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抬高阁
Posted 桥墩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抬高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抬高阁,俗称拜抬阁,是苍南县金乡镇农历九月十五庙会中特有的一种民俗。该日相传是英烈大帝的生辰。早两天,英烈大帝的账房玉孙庙神,先请鲍盖庙神下殿,然后庙众请各所平浪王下殿,巡视全城,肃清街道。十四日,各所庙神由各所庙众组织抬出游行。庙内有三牲祭礼,全城张灯结彩,下午与晚间,抬高阁使这次庙会活动达到高潮。高阁由各所平浪王庙负责,每所有二三架。一架高阁分三层,高阁底部基架是由坚固木架搭成,其上竖铁骨为“龙心”,盘绕三层,最高层叫“上盘”,一般是一至二岁的小孩站坐其上。小孩的身体固定在铁架上,上体可做诸多动作。在四五米高度的“龙心”上有“爬云梯”、“翻筋斗”等惊险花样。中层称“中盘”,小孩一般5岁左右。下层称“下盘”,因离地页较近,孩子年龄不限制大小,他们的身体没被固定,可转动自如。各盘约三五人。他们都穿着古装袍服装饰,表现戏曲典故中的人物场景,如“唐僧取经”、“牛郎织女”、“目莲担经”等等。建国前抬高阁游行时,左右有精壮男子手持长竿卫护。遇到高阁上的小孩想哭,便用长竿叉上盛有果品的篮哄小孩。晚间的高阁花灯悬挂,更是光彩夺目。其他,如桥墩、矾山两地也有抬阁习俗。桥墩的“抬阁”,叫“中阁”,其形式是在圆桌中心挖孔,竖一矮矮的“龙心”。矾山的“抬阁”叫“平阁”,形式更是简单,一大圆桌,上面站着古装打扮的小孩。现在抬神游行逐渐消亡,抬高阁仍在流行。相关参考
歙县渔梁船民每逢农历闰月这年的九月或十月,用两只木船并联成一对,卸去船蓬,用竹木制架,外包纱布,扎成亭、塔、楼、阁、牌坊、鲤鱼等,内燃烛灯。灯旁是乐队,笙歌齐奏,锣鼓喧天。亮船一共六对,其后还有好几只
歙县渔梁船民每逢农历闰月这年的九月或十月,用两只木船并联成一对,卸去船蓬,用竹木制架,外包纱布,扎成亭、塔、楼、阁、牌坊、鲤鱼等,内燃烛灯。灯旁是乐队,笙歌齐奏,锣鼓喧天。亮船一共六对,其后还有好几只
敕书阁,中国古代显贵家族、宗教团体等修建的用以珍藏皇帝诏书及士人疏奏、宗教经书的楼阁或殿堂。道教的名山宫观也多修建有这类殿堂,如北宋徽宗时期重建的西山玉隆万寿宫的五阁为:玉皇阁、紫微阁、三官阁、敕书阁
相亲时,浙江金华一带的风俗,女方以蛋相待,倘应允,则以清煮蛋招待,意为团圆;相反,则让吃荷包蛋.小伙子如果中意,可吃一对清煮蛋;不中意,则可不吃.两家同意后,各书姓名,籍贯,三代,名号,官职于贴上,相
相亲时,浙江金华一带的风俗,女方以蛋相待,倘应允,则以清煮蛋招待,意为团圆;相反,则让吃荷包蛋.小伙子如果中意,可吃一对清煮蛋;不中意,则可不吃.两家同意后,各书姓名,籍贯,三代,名号,官职于贴上,相
渔家风俗,晨开船如欲转回,不能立即调转船头,须绕路回摇,寓“好人不走回头路”。晨开船如见狗或蛇或鼠在河里和船头游过,野鸭飞过,均视为不吉。第一网捕鱼,如捕到鲤鱼,认为是“鲤鱼跳龙门”,兆丰收;如捕到黑
渔家风俗,晨开船如欲转回,不能立即调转船头,须绕路回摇,寓“好人不走回头路”。晨开船如见狗或蛇或鼠在河里和船头游过,野鸭飞过,均视为不吉。第一网捕鱼,如捕到鲤鱼,认为是“鲤鱼跳龙门”,兆丰收;如捕到黑
徽州一带,每逢节日或庙会,无论城乡普遍都有戏剧演出活动。其场面之大,人数之多,都是远近闻名的。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歙县著名戏曲家汪道昆,因在福建任副使时,与民族英雄戚继光一道,招
徽州一带,每逢节日或庙会,无论城乡普遍都有戏剧演出活动。其场面之大,人数之多,都是远近闻名的。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歙县著名戏曲家汪道昆,因在福建任副使时,与民族英雄戚继光一道,招
在南通乡村,流传着许多婚礼中祈子的风俗。将花生、枣子、栗子、粽子、石榴作为新房的陈设果品,取其生子、早子、利子、中子、籽(子)多之意。女儿出嫁上轿之前,母亲要让她吃一碗糖水鸡蛋,祝福女儿婚后甜蜜,像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