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

Posted 瓷器

篇首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邢窑瓷器的艺术成就

  一、邢窑的发现

  唐代邢窑白瓷,工艺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文献从各个角度清楚地记录了邢窑瓷器的存在,如李肇的《国史补》为修国史提供资料时谈到它。李吉甫给《唐六典》作注时提到它。陆羽写《茶经》品评各窑生产的茶碗时,将邢瓷和越瓷并提,仔细评论了邢瓷如银似雪的特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瓯》诗中,将邢瓷和越瓷一起歌颂。段安节在《乐府维录》中记录唐人的音乐活动,其中有用邢窖和越窖瓷碗演奏出美妙的乐章元稹的《长庆集》谈到邢瓷。北宋欧阳修等人撰修的《新唐书》在《地理志》中记载着邢州向宫廷贡白瓷。陆羽的《茶经》成书于公元七六一至七六二年,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成书于公元八九四年。新唐书》成书于公元一0四四至一0六四年。不算宋人的书,单看唐人的诗文,上下时间一百三十多年不断地对邢窑瓷有所记载、描写。唐朝人把邢瓷的产地、造型、质地、釉色、社会应用等方面记得很清楚。《新唐书》成书于北宋初期,去唐不远,记载的史实可信。这些都说明邢窑瓷器的存在,影响深远。

  考古工作者一九八一年五月在临城、临城内丘交界处发现二十多处古窑址,找到具有唐代特徵的精细白瓷,其中祁村、贾村、岗头、澄底等窑址有重要研究价值三。临城瓷窑的发现对邢窑考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九八四年内丘县文化局开展大普查,在小马河、李阳河两岸方圆一百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发现北大丰、中丰洞、西邱、新城、永固、南岭、白家庄、吴村、北双流、南双流、冯唐、南关、西阔、老校场等窑址二十八处。发现大量精细白瓷,包括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发现的带“盈』字款的高档白瓷。在地理上临城和内丘的窑址连成一片,是一个巨大的瓷窑生产区,内丘是中心窑场所在地,内丘属邢州,完全符合唐代文献上关于邢窑的记载。

  邢窑位于河北省南部偏西,在滏阳河上游、太行山东麓,是丘陵与平原交汇之所。南起内丘县城,北至临城竹壁水库,南北二十五公里,东西五公里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瓷土,滏阳及其支流水源丰富,丘陵山坡草木茂盛,发展瓷器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邢州志》和存留于陈刘庄的《干佛寺碑记》记载唐代内丘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盛,各地土产、手工产品汇集这里,再运往各地。交通便利,陆路内丘往北连通赞皇、之氏、正定、曲阳、保定、通县、涿县,往南连通邢台、邯郸、安阳、洛阳、长安等重要经济商业重镇,并与丝绸之路贸易通道连接起来。水路,由泜河、李阳河、小马河入滏阳河,改乘大船入子牙河进入天津地区。往北由北运河运往北京、通州。往南由大运河进入长江,瓷器可直接运抵镇江、扬州。经南方水系运往广州、明州(宁波)等海港城市,运出中国,所以亚洲许多国家都发现有邢窑白瓷。

  二、邢瓷的品种和艺术特点

  根据对陈刘庄十四处瓷窑遗址的调查分析,这些窑址生产的青瓷碗、钵、罐类产品,胎体厚重坚硬,浅灰胎,碗有直口深腹小底型、敛口曲腹型,底足较高。这些特点和邺城北朝晚期遗址出上的青瓷器一样。在内丘遗址出土的白瓷双耳罐也有明显的北齐特征。隋至初唐工艺有所提高,尤其白瓷进步很快,盛唐至晚唐白瓷工艺达到高峰,工艺很精,五代时期衰落下来。

  唐代邢窑以白瓷著称,其他品种鲜为人知。其实邢窑白瓷以外还生产青瓷;青黄釉瓷、黄釉瓷、黑瓷、三彩釉陶等品种。

  青瓷,青黄釉瓷、黄釉瓷,早期生产数量较大,釉层较厚,浅灰胎,胎体厚重。器物有罐、盘、钵、碗等。它们都属于青瓷范围,因为施化妆土,烧窑火焰气氛控制不住,出现上述三种釉色。

  黑瓷,有罐、钵、三足鍑等,胎体有细有粗,制作规整,釉层凝厚,光泽度极好。在唐代黑瓷中邢窑黑瓷水平也是最高的。

  酱色釉瓷,火候很高,都是瓶、罐一类粗瓷。

  乳浊釉瓷,即平时说的花釉瓷,在内丘县的河村窑窑址有发现。以罐为主,和河南鲁山、郊县、禹县窑的窖变花釉一样。

  三彩釉陶,唐三彩的重要生产地,在内丘县城周窑址,发现有钵、盘、罐、杯等类器物。

  白瓷,为邢窑主要产品,有粗白瓷和细白瓷之分。粗白瓷有杯、碗、壶、罐、灯、钵等。细白瓷,数量和品种比粗白瓷丰富得多。有碗、盘、杯、狮头形杯、牛头形杯、羊头形杯、盏、盏托、盒子、研钵、执壶、皮囊壶、凤头壶、瓶、罐、镘、鸟食罐、佛鑫(善事泥)、小人、骑马俑、马、、狗、鸭、鹦鹉等。每一类都有很多大小不同的规格与种类。

  细白瓷代表了邢窑最高水平。原料经过挑选,为洁白纯净的优良瓷上。器物造型圆润规整,没有一点厚薄不匀或扭曲变形的现象,诗人歌颂它和越窑一样:“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三底部较宽,圈足较矮,玉璧形,用辘鲈成型,精工修整,一丝不苟。盛唐以后不施化妆土,白釉直接施在胎体上。胎体中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要在一千三百二十度左右才能烧结,釉层洁白均匀,微微闪青,就是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邢瓷类雪”釉质属MR0—CaO—AL2O3系统,可称[镁—灰]釉。

  邢窑白瓷造型端庄,比例准确,线型流畅,显示出大唐盛世的宏伟气魄。各类器物既实用又典雅,把白瓷的素净美、质感美发挥到最高水平,没有任何故作雕琢之气,美得令人陶醉,在社会上受到人们广泛称赞。

  三、关于“盈”字款自瓷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邢州钜鹿郡……土贡……磁器.]邢瓷进入宫廷皇室生活的圈子。唐代长安著名皇宫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带[盈]字款的白瓷器,在内丘邢窑址也出土同样的白瓷器。凡带“盈”字款的白瓷器皿,器型和胎釉都是最优秀的,这是专门为皇宫生产的。进入皇宫后由御库大盈库收藏,供皇帝和皇室人员使用。唐朝皇宫有两个御库,一个叫琼林库,一个叫大盈库,专门收藏皇帝的钱财、绸缎、金银珠宝。诗人白居易作诗揭露贪官污吏作恶多端就写到琼林库,他写道:“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关于大盈库的记载比琼林库更多。唐玄宗时,“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王共为户口色役使,岁进钱百亿万缗,非祖庸正额者,积百宝大盈库”。“肃宗继位,……是时京师豪将假取不能禁,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请皆归大盈库,……自是天下之财为人君私藏……”代宗大历时,青苗钱也输入大盈库。琼林、大盈两库积存缗钱、金银珠宝、名贵瓷器太多,宫廷内外尽知,成为叛臣乱兵抢夺的目标,所以刻“盈”字款的高档白瓷是皇宫御用品。

  四、邢窑白瓷的外传

  大唐帝国是一个国富民强,文化昌盛,经济繁荣,朝气蓬勃的国家。与外国商品贸易十分活跃。《唐六典》等文献记载,唐朝和世界上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西北通过丝绸之路,东南沿海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联系波斯、阿拉伯国家、埃及、非洲北部、东南亚、南亚、非洲东海岸以及日本、朝鲜等东北亚地区。邢窑瓷器和其他各窑系的瓷器加入商品贸易的行列,传播世界,正如李肇在《国史补》上说的“天下无贵贱通之”。公元九世纪上叶以前邢窑白瓷输出不多,有的是来华的友好使者、留学生、僧侣等回国时带回去的。也有中国人到外国公干带出去的。九世纪中叶以后加入商品贸易行列,销售到各国。在日本、朝鲜、泰国、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伊朗、埃及、伊拉克、阿曼等国都有发现。在上述国家发现的邢窑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也很高。邢窑瓷器在国外的发现主要是碗、盘和罐类生活用具,在斯里兰卡发现有邢窑白瓷狮子雕塑品,它精美的艺术成就深受各国人士的喜爱。上述国家的制陶工艺或多或少地受到邢窑工艺的影响。  

  五、关于邢窑的衰落

  邢窑从北朝后期开始生产瓷器,经过隋,初唐得到初步发展。这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半世,到盛唐工艺成熟。盛唐至晚唐一个多世纪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许多优良用具。以精湛的技艺推动着北方陶瓷的发展。五代以后邢窑衰落了,宋代就生产一些粗瓷大碗,昔日的光辉成为历史的陈迹。根据分析,邢窑的衰落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工艺的保守是衰落的主观原因。邢瓷以原料的精炼,造型的精细规整,赢得很高的声誉。生产以生活用具为主,艺术陈设品少,不讲究色彩装饰。唐朝社会是—个多姿多彩、变化很快的社会,邢窑工艺一直变化不大。而学习邢窑工艺的曲阳窑、南方的越窑、长沙铜官窑等瓷窑积极学习波斯、阿拉伯地区的金银器、玻璃器的新颖造型,用金彩、刻、划。镂孔工艺和彩色绘画来美化瓷器,富丽华美,在竞争中占领市场,邢窑逐渐失去活力。唐朝时达官显贵大量用邢窑和越窑瓷器,一到宋朝就变了,选用越窑和定窑瓷器。河南巩县北宋太平兴国时,宋太宗的李后墓出土精美的越窑龙纹盘和定窑凤纹盘,邢窑瓷器一件都没有。说明上层人物的用瓷已经不用邢瓷而用定瓷。

  第二,优质瓷土的枯竭是邢瓷衰落的客观原因。邢窑地区优质瓷土在地表储藏有限。二百多年的盲目开采使之枯竭。深埋的优质土当时无力开采,五代以后细的瓷难以为继。

  第三,当地传说和《邢州志》记载大地震使水路改变。作坊区域水源不足,生产无法精细加工。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久负盛名的贵重瓷器生产和销售都受到影响。

  第四,战争的破坏,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余部在这个地区割据,战争不断。唐政府不能将其连根拔除,封他们为节度使,战争更加频繁,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包括陶瓷在内各行各业都无法正常生产,导致邢窑的衰落。

  第五,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商品流通遭到破坏。包括邢窑在内的手工业产品只能就地销售,当地人没有购买能力,只能买粗瓷大碗,贵重的精细瓷器生产得少,甚至停烧。 一个名窑去生产粗瓷大碗就意味着工艺的衰落。

  注释:

  [一]河北临城邢瓷研制小组:《唐代邢窑遗址调查报告》,《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九期。李知宴:《论邢窑瓷器的发展和分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七卷,一九八六年。

  [二]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省内丘县邢窑调查简报》,《文物》一九八七年第九期。

  [三]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诗,《全唐诗》卷二二,皮日休五。

  [四]《全唐诗》卷四二五,白居易二《重赋》。

  [五]《新唐书》卷五一,《志》四一《食货一》。

  [六]《新唐书》卷五五,《志》《食货》

  [七]《新唐书》卷二五零《朱沘传》

  [八]李知宴:《论邢窑瓷器的发展和分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一七卷,一九八六年。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唐代“盈”字款瓷器的新发现

唐代“盈”字款瓷器的新发现  邢窑是唐代白瓷的代表,以釉色“类银”、“类雪”而著称于世,可与南方越窑烧造的青瓷相媲美。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

传统文化 唐代“盈”字款瓷器的新发现

唐代“盈”字款瓷器的新发现  邢窑是唐代白瓷的代表,以釉色“类银”、“类雪”而著称于世,可与南方越窑烧造的青瓷相媲美。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

传统文化 宋元影青瓷辨识

宋元影青瓷辨识  所谓“影青瓷”,就是宋元之时在南方所生产的一种青白瓷。其实,我国白釉瓷器在隋唐时代就有烧造,至唐代邢窑已达很高成就。发展至宋代,在河北定州达于历史高峰。当时,在南方以景德镇窑为主的一

传统文化 宋元影青瓷辨识

宋元影青瓷辨识  所谓“影青瓷”,就是宋元之时在南方所生产的一种青白瓷。其实,我国白釉瓷器在隋唐时代就有烧造,至唐代邢窑已达很高成就。发展至宋代,在河北定州达于历史高峰。当时,在南方以景德镇窑为主的一

传统文化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兴于晚唐,盛于宋金的河北曲阳县定窑白釉瓷器,以其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并且因河北、山西甚至四川等地都有窑仿

传统文化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兴于晚唐,盛于宋金的河北曲阳县定窑白釉瓷器,以其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并且因河北、山西甚至四川等地都有窑仿

传统文化 寿州窑探秘

寿州窑探秘  陶器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烧的产物,瓷器则是中国创造且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西晋时期,越窑烧制的青瓷已经接近现代瓷器的水平。到了唐代,北方邢窑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的青瓷代表了我国当时南北制

传统文化 寿州窑探秘

寿州窑探秘  陶器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烧的产物,瓷器则是中国创造且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西晋时期,越窑烧制的青瓷已经接近现代瓷器的水平。到了唐代,北方邢窑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的青瓷代表了我国当时南北制

传统文化 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

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  六朝是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自东汉创烧出成熟瓷器后,越窑制瓷业迅速繁荣起来。现已发现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窑址一百二十余处,比东汉猛增三倍多。这些窑址主要分布在上虞曹娥江两岸的丘陵

传统文化 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

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  六朝是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自东汉创烧出成熟瓷器后,越窑制瓷业迅速繁荣起来。现已发现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窑址一百二十余处,比东汉猛增三倍多。这些窑址主要分布在上虞曹娥江两岸的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