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走进“围裙之乡”姐德秀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走进“围裙之乡”姐德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索穷姐德秀,被誉为“围裙之乡”(藏语称围裙为“邦典”)。
说到“邦典”,当地人有句谚语:“吃饭靠种,花钱靠邦典”。姐德秀的邦典所以出名,据说第一是用料好;第二是工艺细,不论经线和纬线都在一百根以上;第三是颜色好,鲜明透亮。不管怎么洗,几十年不变色。有的蓝白相间,有的黑白相间,还有素色条纹,更有红、黄、蓝、白、青、橙、紫七种颜色的组合,鲜艳亮丽,如同云间彩虹,把它们制成围裙,再加上绸缎和绣花的装饰,系在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妇女腰间,是西藏妇女服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把各地的妇女,各个不同年龄的妇女打扮得或者典雅高贵,或者婀娜多姿,或者华丽艳美,或者朴素大方,所以说姐德秀人家家户户织“彩虹”,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邦典布面不宽,只有十二厘米左右,根据花纹和颜色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一种叫噶察,是白色条纹的;一种叫察青,是宽条纹的;一种是降甲则,是彩虹的颜色;一种色夏,以黄色调为主,是尼姑们常系的围裙;最引人注目的是彩虹颜色,系在妙龄妇女腰间,鲜艳夺目,熠熠生辉。
如今的姐德秀,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走进一家织工家庭。这个家庭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和两个成年的女儿,家里的庭院内摆放着两台古老的织机,其中一台正在使用。
织机的声音很动听,如音乐节拍一般。当我看到庭院墙上挂着毛线团时,问男主人,羊毛是从藏北采购的吗?
男主人回答:“不是,织姐德秀围裙最好的原料毛是农区产的绵羊毛,我们叫‘瑜鲁’,其次是羊卓地方出产的藏系羊,最后才是藏北羊毛。因为我们需要纤维发光发亮的羊毛,这方面藏北产的羊毛都不如‘瑜鲁’。”
“你们的染料从哪儿来的?俊?
“染料是从山上采集的矿物和植物染料,这些天然料具有耐用、不褪色的特点,这也是姐德秀围裙的一个技术卖点。”
这家的男主人还告诉我,早在解放前,这里就已经形成了纺线、织布、制图、染色一条龙的工艺,他们的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手工艺品专供地方政府和布达拉宫。
据说,正是由于“织业”的发达,进而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使得姐德秀继夏鲁、强巴林之后,成为西藏著名的商业集镇。
传说,西藏最早的商人罗布桑波曾长年在雅鲁藏布江两岸活动。他把姐德秀的围裙带回拉萨,把拉萨的百货贩到姐德秀,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后来,罗布桑波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足迹遍布高原各地,逐渐成为“上印度、下汉地、东走打箭炉”的西藏第一商贾。
相传,罗布桑波最早的弟子是尼泊尔人,他把许多聪明、能干的尼泊尔青年带到姐德秀,安排他们坐地经商,把当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输往尼泊尔、印度,又从泥泊尔换回当地常用的百货。至今,姐德秀还生活着少数尼泊尔人的后代。
当地人带我们去见了一个“华籍尼人”,这位叫次仁的男子50多岁了,他是地地道的尼泊尔人,大部分亲属至今仍生活在尼泊尔,而且和他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他说,解放前这里还有好几家尼泊尔人,1960年划分国籍,有人愿意留下来,有人想回去,我国政府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愿意走的补助路费,不愿走的当地安置。他是从小生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切有感情,所以他留了下来。虽然次仁的语言、穿着、饮食习惯、思维方式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而且他早就有了幸福的家庭的和富裕的生活,但从他的长相、面容上明显能看出南亚人的影子,他的经历也许又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相关参考
藏语称邦典。是广大藏族妇女非常喜爱的装饰品,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以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著名。姐德秀素称围裙之乡,相传已有五、六百年的生产历史,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还远销印度
藏语称邦典。是广大藏族妇女非常喜爱的装饰品,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以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著名。姐德秀素称围裙之乡,相传已有五、六百年的生产历史,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还远销印度
嵩岳寺佛塔,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因没塔棚木梯,游人走进塔去,欲登不上塔顶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传说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烧掉了。相传:寺里有个小和尚,专管清扫塔房,每到塔房打扫卫生时,他的两只脚会慢慢地离开
嵩岳寺佛塔,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因没塔棚木梯,游人走进塔去,欲登不上塔顶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传说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烧掉了。相传:寺里有个小和尚,专管清扫塔房,每到塔房打扫卫生时,他的两只脚会慢慢地离开
有人说,来云南,忘天忘地,忘不了色彩斑斓的高原妇女。走进罗平县白腊山麓的彝家山寨,彝家妇女的服饰,又有着它鲜明的特色,格外引入注目。那色彩,红艳夺目,它把勤劳、朴实的彝家妇女,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据清
有人说,来云南,忘天忘地,忘不了色彩斑斓的高原妇女。走进罗平县白腊山麓的彝家山寨,彝家妇女的服饰,又有着它鲜明的特色,格外引入注目。那色彩,红艳夺目,它把勤劳、朴实的彝家妇女,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据清
有人说,来云南,忘天忘地,忘不了色彩斑斓的高原妇女。走进罗平县白腊山麓的彝家山寨,彝家妇女的服饰,又有着它鲜明的特色,格外引入注目。那色彩,红艳夺目,它把勤劳、朴实的彝家妇女,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据清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山脚下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叫盘古,他和妹妹一起,整天以打柴为生,过着俭朴的生活。盘古兄妹打柴时,经常路过一座寺院。寺院门前有一尊石狮子,高大雄伟,张开嘴两人可以并排走进去。盘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山脚下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叫盘古,他和妹妹一起,整天以打柴为生,过着俭朴的生活。盘古兄妹打柴时,经常路过一座寺院。寺院门前有一尊石狮子,高大雄伟,张开嘴两人可以并排走进去。盘
传统文化 真德秀到底是何许人也 南宋朱子学者,人称“小朱子”
还不知道:真德秀到底是何许人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福建浦城长乐里(今浦城县仙阳镇)人。是南宋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