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达摩面壁
Posted 石洞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达摩面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3米,长度约有2丈。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 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杂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仍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生活行经是:"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后来就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竞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 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
达摩面壁九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寺僧们将影石开击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启迹"。
清道光年间,萧元吉在少林寺看罢达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随挥笔写了一首《面壁石赞》。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
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 石肖全形。
少林万古统宗门。
清 立《面壁石》诗云:
一石独亭亭,中藏初祖形。
千年神气生,何用著丹青。
相关参考
即面壁坐禅九年。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之故事。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泛海至金陵。与帝语,机不契,遂自梁折芦渡江,至洛阳。栖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达九年之久。〔神僧传卷四〕p133
即面壁坐禅九年。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之故事。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泛海至金陵。与帝语,机不契,遂自梁折芦渡江,至洛阳。栖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达九年之久。〔神僧传卷四〕p133
传说达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
传说达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
传说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千圣寺,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达摩死后,他的尸体按照佛教的礼仪装殓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内为
传说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千圣寺,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达摩死后,他的尸体按照佛教的礼仪装殓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内为
公元前483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7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
公元前483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7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
(杂语)坐禅之异名。初祖达磨,住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凡九年,不发一语。世所谓面壁九年是也。五灯会元一曰:「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无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杂语)坐禅之异名。初祖达磨,住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凡九年,不发一语。世所谓面壁九年是也。五灯会元一曰:「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无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