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承前启后 独树一帜——吉州窑试析
Posted 永和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承前启后 独树一帜——吉州窑试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承前启后 独树一帜——吉州窑试析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吉州窑的烧造工艺既能承前启后地充分吸取南北各名窑的先进经验,又能继往开来,有独到的创新。它以精湛独到的烧造工艺,严谨规范的操作工序,还有技艺高超的名工巧匠,对中国瓷业的发展和提高,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吉州窑概况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乡境内,北距吉安市约八公里。在永和圩西侧约二公里长、1.5公里宽的范围内,窑包重垒。现有废窑堆积二十四处,总面积达八万零五百二十五平方米,称之为【永和窑】。《明东昌志》(手抄本)载:【永和名东昌,地旧属泰和,宋元丰间(公元一0七八—一0八五年)割属庐陵,遂川泰和为西昌,永和为东昌,东昌之名,肇于此】【至五代时,民众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圩市,祠庙寺观始创。周显德初,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磁窑团,有团军主之。及宋寝盛,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昔日永和城【百尺层楼万余家,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发展成为【民物繁庶,舟车辐臻】的“天下三镇”之一。
二 窑床结构与作坊遗迹
吉州窑兼具有南北方两类不同形制的窑床结构。 一九八一年永和本觉寺窑床与古代南方产瓷区—样,属斜坡式【龙窑】类型,但仍有其自身特点。窑床由平地起建,先用匣钵、瓷片和砂上垫基,窑床建在其上。窑壁采用红砖横平错缝叠砌,窑头至火膛加砌两层红砖。从窑壁的三道边棱分析,窑床曾经过三次改建。根据所出遗物推断,该窑建于晚唐五代堆积之上,上层系宋代遗迹。它与浙江龙窑【依山而建】的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载:【凡缸瓶窑不于平地,必于斜阜山冈之上,延长者或二三十丈,短者亦十余丈。……盖依傍山势,所以驱流水湿大患,而火气又循级透上。】元蒋祈《陶记》和《江西通志》卷九十三等史书均有记述。它印证并弥补了文献记载。
吉州临江窑位于吉安市郊天玉乡簸箕岭,濒临赣江西岸,南距永和约十五公里,与永和窑隔江相望。 一九九0年底配合向吉铁路工程,在簸箕岭揭示两座馒头窑窑床,平面呈马蹄形。由窑门、火膛(燃烧室)、窑床和烟囱四部份组成。火膛平面呈扇形,与窑门连接,窑床在火膛之后,火膛低于窑床三十厘米。窑壁采用青灰砖砌叠,券顶由子母榫青砖铆合,十分坚固,窑壁与窑底留有一层乌黑发亮的烧结面,并残留有黑色柴炭痕迹。窑门外揭示出半圆形工作面,留有三层生上台阶。此类型窑尾有三个排烟孔。观其结构与山东、陕西等北方地区馒头形窑相似。此类窑床仅在明中期景德镇湖田窑曾有发现,但在吉州窑系尚属首次发现。
吉州临江窑炉未见宋代耀州窑炉栅和炉栅落灰碴用灰坑及通风设施。据此推断,临江窑马蹄形窑床当属五代或北宋早期所建。当然此类窑炉一直延续到元明也不无可能,因为南方松柴丰富,煤炭燃料缺少,一直以柴薪为燃料。临江窑床内发现乳白釉唇口碗,内底有褐彩【吉】字款和绿釉莲瓣纹刻花盘残片,均属宋代早期遗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马蹄窑属半倒焰式窑—类,是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种窑式,火膛与窑床连为一体,窑顶封闭,在近窑底后墙壁上砌孔排烟,点火后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再倒向窑底,并经坯体,使坯体烧熟,烟气经排烟孔从竖烟道排出室外,其主要特点是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空间。
江南地区的浙江越客、龙泉窑,福建的建窑、德化窑,江西的洪州窑,吉州窑、七里镇窑均流行“龙窑”烧瓷。一九八五年新近揭示的南宋杭州郊坛下官窑的两座龙窑也与上述各窑一脉相承。但吉州临江馒头窑却与江南唐宋龙窑显然迥异。吉州窑系同时兼及南北方两种不同的窑床烧瓷,比官窑更胜一筹。
在作坊遗迹方面,一九八一年秋在永和桐木桥揭示作坊遗迹一处。作坊紧靠窑包堆积,布局合理,砌造精细,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青灰砖铺地,在铺地砖之下使用大小不同的匣钵垒叠奠基,可免水湿,保持干燥。作坊东北角设炼泥池,池之西南砌置两组圆形淘洗池,其内放有陶缸。作坊中段砌有散水槽两道,将作坊分隔成东西两大部份。作坊西面和正南各砌蓄泥池—处。西面还留有方形砖柱。从遗迹设施分析,作坊东段是瓷泥淘洗和泥坯翻扑操作区;西段应是拉坯成型区。从奠基层乳白釉唇口碗和酱褐釉碗,铺地砖上层所出乳白釉玉壶春瓶和高足杯等推断,作坊上限可到五代,下限延续到元代晚期,作坊中经维修。不足之处是揭露面积有限,未见瓷上粉碎、瓷泥陈腐和配釉等设施。
一九九0年秋在临江簸箕岭马蹄窑西侧坡地上揭示近三千平方米面积的作坊遗迹,北部有砖砌圆形淘洗池,系用子母榫青砖铆合,经砖砌凹形水槽由高到低流入另一圆洗池。从附近残存的黑色釉料碴土分析,应是釉料淘洗设施。在圆洗池东侧,砌有圆窝形基座,底部下凹。洗池南紧连一道散水沟由西向东流入低洼水塘。作坊西面砌置长方形蓄泥池,拉坯用圆形、方形轮轴基座以及匣钵、卵石砌叠的凉坯台基。作坊正中由南向北砌有一道散水沟,与北面东西向散水沟交汇,流入东面水塘。水沟将作坊隔分成东西两大部份。东面砌设三组品字形大方池,俗称【淘塘】,【洗塘】和【乾塘】。在淘塘之东、南有两座马蹄窑。近东南有完整清晰的擂釉缸。南面自西向东砌有一排(五座)大圆桶式陈腐池。整个遗迹规模庞大,结砌精细,保存较为完好。从工艺流程上看,布局合理,分工严谨,能运用地形特点,使制瓷从瓷土粉碎、淘洗、拉坯成型到入窑装烧连成一体。利用地形从高到低排除废水,这比现今揭示的陕西耀州窑半地穴式作坊更开扩,作坊紧连窑炉,运作方便,省时省力。它比近年揭示的杭州郊坛下官窑作坊遗迹更齐全、更完整清晰。吉州窑永和、临江作坊可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它可较完整地再现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和清唐英《陶冶图说》中有关采石制泥、淘炼泥土、炼灰配釉……拉坯、成坯入窑等二十道制瓷工序的全过程。这在中国繁花似锦的瓷苑中可谓独领风骚!但两处作坊均未见粉碎设施,究竟是水碓粉碎?还是碾轮粉碎?尚有待进一步运用新的发掘资料证实。临江窑作坊大致与浙江江山县三井口作坊遗址相类似。作坊内所出残破碾轮似有可能与耀州窑畜力磨碾粉碎法类同。这一规模宏大、设施比较齐全的古代作坊遗址,是目前南北瓷苑中首屈一指的。
三 吉州窑瓷器的类别与纹样装饰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釉色可分为青釉、乳白釉、白釉彩绘、黄釉、绿釉,豆青釉和青花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产品变幻无穷,丰富多彩,使瓷器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得到统一。吉州窑已成为造型丰富、釉色广泛、装饰艳丽的一大综合性瓷窑。
青瓷器质粗夹细砂,釉不及底,胎釉间先敷一层【化妆土】。器内底衬贴有五—六块【高岭土】乳白釉瓷胎质灰白较细,以碗、盏、碟、钵为多。碗内底一般多印有【吉】,【记】,【太】或酱彩书以;【吉】,【记】,【福】,少数器书【慧】,【太平】和【本觉】等款识。纹样以印花为主,多见于碗、瓶和碟—类器。纹饰有梅花、缠枝花卉、双鱼戏水或凤采牡丹图案,口沿空间以回纹填补。玉壶春瓶器腹两侧压印一组鸾凤主题的图案,空间部位饰以缠枝牡丹,近底部环以凸如意纹一周。主题突出,纹样严谨,图案精致,布局匀称,饱满明净,达到了装饰与造型的统一,具有定窑型印花瓷的典型风格。这说明吉州窑不仅富于创新,还善于博采众长。
白釉彩绘瓷属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绘,然后施加薄釉。它与磁州窑彩绘瓷先在胎壁上涂以白粉,然后施釉再着色彩不同,两者似有承前启后的密切关系。主要器物有罐、瓶、盆、炉、壶、枕、粉盒、器盖和玩具等。纹样装饰多为吉祥如意等与民间习俗相关联的写画。如蝴蝶、双鱼、双鸭戏水(成双)、跃鹿(禄)、鹊(喜)、回纹(连续不断)等;与绘画相联的折枝梅、芦草、梅竹以及和图案有关的海涛、八卦、六边形纹和连弧纹等。书面的各种构思都是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而设计的,看主题突出,近观纹样纤细。书面静中有动,其起伏节奏的变化,具有安定、和谐、新颖的美感。
黑釉瓷是吉州窑中一朵开放着【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黑釉瓷纹样装饰有剪纸贴花、彩绘、洒釉、剔花、刻花、划花、木叶贴花和素天目等。其中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而【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夜空繁星、风雪中的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这些异彩缤纷、变化万千的釉面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景致的记忆,形象生动逼真。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口沿衬以两方连续的带状花边。使画面整体与盏、碗轮廓匀称协调。常见的鸾凤贴花碗,用两张花纹相同的鸾凤剪纸,以盏、碗壁一线为中心,两侧对称排列,空间两侧衬以朵梅,图案整齐疏朗,稳定平衡。木叶纹装饰和剪纸贴花—样,它们不愧是吉州永和窑装饰艺术中风格独特的两朵鲜花。木叶纹多装饰在黑釉碗、盏内,有单片的木叶,也有半叶挂于碗、盏边沿的和双叶叠落或三叶散点的。这种装饰艺术富有真切的写实性,说明吉州窑在瓷器的装饰技法上具有很高的造诣。黑釉彩绘瓷多为月亮底下的梅树、竹枝、飞蝶或风雪中的芦花,画笔娴熟,端庄粗放,有动有静,笔简意深,富有含蓄隐晦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是釉上彩绘的典范。黑釉剔花填釉折枝梅装饰,迎雪盛开,郁郁有香,别具雅趣,简练的刀法,使剔花形神兼备。
绿釉瓷、黄釉瓷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三足炉等,以枕为多。主要纹饰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
永和窑瓷塑技艺也颇具盛名。《景德镇陶录》卷七载:【宋时吉州永和市窑……惟舒姓烧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名舒一娇,尤善陶,其罐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花瓶大者值数金,小者有花。】各种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骑牛、鷄鸭、猪、牛、虎、象棋和瓷珠等。其中牧童骑牛与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镇窑】牧童骑牛瓷塑极相近似。
吉安市天玉乡境内新近发现的吉州临江窑经考古发掘所出乳白釉、黑釉和白地彩绘瓷以及乳白釉瓷碗内底所书;【吉】,【记】款铭,从胎釉到字体几与永和窑同出一辙。
临江窑所出元、明仿龙泉豆青釉碗、菱口大盘。高足杯、三足鬲炉和荷叶形盖罐等。釉色葱绿润厚,玻璃质感强,转折处显现白色【出筋】胎骨,碗、盘底足内留有红色素胎【血底足】痕迹,釉色有青绿和灰绿之分。高足杯把可分实心和竹节形两种。高足杯内底压印有莲花、菊花、团菊和十字宝杵等图案。这类仿龙泉瓷是过去永和窑少见的,这是吉州窑系仿烧龙泉瓷的实物佐证。宋元以来,景德镇早期龙泉瓷仿品以【百圾碎】为多。【百圾碎】为“哥窑”特有名称。《陶录》有【陶瓷有以圾称者,俗作件】。这一名称源于宋代哥窑,至今一直沿用。《龙泉县志》记有;【章生一所主之窑,其器皆浅白断文,号百圾碎】今景德镇对尊、盆、缸等,按其大小均以【圾】(件)称谓。《南窑笔记》【龙泉窑条】载:【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蔴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亚于古窑。】
至于吉州窑是否仿烧龙泉瓷,过去考古界见解不一。龙泉窑渊于越窑,自宋元以来,一直盛烧不衰,其产品一类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此类白胎青瓷习称为【弟窑】产品;另一为黑胎青瓷,即【哥窑】类产品。宋元以来,伴随着龙泉瓷大量行销海外,龙泉瓷对邻近窑系影响迅猛扩大,出于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当时社会习俗的需求,各地竞相仿烧,并很快形成了一个幅员广大的“龙泉窑体系”依据文献记载,江西窑业仿烧龙泉瓷从宋代开始。景德镇仿烧龙泉瓷是“哥窑”“弟窑”兼仿。过去考古界多认为到明代景德镇才开始仿烧。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哥窑纹片之仿,是由吉州窑先行仿起,而后再传到景德镇的。《陶录》记称:【碎器仿于元,即宋之吉州窑。】《景德镇陶瓷史稿》亦认定:【据最近的发现士口州窑的釉色较灰暗而不透亮,这不是仿龙泉的作品,而是一个地方窑的青釉器物。】从吉州永和窑在一九八0年的考古发掘来看,也未见仿龙泉瓷的明显堆积、今吉州临江窑出上大量仿龙泉豆青釉瓷,证实、明时期吉州窑系即已仿烧龙泉瓷,印证了文献记载,纠正了谬误,也解决了近年来江西宋元古墓葬中所出龙泉系青瓷窑口问题。
一九九零年底吉州临江窑大量青花瓷出土,说明吉州窑在沿袭磁州窑烧造技法,烧制釉下彩绘瓷的基础上,又成功地仿烧出景德镇青花瓷。临江窑青花瓷始烧于明代,它与景德镇青花瓷一样,颇具民间生活气息,昼风朴实,不矫揉造作,不拘于形式,大胆浑洒。画面有缠枝花鸟、折枝牡丹、莲荷、石榴、虫鱼、海水奔马、山水松石、栏杆湖石、松下老人和八卦图案等。所绘婴戏纹,能充分利用缓面结合和浓淡对比,把嬉戏的娃娃,勾绘得天真烂漫,逗人喜爱。从所绘画面和己形纹、锦地开窗,以及【福】,【寿】、【大明年造】:【万福攸同】,【长命富贵】,【富贵佳器】和单圈、双圈窗楼花押款等材料分析,临江窑是从明代仿烧,盛行于成化、弘冶、嘉靖期间,至明末万历、天启年间停烧。
饼去对吉州永和窑在元末停烧之后,是否又于明代中期一度恢复短暂烧造?从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一年的两次考古发掘,永和窑二十四处堆积均未发现明代瓷器堆积层,也末发现;【青花瓷】的遗物。这与明曹昭《格古要论》【相传文天祥过此时,(永和)其窑停止烧造,今其窑尚有遗迹,永乐中或掘有遗物】的记述是相吻合的。《窑岭曾氏重修族谱》亦称;明清之际的永和已是【废窑则垒垒。然罗列其地,如山如阜如冈如陵】。今吉安临江窑大量青花瓷的出土,说明距永和城不远的吉州窑系的范围内确一度仿烧青花瓷,而且从元末一直沿烧到明代晚期。
四 瓷城永和【六街三市】考
瓷城永和镇北起林家园、柘树下、窑门岭,南至上蒋、辅顺庙,东起赣江,西至茅家边,翰塘和瓦窑一带,长二公里、宽一公里范围内,瓷片匣钵成堆,大街小巷全系窑砖匣钵铺路。当年瓷业兴旺和街市的繁华景象是可想而知的!
昔日永和街市,以今之桐木桥肖家为界,当地称之为【中市】往此为“下市”,以南称【上市】。以此为基线,再参照方志与族谱,找出过去的【六街】应是【瓷器街】,【连池街】,【茅草街】,【鸳鸯街】和【迎仙街】(阁),其大致位置与一九八0年调查中发现《窑岭曾氏重修族谱》祈附永和【古迹分布图】(手抄本)基本吻合。现试作如下复原:
1瓷器街 南自本觉寺塔起,经曾家岭、曹门岭西侧,往东北直至赣江边。
2莲池街 自本觉寺塔起,往北经窑岭、讲经台,与迎仙街和锡器街交汇。《明东昌志》载:【连池街在中市桐柱窑,益公致政开池,养莲以为游观之所,池长竟街,今塞为数池,悉民业。】今桐木桥村,窑岭一带宽长的池塘遍布,似即昔【莲池】之遗迹。
3茅草街 西自茅家边往东与莲池街交汇,是窑场烧瓷燃料的主要运输通道。
4锡器街 西自老翰塘村往东经桐木桥村,直通至与莲池街交汇,
5鸳鸯街 据《明东昌志》记载:【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窑岭曾氏重修族谱》所附古迹图上并未标明位置,但从【金风桥】的具体方位分析,【金凤桥】大致在今永和街北段的桥头村附近。鸳鸯街的位置当为北自桥头村,经永和街区内由匣钵窑砖铺砌的古街道遗迹,往南至辅顺庙一带。这是昔日瓷城永和最繁华的一条主街道。这条长街沿赣江与【金凤桥】连接,此与古迹分布图方位是相吻合的。
6米行街史书上未见记载,据当地群众反映,即今永和小学附近。永和族谱古迹图上标有【米巷口】和【迎仙阁】两处。参照古迹图和群众反映分析,【米行街】即【米巷口】,东起赣江边,往西穿过“鸳鸯街”与“迎仙街”连接。“迎仙街”似即【迎仙阁】,东连【米行街】往西与锡器街连接。“迎仙阁”地处闹市区,所以【米行街】连同【迎仙阁】一段长街,有可能泛称【迎仙街】。以上应是《明东昌志》所指的【六街三市】。该史书所载【本觉寺】,【金凤桥】,【辅顺庙】,【清都观】,【金钱池】,【读书台】,【慧灯寺】,【智度寺】等名胜古迹大都能在《肖氏族谱》古迹图上见到。今仅存本觉寺塔、清都观和读书台。
一九八0—一九八一年期间,从在吉州窑屋后岭出土一件乳白釉碗和群众掘出一件彩绘海涛纹大罐分析,其中乳白釉碗的内底有褐彩款“本觉”两字。《明东昌志》云:【本觉寺记,庐陵为桂刹者囊百,为禅刹者卜,永和本觉其一也,寺肇创于唐。】【东昌本觉在上市,南有塔,唐开元时所创也】。上述“本觉”款铭乳白釉碗,其造型与烧造技法似为北宋烧造。这说明本觉寺(塔)的始建时间应早于北宋。另一件彩绘海涛纹罐书有【丁未岁下市未有成口】款铭,这足可印证【六街三市】的记载是准确的。这两件实物是研究本觉寺兴建时间和【六街三市】历史的有力佐证。
五 吉州窑的烧造历史
饼去陶瓷考古界前辈们对吉州窑的烧造历史曾有过很多精深的研究。 一种意见认为,吉州窑创烧于唐,至宋末或元两度衰退。《明东昌志》载:【(永和)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者陶焉,……周显得初,谓之高塘乡临江磁窑团,有团军主之。】《窑岭曾氏重修族谱》(清宣统三年本)载:【永和东昌唐宋来称胜地,而尤莫胜于宋】蒋玄恰《吉州窑》一书亦云【在吉州窑遗址中发现的早期青瓷,它的烧造方法是衬块烧】,【有人论吉州窑是中国唐代以来重要窑址之一是不无理由的】,【吉州窑衰落时期的第一阶段应是十二世纪末期】。还有同志认为:【吉州窑是唐末五代兴起】,【文天祥兴兵抗元,战争的影响,致使瓷业停止烧造】(《吉州窑的兴废问题》,《西南师范学院》一九八0年第三期)。
另—种意见认为吉州窑创烧于北宋,至南宋末年停烧。《吉安县志》卷四十八载:【宋末(吉州窑)上尽窑变,故移之浮梁。】《青原山志》卷二载【宋时,(吉州窑)开窑取鷄冈、龙度腻上作器,四方鳞集,烟火数千家】至【宋末土尽窑变,故移之余干。】《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载:【宋时吉州永和市窑,……舒姓造者佳。《景德镇陶录》卷七载:【宋时吉州永和市窑,……昔有五窑。】吴仁敬《中国陶瓷史》载:【相传文丞相过此,窑变为玉,工惧,封穴而逃之饶。】曹昭《格古要论》载:【相传文天祥过此时,其窑停上烧造,今其窑尚有遗迹,永乐中或掘有遗物上过去多因以采集资料为例,各见解似缺乏可靠的实物依据。今据多次考古发掘资料判明:
1吉州窑、永和窑区创烧于唐代晚期,中经五代,鼎盛于两宋,至元代终烧。而临江窑区则继续烧造至明代晚期。
晚唐时期以烧造酱褐釉和乳白釉瓷为主。酱褐釉碗、罐、壶,为各地唐墓常见器物。江西洪州窑和浙江一带唐窑都有同类器型发现。酱褐釉碗内底粘贴有四—六个【衬块】这种支烧技法是膏代的烧造风格。天足岭底层所出卷唇短流双系注壶、外折唇短流注壶等,均为唐代典型器物。洪州窑窑里、罗坊双系短流壶、宽口双系短流壶(《丰城县考古简讯两则》,《江西历史文物》一九八0年第一期)、江西黎川唐墓陶壶、碗(《江西黎川唐墓》,《考古》九六五年第四期)、河南鹤壁集晚唐注壶、五代注壶、罐(《河南鹤壁集瓷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一九六四年第八期)、南昌碑迹山唐墓酱褐釉罐(《江西南昌碑迹山唐代木椁墓清理》,《考古》一九六五年第五期)、河北曲阳唐墓酱釉碗、注壶(《河北曲阳涧磁村发掘的唐宋墓葬》,《考古》一九六五年第一0期)、陕西耀州窑晚唐注壶和四川灌县玉堂公社【咸通口年】,【广明元年】龙窑内所出短流注壶和双系罐等均与吉州窑酱褐釉瓷同类器型相近似。
吉州窑昕出乳白釉唇口碗、折唇碗和窑床底基以下堆积中伴出的窄唇盏、折唇盏与各地晚唐和五代墓近似。南昌唐大顺元年木椁墓乳白釉唇口碗(《南昌市江西化纤厂发现唐代木椁墓》,《文物工作资料》一九七五年第四期)、南昌碑迹山白釉唇口碗(《江西南昌碑迹山唐代木椁墓清理》,《考古》一九六六年第五期)、江苏扬州五代墓白釉唇口碗、新海连五代墓【吴大和五年】唇口碗(《江苏扬州五台山唐五代宋墓发掘简报》,《考古》一九六四年第一0期)、四川成都磨盘山五代后蜀主孟知祥和【福庆长公主】夫妇合葬墓白釉唇口盏(四川省博物馆陈列展品)、广州唐【大中十二年】白釉碗(冯先铭:《记一九六四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 中的瓷器》,《文物》一九六五年第二期),均与吉州窑乳白釉瓷的器型极相近似。 镑地唐五代窑址所出实物如七里镇窑白釉唇口碗(《江西赣州七里镇窑遗址发掘报告》,《江西文物》一九九一年第二期)、陕西耀州窑五代白釉唇口碗(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品)、河北定窑晚唐和五代白釉唇口碗、折唇碗(《河北曲阳涧磁村发掘的唐宋墓葬》,《考古》一九六五年第一0期),景德镇湖田窑五代白釉唇口碗(《景德镇湖田窑各期典型碗类的造型特征及其成因考》,《文物》一九八0年第一一期)均与吉州窑同类器近似。冯先铭先生在《定窑》一书中曾提到—【从多次调查窑址与发掘所获得的瓷器及标本分析,可以确定曲阳涧磁村烧瓷创始于唐】,【碗身略有弧度,口部外面凸起周边,形似嘴唇,一般称为唇口碗】,这类碗的相对烧造时间是唐代后期,唇口碗五代时仍继续沿用。这一推论对吉州窑上限的断代同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但形制已发生变化,同时又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这一时期的乳白釉有瓜棱腹高圈足菱口碗、褐色点彩钵、器盖、菱口和口碟、莲瓣纹高足杯等。莲瓣纹高足杯为北宋常见物。碗、钵、碟等施釉不及底,底足切削粗涩,形制近似北宋风格,烧造工艺也多具北宋特点。所出乳白釉钵、唇口或卷唇,釉不及底,支钉烧,有褐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似五代至北宋时烧造。形制与德安景佑四年、康定元年和九江咸平五年影青釉钵相似。一九七二年波阳政和元年熊本妻施氏墓影青釉碗(《江西波阳宋墓》,《考古》一九七七年第四期)、江苏镇江【宋光禄卿】章岷墓影青葵口碟(《镇江市南郊北宋章岷墓》,《文物》一九七七年第三期)、江西婺源宋宣和、靖康纪年墓菱口碗、唇口碟(婺源博物馆陈列展品)、江西彭泽元祐五年【大宋易氏夫人】基影青葵口碟(《彭泽北宋墓》,《文物工作资料》一九七三年第三期)。上述器物虽不同于吉州窑乳白釉瓷的胎釉结构,但它们之间的造型仍多有相似之处,可作为断代的借鉴。
南宋时期的乳白瓷有各类碗、盏和粉盒等。这些器物多满釉,釉色莹润,开冰裂细纹,迥纹边凤纹碗和芒口大平底印花碗均与南宋纹样装饰和烧造工艺相同。
元代乳白瓷有各式碗、碟,高足杯和玉壶春瓶等。高足杯、玉壶春瓶和芒口双鱼纹印花碟等,都是元代典型断代器。它与高安元代窑藏高足杯和玉壶春瓶、万年元墓玉壶春瓶、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玉壶春瓶,景德镇湖田窑高足杯、元大都遗址和北京昌平元墓高足杯(《北京昌平汉唐元墓发掘》,《考古》一九六三年第五期)都极相近似。
3 根据目前资料分析,吉州窑黑釉瓷似在北宋时期才开始烧造。从地层依据推断,本觉寺窑床底层下堆积所出遗物全系晚唐、五代酱褐釉和乳白釉瓷,未见一片黑釉瓷。吉安市一件吉州窑黑釉罐也是北宋元丰五年墓所出。但因两宋纪年墓黑釉瓷资料甚乏,准确分期仍有困难。今仅从烧造工艺和施釉技法上作点探讨:
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高圈足唇口碗。弇口碗、菱口瓜棱腹碗、唇口杯、瓜棱腹壶和盆等—类器。菱口和瓜棱腹多系北宋器型风格。弇口碗底足切削较粗糙,施釉均不及底。景德镇五代、北宋瓷也多施半截釉。
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敛口、卷唇、深腹碗、盘,外施黑釉内为白釉。黑釉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壶、鼎炉、杯和器盖等。上述器型如芒口、底足矮内凹,且多施满釉,均具南宋时期烧造作风。
元代时期的黑釉瓷有碗、碟、杯。高足杯、罐和黑釉折沿盆、扁腹壶、鼎炉、镂空炉、柳斗纹乳钉罐等。碗、盏、杯多芒口,器腹斜削,切削较粗糙。彩绘黑釉折沿盆这种造型和装饰为宋代所不见,与元代仿银器作风相近似。黑釉长颈瓶元墓常有出土。各式器盖、乳钉柳斗纹罐等,在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均有发现。荷叶形器盖、半环形小钮均为元瓷盛行的胎形装饰。经分析对比,说明吉州窑黑釉瓷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不同的时期,由于延续时间长,形制和纹饰也略有变化。
4 从南末开始,吉州窑研烧出一种新的白釉彩绘瓷,至元代极盛一时。主要器型有方唇盆和粉盒等。粉盒盖面有的彩书【尹家个】,【粉合十分】。方唇彩绘盆形制与纹样近似宋代磁州窑器作风。奔鹿纹盖罐是典型的代表产品。
元代时期,彩绘瓷从形制到纹样装饰都有很大发展。主要器型有罐、海涛、鸳鸯戏水瓶、折唇盆、杯和镂空乳钉纹薰炉及器盖等。海涛梅竹纹罐与南宋南昌圮年墓跃鹿纹盖罐纹饰风格不同,海涛纹瓶在中国元代沉船中已有发现。其他如连续几何纹、锦地开光图案、乳钉纹、荷叶形盖罐均系元代瓷器典型的装饰风格。折唇彩绘大盆与磁州窑纹样近似,折唇是元代瓷器仿银器的一种作风。
5 吉州临江窑在元代烧造的仿龙泉豆青釉碗、菱口大盘、双鱼印纹碟、荷叶形盖罐和高足把杯等,胎骨洁白,釉汁葱绿润厚,玻璃质感强,转折处显现白色【出筋】胎骨。碗、盘底足内留有红色素胎【血底足】。开冰裂纹。
明代临江窑继续烧造仿龙泉瓷。釉色可分为豆青釉和灰青釉两种,以灰青釉为主。豆青釉瓷有碗和盘、碟、竹节形高足把杯等。灰青釉以碗为主。各类釉瓷底足均未显见【血底足】。釉色灰暗。
6 吉州临江窑烧制各类青花瓷碗、盘、碟等一类器,说明吉州窑在继承磁州窑彩绘技法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研烧出釉下彩绘瓷,更进—步仿烧出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瓷。从造型、纹样和烧造技法推断,青花瓷从明初烧造,沿袭至明末天启年间。这说明吉州窑不愧是江南地区独树一帜的一处综合性瓷窑,不愧是中国古代瓷苑中享有盛誉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综上所述,可以判明吉州窑始烧于晚唐,发展于五代和北宋,兴盛于南宋至元代中期,元代末期永和窑终烧,而临江窑沿烧直至明代晚期衰亡。
吉州窑衰落的主要原因应是封建行规的约束,官商的盘剥,烧造技术因循守旧,产品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瓷土资源匮乏,瓷土质量劣于景德镇,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吉州窑和江西各地名窑一样,在元明时期被挤垮停烧。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承前启后 八体尽能—欧阳询“卜商阳帖册”
[名家名品]承前启后八体尽能—欧阳询“卜商阳帖册”唐欧阳询卜商读书帖页纵25.2厘米,横16.5厘米唐欧阳询皇甫诞碑拓本唐欧阳询九成宫碑拓本唐欧阳询梦奠帖卷纵25.5厘米,横16.5厘米唐欧阳询张翰帖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承前启后 八体尽能—欧阳询“卜商阳帖册”
[名家名品]承前启后八体尽能—欧阳询“卜商阳帖册”唐欧阳询卜商读书帖页纵25.2厘米,横16.5厘米唐欧阳询皇甫诞碑拓本唐欧阳询九成宫碑拓本唐欧阳询梦奠帖卷纵25.5厘米,横16.5厘米唐欧阳询张翰帖
隋唐是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名直接反映了当时的这种文化状况。但唐代的“佛名”较少,人们取名喜欢引经据典,很多名字都出自《论语》、《周易》、《诗经》等典籍。 隋文帝重振礼教人名
隋唐是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名直接反映了当时的这种文化状况。但唐代的“佛名”较少,人们取名喜欢引经据典,很多名字都出自《论语》、《周易》、《诗经》等典籍。 隋文帝重振礼教人名
1试析《荷马史诗》教育意义 [摘要]《荷马史诗》所蕴含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文主义等方面的品质,被古希腊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教育理念。和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 明代在中国陶瓷史上由宋代的百花争艳,经由元代的发展提高,变成了由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当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烧造中心,各地烧造瓷器的名师巨匠先后流向景德镇,而其烧造的先进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 明代在中国陶瓷史上由宋代的百花争艳,经由元代的发展提高,变成了由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当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烧造中心,各地烧造瓷器的名师巨匠先后流向景德镇,而其烧造的先进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q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q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