的酒
据当地羌族老端公和一些老人说,鸡公寨一带羌人清末仍盛行火葬,每一村寨(即一姓)都有自己的火坟场,外地人和招赘上门者死后不得入此火坟场。火葬时由舅家发火,各村寨火葬场火坟场遗址至今犹存。到辛亥革命后才逐
据当地羌族老端公和一些老人说,鸡公寨一带羌人清末仍盛行火葬,每一村寨(即一姓)都有自己的火坟场,外地人和招赘上门者死后不得入此火坟场。火葬时由舅家发火,各村寨火葬场火坟场遗址至今犹存。到辛亥革命后才逐
订婚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
订婚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
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制作纺织毛布简单,其年代要有3000年了。文献记载,两汉甘青羌族人“女披大华毡为盛饰”,唐宋时期,羌族披毡已经很普及。《新唐书·党项传》称“男女裘褐,
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制作纺织毛布简单,其年代要有3000年了。文献记载,两汉甘青羌族人“女披大华毡为盛饰”,唐宋时期,羌族披毡已经很普及。《新唐书·党项传》称“男女裘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