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民居特点简介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民居特点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云南陇川、梁河是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区。村寨依山傍水,寨内房屋排列整齐、集中,寨内巷道中间皆铺石板,方便雨天时行路。进出村寨皆有带门廊、石凳的寨门,以便行人纳凉歇息。
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昌族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清时期的老宅皆以楠木建造,数百年不朽、无虫蛀。受汉族文化影响,传统民居大都是土木石结构的三合一照壁或四合院落。正房建在长方石条加土方垒起的屋基上,屋基下为院坝,以三层石阶上下。正房三开间,四排五柱,中柱起脊,形成双斜面屋顶,上覆凹型青瓦。后墙和两侧山墙以土坯砌筑,外面不抹泥,左右是厢房或照壁。
室内隔墙均为木板,中间一间为堂屋,有一米多宽的吞口,六扇雕刻的木板门,平时只开中间两扇。两边的檐柱头有粗犷的木雕。吞口有走廊的作用,一般左侧角设脸盆架以供洗漱,板壁上挂小镜框以便梳妆,旁边挂着家人的照片。有的摆着缝纫机,有的放藤椅小憩。右侧放临时的农具,挂衣服,板壁上贴着影视明星的招贴画。堂屋正面板壁是通高的木雕佛龛,供奉佛像和傣文的经文,龛楣上贴着三至四层挂钱,下面有烛台、香炉。左侧摆着电视机、热水瓶、茶桌,板壁上挂着户撒刀和手工编织的背兜,右侧有专供老人休息的床或藤椅,也有的砌火塘,火塘的小土台上放着炒菜的调料、火柴和照明灯具。
厨房大都在左间,地中间横砌土台锅灶,上面是两口大铁锅。靠后墙是炊具、餐具,前面是石碓,平时捣猪饲料,节日捣粑粑,用石碓捣的辣椒面也格外好吃。右间大都是家长的居室,只放木床。两侧厢房与主房分离,木板梯上下。一侧下层是猪圈、牛栏,上边存干草;另一侧下面堆放粮食、烧柴、摩托车,上层是未婚子女的卧室,有廊道、腰栏。院落小的,在主房对面设牛栏,砌土坯墙围成独立的合院。
阿昌人长子结婚后先和父母住在一起,待有了积蓄或弟弟结婚,便搬出去另建新房。直到最小的儿子结婚后长子才和父母一起生活,赡养老人。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政府的扶持,近几年曼旦寨兴建了楼房,青砖、红砖、水泥空心砖的都有,安装了钢窗铁门,铁艺大门的两侧是瓷砖的对联,楼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相关参考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阿昌族的节日资料及服饰特点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阿昌族的节日资料及服饰特点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阿昌族的节日资料及服饰特点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云南省一带。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居住在边疆的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掺以薯类、玉米。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饵丝食用方便,食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稍烫一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云南省一带。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居住在边疆的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掺以薯类、玉米。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饵丝食用方便,食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稍烫一
阿昌族的丧葬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对非正常死亡者,如传染病死、凶死、难产死,行火葬。对正常去世者的丧葬仪式由“报丧入殓”、“停尸发送”、“祭奠出殡”、“土葬接灵”等几个部分组成。报丧入殓。老人去世后
阿昌族的丧葬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对非正常死亡者,如传染病死、凶死、难产死,行火葬。对正常去世者的丧葬仪式由“报丧入殓”、“停尸发送”、“祭奠出殡”、“土葬接灵”等几个部分组成。报丧入殓。老人去世后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
会街节是德宏一带阿昌族的盛大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十开始,节期5天,每天赶一个街子。会街节过去以求神保佑为主,现增加了群众娱乐,物资交流等内容。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