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米索扎节(中国传统节日)
Posted 秋千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米索扎节(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布孔人一年要过“米索扎”、“卜马兔”、“苦扎扎”等三个传统节日。又以“米索扎”节最盛大,节期三至六天。节日来临,布孔人男女老少,笑逐颜开,人人换上节日盛装。姑娘们特别引人注目,她们在藏青色的包头布上,嵌着红绿丝线刺绣的花纹图案,一束鲜艳的红线,扎在头巾之中,伸向红润的脸颊。她们穿着胸前布满银泡的衣衫,正中缀一块八角形银牌,象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据说它能逢凶化吉,消灾免祸!小腿上紧紧裹着藏青色的布,扎上毛线结成的红绒花。
过“米索扎”的第一天拂晓,家家做团子(汤圆),舂粑粑,“空通、空通”的舂碓声,响彻全寨。大家吃了团子和粑粑,就开始杀猪、杀鸡、杀鸭……
中午,当红彤彤的太阳把金色的光彩撒满布孔寨时,小伙子们砍来六根竹子,在寨头的平坦场地,用四根梁栽成等边形,用两根竹子成×形搭在上面做横梁,正中用绳索吊下来,最下方加一个座垫,便成了“秋千”。随后,举行隆重的荡“秋千”仪式。仪式的主持人叫 “莫叭”,他由群众推选。当“莫叭”的条件很高:要年纪在五十岁以上、儿孙满堂、勤劳俭仆的老农才够条件。如若家中有非正常死亡者或鳏寡孤独、好逸恶劳的人都不能当选。
仪式开始,“莫叭”端着一碗糯米做的三白三黑的团子(黑的是用黑芝麻裹的),口里念着“里那施米黑衣巴”等祝词,将黑团子丢在草地上,表示辞旧迎新;又念一番“里普述十喝色七拉的”等祝词,盼望新年来临。随后,全寨火枪齐鸣,芒鼓竞响,“莫叭”双手将 “秋千”绳向上推三下,男女老少,人人都要去荡,据说荡了“秋千”能消灾除难,长命百岁,如此好处,谁肯不为?节日的最后一天, “莫叭”将开始时说的话,再念一遍,把“秋千”绳向下推三下,用刀把“秋千”绳割断,以示胜利结束。接着,全寨的少年儿童敲锣打鼓,从这里奔向各家去庆贺……
晚上,草坪上燃起篝火,大家抬出桌子,摆上酒、肉、水果……老人席地而坐“阿拉楚”(扭鼓舞),于是跳的跳、唱的唱、看的看,通家达旦,彻夜不眠。
相关参考
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大年一般要过5天,从大年三十(除夕)开始至正月初四结束。年三十以前,所有分散居住在田棚、地棚里的人,都要返回村寨,清
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大年一般要过5天,从大年三十(除夕)开始至正月初四结束。年三十以前,所有分散居住在田棚、地棚里的人,都要返回村寨,清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关于元旦节的来历,可追朔到中国夏朝。在中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关于元旦节的来历,可追朔到中国夏朝。在中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
导读: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
导读: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胜浦、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购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胜浦、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购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
校训文化是中国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