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壮族节日 壮族特有的牛魂节有着怎样的历史来历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壮族节日 壮族特有的牛魂节有着怎样的历史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魂节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壮族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
这一天,农家会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当然罗,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
到了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吃乌饭,南方水田若用人力耕作,要比北方旱地艰苦得多。因此,自从使用牛耕后,南方人民对耕牛特别爱护甚至崇拜,从而产生牛王的神话,并专门设置一个节日来庆祝它的生日,以示感激之情。据史书记载,汉族直至南北朝时仍规定严禁宰杀耕牛,违者以犯法论处,这再次说明牛魂节和农业民族爱惜耕牛、保护生产力有关。
牛魂节是为了牛而设立的节日。人们爱牛,敬牛,可以让牛正在这一天放假,不做农活,还可以沐浴,吃五色糯米饭。原始的人们尊敬自然,生物,和他们和谐共处,不得不说这是人们的智慧,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呈现,同时也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一种爱护动物的方式。
相关参考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过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煮熟后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将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诗人屈原的英灵。有的地方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例如:这一天不吃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过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煮熟后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将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诗人屈原的英灵。有的地方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例如:这一天不吃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过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煮熟后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将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诗人屈原的英灵。有的地方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例如:这一天不吃肉,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困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困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
1.关于酒的传说古代广西酒有两种替代品,一为槟榔,一为椰子。关于槟榔代酒的记载颇多,清朝谢启昆《广西通志》载:“故尝谓槟榔之攻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每食之,熏然颊赤,若饮酒然。东坡所谓:江潮登颊槟榔
1.关于酒的传说古代广西酒有两种替代品,一为槟榔,一为椰子。关于槟榔代酒的记载颇多,清朝谢启昆《广西通志》载:“故尝谓槟榔之攻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每食之,熏然颊赤,若饮酒然。东坡所谓:江潮登颊槟榔
壮族文化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的先秦时期,那时候的还没有壮族这个称谓,在广西存在的古国是骆越国。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但是还处在氏族社会的阶段。可以说壮族人民是继承了古骆越文化的精髓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