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明代的第一个御赐女秀才刘莫邪,她的身世如何
Posted 秀才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明代的第一个御赐女秀才刘莫邪,她的身世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就死在这后一奇上。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她舅舅膝下无子,非常疼爱已是孤儿的外甥女,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小小年纪的刘莫邪竟能听一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这时候,小莫邪总是特别高兴,闪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专心致志地盯着品诗论文的大人们。有一次,一帮文友又在一座花园中举办文会,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带着参加了。这次的题目是“咏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笺上写一首诗。小莫邪看到大人们或低头沉吟,或笔走龙蛇,很有兴致,于是也向舅舅讨来纸笔,悄悄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这时莫邪的舅舅还未写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写好的诗笺递给了他。舅舅接过诗笺一看,十分满意,于是对众人诵吟了一遍。顿时,文会上人人喷啧称奇。这短短四句诗,恰到好处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诗意虽谈不上新奇,但出自一个九岁小姑娘之手,诗句老练自然,怎不让众文人不绝赞口呢!从此;小莫邪成了文会中的一位正式成员,能够与大人们平起平坐,作诗论文。她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后来,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京都就定在南京。这时的刘莫邪已成了一个圆熟干练的小妇人,凭着她的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们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贵妇的倾爱。她与明太祖的女儿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是长公主的闺中密友,如此一来,她的盛名通过长公主传到明太祖耳中。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贫贱,却也酷爱附庸风雅,听女儿说起京城里有一个女才子,就特意召她到殿上面试。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璋一时高兴,当即赐她为“女秀才”。从此,刘莫邪就有皇帝御赐的“女秀才”这一奇特名号。
刘莫邪不但名号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战乱之后,刘莫邪是以一个独身妇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时而作贵夫人打扮,妆扮得浑身流光溢彩;时而又布衣淡妆,俨然一副村姑民妇模样,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说她嫁过人,丈夫是个富商,在战乱中丧生,给她留下了大批钱财,使她成了个富孀。也有说她在战乱中遇到世外高人,传授给她了幻术蛊法,能替人医治疑难杂病也能迷人心神。还有人说她曾经出家为尼,在青灯古刹中潜心修炼,因而练得一手好书法和一身诗才。因为她从不对别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她广交达官贵人、文士名流,因为她的聪明才干和豁达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里的一个十分吃得开、玩得转的名女人”。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坟继位,就是明惠帝。他即位不久就发生了与叔叔燕王朱棣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长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梅殷,奉惠帝的命令率领重兵屯扎在淮南,以作为保护南京的屏障。几经交锋后,朱棣的部队逐渐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许多北方守将在大军压顶的形势之下,纷纷降归了燕王。燕王大军直逼到淮南,局势紧迫,南京城中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图,一时间,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兵荒马乱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险送信。就在这时,刘莫邪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她长期周旋于官宦门户,所以对政局十分清楚,又因为她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传信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茅大方当即写下一贴诗笺,并密嘱有关事项,刘莫邪便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穿过硝烟弥漫的路程,刘莫邪风尘仆仆地来到淮安防地,拜见了梅殷。梅殷一见是妻子的密友来到,惊讶之余当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帅府,刘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诗笺对着梅殷大声朗诵道:“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成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听了这首诗,梅殷也明白其中含义,忙表白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国,理所当然。梅某率兵拒敌,决不会作辞枝的落叶,随风飘舞!”刘莫邪得到了确定的答案,就连夜返回南京,把消息传给了茅大方。此后,燕王大举南下探知了梅殷坚决抗拒的决心,只好绕过了他的防地,由扬州渡江直取京师。谷王朱穗归降,薛岩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宫中燃起了大火,朱棣进宫时,惠帝已不知去向。于是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称为明成祖,改元永乐。他命皇妹长公主写信召梅殷还朝,以便劝他归顺到自己手下。梅殷见到妻子的书信后,深感大势已去,准备以死全节,所以也就无所畏惧地回到南京。刘莫邪闻言驸马都尉回京,深恐他出什么差错,急忙赶到驸马府,密告梅殷道:“惠帝在城破之日从水道逃出了京城,目前正在川黔滇一带召集勤王势力,以求东山再起。梅大人且不可有轻生之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梅殷被刘莫邪的一席话鼓舞起来,不再准备以死示忠,而是暂且安顿下来,悄悄发展拥戴惠帝的势力,等待有朝一日,里应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其实,惠帝到底逃往何处,谁也说不清楚。有人传说他逃亡海外,明成祖先后七次派宦官郑和率兵乘船搜寻,找遍南洋各地,终不见惠帝的踪影。即使这样,梅殷等惠帝的忠贞之臣仍不放弃拥护故君复位的愿望。梅股虽早已被解除了兵权,但碍于长公主的面子,朱棣也不便对他施行镇压。梅股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南京秘密策划着复拥惠帝的行动。南京城中许多旧臣故老表面上归附了明成祖,可暗地里仍然怀念故君。梅殷就把这些人联系起来,发展成自己的同盟。而刘莫邪则在其中利用自己“交际花”的特殊身份进行秘密联络。她一个不属政界的女子为什么会积极参与这种政治活动呢?一方面是因为她与长公主一家有密切的关系;更主要的还在于她的“忠君不二”思想。她不但是一个“交际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治主张的女性。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对京城旧臣的活动自然十分关注,他手下的特务组织探知了梅殷等人拥护故君的行动。他们报告明成祖:“驸马梅股有不轨迹象,女秀才刘莫邪出入联络,且有江湖巫祝参与。”于是,明成祖开始先发制人了。他安排人秘密的谋害了梅殷,紧接着就抓起了女秀才刘莫邪。当时许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人们觉得,她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没有丈夫子女,也没有官职,怎么可能去参加那些政治活动,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后来,许多事情陆续查清后,人们不再敢为她说情求保了,只是惊叹这女子为何有这般出人意料的举措。刘莫邪此时已经年逾半白,历尽铅华之后,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这种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所以对生死早已能安然处之。在狱中她十分坦然地嬉笑怒骂那些变节投降的大臣,表明自己坚贞的信念。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狱,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旧臣,因打开金川门降迎朱棣进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刘莫邪见他那无耻的得意之状,朝他吐了一口口水,并哈哈大笑地朗吟道:“三朝元老两朝臣,尺蠖龙蛇看屈伸;缩头胁肩公相贵,金川门外迎新君。”这首诗正好揭了薛岩的伤疤,他不由恼羞成怒,临走时命狱卒在当天夜里将刘莫邪缢杀了。就这样女秀才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数惊叹和不解。
相关参考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
田秀才家的后院栽了四棵橘子树,到了秋天,树上就挂满了红澄澄的橘子。这天,田秀才摘了一箩筐橘子摆在家门口叫卖,一文钱一个。 一个云游的和尚走了过来,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可否给个橘子解解渴啊
赵飞燕是西汉时期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赵宜主,后来因为她的舞姿轻盈,称呼她“飞燕”,而忘却了她的真实姓名。年纪稍长后,赵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并非勾栏或
赵飞燕是西汉时期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赵宜主,后来因为她的舞姿轻盈,称呼她“飞燕”,而忘却了她的真实姓名。年纪稍长后,赵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并非勾栏或
传统文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才女沈宜修和她的三个女儿们
一、母亲沈宜修:沈宜修,字宛君,明末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她是山东副使沈琉的长女。吴江水乡具有富于诗意的天然景色,西临太湖,山水相连,东傍澄湖,碧波涟漪。吴江的美景孕育着这位聪慧柔情的女性,使沈宜修的
传统文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才女沈宜修和她的三个女儿们
一、母亲沈宜修:沈宜修,字宛君,明末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她是山东副使沈琉的长女。吴江水乡具有富于诗意的天然景色,西临太湖,山水相连,东傍澄湖,碧波涟漪。吴江的美景孕育着这位聪慧柔情的女性,使沈宜修的
清朝嘉庆年间,藁城县来了一个姓蔡的知县,他上任就听说耿村有位姓靳的秀才好打官司,又爱抱打不平,前任知县都怕他,蔡知县年少气盛,又觉得自己,很想见见这个靳秀才,给他点颜色看看。 正巧,靳秀才来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