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土族婚俗 土族结婚花轿是怎样进门的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土族婚俗 土族结婚花轿是怎样进门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麻择”。女方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财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土族姑娘出嫁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小出小进”,一种叫“大出大进”。所谓“小出小进”,即新娘到婆家后才改变发式。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庄重。所谓“大出大进”即在娘家改发式,到婆家后立即拜天地,这种方式比较简便、省事。“小出小进”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规定的时辰,须坐“经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摆着“经卷”、柏树枝、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九种吉祥物品。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并使劲摆动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毡或红毡抬着沿院里的圆槽转三圈后,出门上马。“大出大进”的出嫁方式,纳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亲或姐姐陪着绕圆槽三圈后,出门上马。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新娘上马时,阿姑们要唱上马曲。新娘由其姐姐做伴娘、小妹做伴女同到婆家。伴娘当天随送亲队伍回去,伴女则要等到婚后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门时带回。
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年轻妇女在前面拉着红毡或白毡,新郎新娘跟着毡,男左女右,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入庭院。是“小出小进”则新娘到伙房灶神爷前,由事选定的妇女动手为她梳头改发式,穿新婚服装,开口。
开口仪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选定的妇女,手拿用红线缠着的擀面杖,在新娘面前绕几下,说:“新娘新娘你开口,金口玉言,家里的话不要到外面去讲,外面的话也不要在家里乱说,守口如瓶,免惹是非……”
中午时分,娘家送亲人在婆家院里摆嫁妆,给新郎穿戴衣帽等。
最后,双方协商奶母钱。红仁切摆出一副慷慨大方的样子,象征性的收几块钱,然后,边饮上马酒,边走出大门去……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有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相关参考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媒人要预备焜锅馍和蒸花卷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媒人要预备焜锅馍和蒸花卷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
妇女一般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两袖由红、黄、橙、蓝、白、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为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
妇女一般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两袖由红、黄、橙、蓝、白、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为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
妇女一般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两袖由红、黄、橙、蓝、白、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为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
经历了时光磨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土族在服饰上已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可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土族服饰,基本特色一致,这是土族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更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密码,为时光无法改变。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
经历了时光磨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土族在服饰上已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可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土族服饰,基本特色一致,这是土族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更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密码,为时光无法改变。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
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安昭亦称“转安昭”,它与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时,在场院中间燃起篝火,老少皆着盛装,按男在前女在后的顺序围火堆成圈,由一人领唱,众人唱和,翩翩起舞,直至深
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安昭亦称“转安昭”,它与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时,在场院中间燃起篝火,老少皆着盛装,按男在前女在后的顺序围火堆成圈,由一人领唱,众人唱和,翩翩起舞,直至深
元朝时,土族地区归元廷封授的土官管辖。明朝统治者继承元朝“封土司民”的政策,对他们“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命其“各统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明史·职官志》)。清灭明后,土族地区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