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三月街(中国传统节日)
Posted 观音
篇首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三月街(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举行的大理三月街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大理各民族物资文化交流的传统盛会,古代又称观音市或观音会。1991年,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将这个大理各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节"。大理的这个千年古市是怎样形成的呢?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盘踞大理,性情残暴,日食人眼三十六双,民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从西天来的观音大士制服了罗刹。观音大士怕罗刹卷土重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便来大理讲经说法,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后来观音担心民众每年来听经受化,日久会耽误了农事生产,便劝导信徒们来赶会时带上农副产品进行交换,这样便逐步形成了定期举行的贸易集市-- 街子。因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故又有"三月街"之称。
观音到大理讲经说法虽属传说,但三月街由佛教的庙会发展而来则是肯定的。唐南诏国时期 ,大理地区成为印度密宗佛教、中原禅宗佛教和吐蕃藏传佛教三种佛教流派的汇合地。佛教在这一时期成为大理地区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的主要宗教信仰,给大理留下了神秘的"妙香古国"之称。从清代学者师荔菲的《月街词》"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世祖碑前买货来"中可看出:到清代,白族妇女穿上节日的盛装结队 赶三月街时,还要到观音塘烧香祭祀,说明清代的三月街仍是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庙会。
关于三月街的贸易集市盛况,在明清之际的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如李元阳的《万历云南 通志》、《徐霞客游记》等都对三月街进行的骡马、木材、药材、毛皮、铜铁等大宗的土特 产品贸易情况有详备的记载。徐霞客是这样记述三月街的:"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 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再现了三四百年前三月街"诸商云集,环货山积"的繁盛状况。 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三月街,发展到今日,不仅已成为涉及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的物资交易会,而且还是大理各民族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对外开放的重要集会。届时举行传统的赛马、对歌、赛龙舟、民族歌舞等文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 。三月街在新时期已成为云南西部最盛大的商贸集市、大理各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相关参考
关于三月街的来历,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
关于三月街的来历,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
关于三月街的来历,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
“河边杨柳排对排,年年有个三月街,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牟定三月会,又名三月街,是当地彝族的歌舞盛会。参加的人数10多万木。除本州各县都有人来参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来参加。三天兰夜的歌舞
“河边杨柳排对排,年年有个三月街,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牟定三月会,又名三月街,是当地彝族的歌舞盛会。参加的人数10多万木。除本州各县都有人来参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来参加。三天兰夜的歌舞
渔潭会是滇西仅次于三月街最大的物资交流会,以经营嫁妆为主。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会,又称“八月十五会”。地点在洱源县沙坪渔潭坡,1980年,会址迁到北距沙坪3公里的沙坝。届时
渔潭会是滇西仅次于三月街最大的物资交流会,以经营嫁妆为主。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会,又称“八月十五会”。地点在洱源县沙坪渔潭坡,1980年,会址迁到北距沙坪3公里的沙坝。届时
“三月歌圩歌满天,歌妹赶圩赛蜜甜;你唱我对欢歌起,歌妹牵手意缠绵……”,4月11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在中国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三月三”歌圩,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壮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