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子路负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样的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子路负米的故事 子路的性格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于自己的了解,可以说孔子对于子路还是比较喜爱的,其中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子路的孝。  

汉代刘向的《说苑-建本》就记载了《子路负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自己经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双亲早一点吃到米饭,不远百里去外地背米,在路途上不愿意休息,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双亲可以早一点吃到自己背回去的米,后来双亲去世了,子路离开家远游到楚国,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条件非常的好,但是还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饭菜,去远方为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顺,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与担当,后来为官为宰,但是父母已经不在,所以也提醒我们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着以后我要如何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当你发达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到那时再后悔就已经太晚了。在古代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一准则已经非常的不合时宜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远离父母在外面打拼,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后悔不已。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翻译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孔子非常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子路,我想子路在自己心里对孔子肯定也有一个评价,可能这个评价不能随便做出,不可以随便说,所以在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子路没有回答,也许对于子路来说这是对孔子的尊重,一个弟子怎么可以妄议自己的老师呢?  

《论语》中就讲了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的故事。叶公问子路,你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自己回答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我的老师啊,发奋学习甚至是忘记吃饭,学习到了高兴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一点忧愁也没有了,甚至连自己已经衰老了也不知道了。

在《论语》中弟子对于孔子的评价有不少,但是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却不多,在这里孔子这样说自己可能在一般人看来有点自夸,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实事求是,对孔子比较了解的人可以知道孔子完全没有自卖自夸。对于谦虚这个词来讲,谦虚是指对一些知识不知道,所以谦虚,并不是对自己明明已经知道却说不知道,那样就是虚伪。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真实的,不加以矫饰的。对于孔子来说,能够学习到知识就是快乐的,所以才达到了“乐以忘忧”甚至“不知老之将至”。从这里可以知道,孔子完全超脱了生死,每天幸福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忘记了自己已经老了,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知识了。

  子路的性格怎样

子路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为子路费了很多的笔墨,孔子对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对于子路的性格特点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出了子路可能不能善终的预言,事实证明这一推断是非常准确的,我们现在说性格决定命运,子路的性格可能已经决定了其在那个纷乱的时代不能善终的命运。  

子路是豪爽大方的,孔子曾经问子路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享用我的好车,好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喜欢交朋友的,当然这是子路的志向,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的为人。

子路是勇敢的,孔子对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孔子说“由也好勇过我”。我想孔子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而孔子却评价子路的勇敢超过了自己,所以子路一定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子路也是好学并且勇于实践的,子路经常问孔子一些问题,并且《论语》中说子路“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并不是死读书的一个人,是积极的实践的,对于不能及时实践的知识并不希望听到,因为不能实践听到了会觉得内疚。

子路是一个直爽的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子路曾经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一个丝毫不矫揉造作的人,一个非常率真的人。另外,子路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敢于顶撞孔子的弟子,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起直爽的性格。

子路又是一个迂腐的人,这一点从子路之死就可以看到,明明知道自己去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却还是去送死,在其与敌人战斗的时候竟然看重君子的帽子,而不去关注君子的性命,死的那么惨烈,让人叹息。

  怎么看子路之死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让孔子十分悲痛。  

说起子路之死,和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件事要从卫国内乱说起。卫国有个国君卫灵公,卫灵公的妻子南子是个长得十分漂亮,但生性淫荡的女人。她和卫灵公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蒯聩的关系暧昧不清。卫灵公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生气,蒯聩害怕被他的父亲问责,所以就率先跑到了国外。

没过多久,卫灵公死了。大臣们都推荐让公子郢即位。但是公子郢坚持不受,大臣们没有办法,所以只好让蒯聩的儿子姬辄当了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儿子直接越过父亲当了国君,这样的事情历来会引起争端,如明朝的靖难之役。卫国当然也出了麻烦。十二年后,蒯聩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回到了卫国,把自己的儿子姬辄赶走了。

子路听到这件事后,就马上找到了蒯聩,当时和蒯聩在一起的,是帮助蒯聩即位的孔悝。子路说:“大王你怎么能用孔悝这样的人呢?请你把他杀了吧。”蒯聩当然不会听他的话,所以两个人言语不和就吵了起来,后来又动起手来。蒯聩一怒之下,命令石乞用长戈打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说:“君子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衣冠整齐。”说完他就拾起掉落的帽子,重新穿戴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蒯聩身边的武士一拥而上,把子路砍成了肉泥。

子路之死这件事发生在周敬王40年,也就是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当时孔子正好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先是听说了卫国发生内乱的消息,孔子十分悲痛地说:“完了完了,子路这下子肯定要死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子路之死的消息。

 子路是谁的弟子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是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较清贫,事亲至孝,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  

子路比较勇猛好武,在孔子问子路喜欢什么的时候,子路直接说,喜欢长剑,一开始的时候子路并不想拜孔子为师,并且对于柔弱的孔子表现出了傲慢与不屑,但是一旦是看到孔子的智慧,马上改正了自己的态度,拜谢孔子,表示自己“敬受教”。

子路曾经做过很大的官,在早年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卫国大夫孔俚的宰,可以说也是荣极一时,具有相当不错的政治才能。子路曾经在邵做首长,那个时候掌权者季要求百姓在五个月内开凿一条运河,子路看到了百姓的辛苦,甚至将自己的薪水贴补上,并且从自己家里拿出粮食给做工的百姓吃,孔子知道了让子贡跑去砸破了做饭的锅。可见子路是爱民如子的。

子路为了追随孔子,当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是辞掉了高官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可见子路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子路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是比较自信的,子路曾经说给自己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自己三年就可以治理得人民勇猛能战,并且知道礼仪。

但是终其一生,子路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夙愿,在子路做卫国大夫孔悝的宰的时候,子路被政变的蒯聩杀死并且剁成了肉泥,可谓惨烈。

  子路问成人解读

子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虽然心机不深,虽然称不上是智勇双全,但是子路勇敢豪爽,向往着君子之道,向往着做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子路自己并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心里有一个标准但是有点拿不准,所以子路去问自己的老师,于是就有了《论语》中的小故事《子路问成人》。  

子路问老师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孔子总结说,一个完美的人需要具备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和冉求的多才多艺,这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但是完美的人也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只需要在看到钱财利益的时候能够想到义,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去退缩,甚至是不惜牺牲生命,约定的事情和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守信,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的就可以称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在说到一个完美的人的时候并没有采用遥不可及的标尺,而是将普通人完全能够做到的一些标准作为完美的人的定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非常的现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看那些标准是多么容易做到,当看到金钱的时候,要想到这些钱拿了是不是不义之财,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这就可以了,当出现危险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与人有约一定要守信,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的啊,所以每个人在做到这些的时候都可以在心里奖励自己一下,我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多么让人开心!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怎么看孔子得意门生子路之死 子路有什么远大志向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让孔子十分悲痛。  说起子路之死,和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件事要从卫国内乱说起。卫国有个国君卫灵公,卫灵公的妻

传统文化 怎么看孔子得意门生子路之死 子路有什么远大志向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让孔子十分悲痛。  说起子路之死,和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件事要从卫国内乱说起。卫国有个国君卫灵公,卫灵公的妻

成语故事 难能可贵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

传统文化 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什么意思

孔子是一个儒学大家,不仅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识的实践,对于一件未知的事情不仅仅听别人如何说,还要自己亲眼所见,亲身做一下实验,这样得来的知识就比较的真实,即使是一件小事,自己如

传统文化 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子路率尔而对曰什么意思

孔子是一个儒学大家,不仅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识的实践,对于一件未知的事情不仅仅听别人如何说,还要自己亲眼所见,亲身做一下实验,这样得来的知识就比较的真实,即使是一件小事,自己如

文史百科 中国有关孝的故事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文史百科 中国有关孝的故事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文史百科 中国有关孝的故事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文史百科 中国有关孝的故事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文史百科 孝敬父母的历史故事的梗概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