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绪论

Posted 陶瓷

篇首语: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绪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福建陶瓷 绪论

  福建陶瓷文化是福建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40多年来的调查发现,福建省境内的陶瓷窑址分布密集,数量很多,可以说仅次于浙江省。

  福建陶瓷文化的发展与脉络究竟怎样?一般说来,近来年的研究成果多偏重于各个窑址的专题研究,而对整个省的陶瓷文化作综合考察较少。笔者拟对福建陶瓷文化的发展概况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教正。

  (一)

  福建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如平潭壳丘头等遗址中,即有陶器出土,文化面貌虽较原始,但这是福建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开端。

  新石器时代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从类型和品种看,早期器物品类,如红陶、灰陶、泥陶、砂陶等已相当齐全。到了晚期,陶器工艺已较进步,无论从制法、造型和纹饰看,都远超过早期的器物,类型较多,特征明显。

  福建陶瓷文化中,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印纹陶,或称为几何形印纹陶器,明显有别于中原等地发现的表面施加彩绘的彩陶和黑陶。当然,福建地区也发现有彩陶和黑陶,与中原等地相比较,却又不完全相同。

  福建印纹陶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商周、春秋战国之际,甚至再晚些时候,被划入南方印纹陶系统。

  (二)

  在福建几何形印纹陶的发展和终止过程中,也孕育产生了釉陶和原始青瓷器。

  釉陶和原始瓷器,在福建省境内的一些遗址中有所发现。如福清东张镇白豸寺新石器朝代遗址上层,就出土了青铜器和原始瓷器。闽北浦城东侧越王山遗址中也采集到几件原始瓷器,一种为浅盘刻划篦纹矮圈足的西周原始瓷豆,这是迄今为止闽北地区浦城县发现的最早的瓷豆。它们的胎体浅灰坚硬,表面施以极易风化剥落的黄褐色薄釉,从造型看应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在闽候昙石山遗址表层采集有少量略晚于东张上层的遗物,如敛口小圈足并有泥钉的原始瓷豆。

  在福建闽南地区,也发现有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而伴出原始瓷器或其他青铜器物的遗存。这些遗址的年代一般较晚,有的可能晚到东周时期。其所反映出来的陶瓷文化面貌,既具有浓厚的本地区的物色,也与福建其他同时代遗址的文化有某些相类似之处。

  福建陶瓷文化发展到商周之际,一方面印纹硬陶普遍烧成和在广泛地使用着,另一方面,釉陶和原始青瓷也在发展中。

  在已发现的秦汉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些数量可观的陶器,如1960年1月,在闽候榕岸庄边山发现的一座西汉初期的墓葬,出土的陶器随葬品中有陶鼎、陶豆、陶壶和陶罐等。从这些陶器的造型特点看,它与中原地区以及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区西汉墓所出的同类器物是很相似的,显然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

  其次,在福州郊区也零星出土不少小口细颈的平底陶壶,这类陶壶,与河南济源泗沟西汉晚期墓葬出土的绿釉投壶相似,在河南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上亦可看到。

  此外,1958年和1976年先后于闽候荆溪庙后山与福州洪塘金鸡山发现两座东汉时期的土坑墓,也出土有陶罐、陶壶、陶灶、陶瓿、陶耳杯、陶香薰等。陶器表面上施有青褐釉,但大部分都已剥落无存。

  近几年来在对武夷山市(旧称崇安县)城村汉代古城遗址的发掘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出土最多的日常生活用的陶器。仅1959年的试掘中就出土陶器188件。1981至1984年的发掘,出土可复原的陶器就有100余件。其中有不少陶器的肩腹部有文字戳印。这些陶器的造型和装饰多与两广(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的战国至西汉前期墓葬中出土的“越系陶器”风格大体一致,是东南地区印纹陶的延续。器形多平底器,少三足器和圈足器。越式器形有瓮、匏壶、罐、缽、釜、提桶等。还有盘、盆、薰炉等汉式器形和仿铜装饰,类似于湘粤江浙等地出土器物。

  由此可见,武夷山市城村古城址的文化因素,具有以越系文化为主的地方物色和风格,同时受到汉系文化的薰陶和影响。

  武夷山市城村古城址出土的建筑材料也具有汉越文化的因素。如瓦当,有汉式的以文字为装饰的“万岁”、“乐未央”、“常乐万岁”,也有不少卷云纹瓦当。这些瓦当的图案花纹,既受中原形制影响,又具浓厚的地方色彩。特别是城址中出土的数量多且具代表性的“云纹箭镞”图案瓦当,在内地不曾见到完全相同者。只是在广东省广州市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出土的“云树纹”瓦当上可以看到相同的作风。陈直先生曾将这类瓦当看成是南方越人特有的东西。

  城村汉代城址出土板瓦,大量的与广东省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第八层出土的板瓦基本相同。两者的凸面均为绳纹,近瓦口处一段是绳纹抹平再压印出宽条弦纹,凹面多布满凸起的圆点纹。

  (三)

  秦汉以后,福建陶瓷在釉陶、原始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瓷器,表明了自魏晋时期以来福建陶瓷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青瓷器大量出现,而且富有物色。这些器物大部分是出自墓葬中的随葬品。

  魏晋以来福建地区墓葬中出土的青瓷器,其种类包括有罐、壶、碗、缽、虎子、盘、碟、杯、羽觴盘、五盅盘、分格盘和博山炉、灯、鐎斗、三足盘、唾壶以及文砚、水注等。此外,还有一些模型,如灶、谷仓等。

  这一时期的青瓷器,从胎釉、造型和纹饰看,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外来的影响,或者来自外地的器物,然而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各省的同类器物相比较,还是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也就是说具有福建陶瓷文化的特点。

  到了隋唐五代之际,福建陶瓷在前代陶瓷的基础上,从总趋势看,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这一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有些器物,如陶俑、怪兽和多咀罐等,是以前所未曾有过的,比较特殊。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某些器物,甚至可以说有相当的一部分器物,还是沿用以前的品种,无多大的变化。

  五代时期,继承隋唐的优秀传统,福建陶瓷也有所创新。如陶俑的制作特别精致,是这一时期陶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一时期,随着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福建陶瓷也开始远销国外。

  (四)

  宋元时期,福建陶瓷文化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时期。建国以来调查发现的宋元时代古瓷窑址就有数百处之多。这一时期,福建陶瓷文化的发展,固然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时手工业的发有密切关系,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与当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兴盛的海外交通与海洋贸易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这一时期福建的陶瓷文化可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

  1、黑釉器的烧造和外销。福建黑釉兔毫盏在全国颇负盛名。它时代早、产品精、质量高、造型特别,不但受到当时社会普通百姓的欢迎,满足斗茶爱好者的需要,也受到当时上层人物特别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青睐,并外销到日本等国家,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福建墨釉器的生产基地,以建阳水吉建窑规模最大,产品最多也最精,胎厚色黑,形制奇特,是宋元时代最富有特征性的器物。除建阳水吉宋建窑外,武夷山星村、福清东张、光泽茅店、宁德飞鸾和晋江磁灶等窑,也都烧造黑釉系统的瓷器。由此可见,福建烧制黑釉器的窑址分布相当广泛,烧造的产品也相当多,是宋至元时期流行的器物。可以说,黑釉器是福建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珠光青瓷”的烧造和外销。福建同安等窑烧造的珠光青资及其对外输出,是宋元时期福建陶瓷文化的另一特色。这种瓷器,器物表面饰刻篦纹,釉色呈青黄。同安汀溪窑是生产这类青釉器,除满足国内需要,特别是“斗茶”爱好者的需要外,还有相当数量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

  生产珠光青瓷的窑址,主要分布于沿海或近海的南安、厦门、连江、闽候、闽清、莆田和仙游等地。闽北山区的浦城、松溪等窑址也烧造类似珠光青瓷的器物,但釉色稍浓或绿中闪黄。

  除上述外,在福建省的莆田、同安、泉州等地区也生产青瓷器。这些青瓷器,有的釉色浅淡近灰,多作碗盘类浅形器,底饰刻印花卉和鱼。有的青瓷在釉色上近似于浙江龙泉窑的青瓷,灰色的胎体要比龙泉器略微粗糙,其产地主要是与浙江接壤的浦城。最有特色的造型是双兽形圆环贴耳瓶等。这类器物作为外销产品,在日本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均有发现。这些青釉器特别是珠光青瓷,不仅仅是一种贸易商品,更重要的是一种中外文化交流的证物。

  3、青白瓷的生产与外销。青白瓷在福建地区也是一种富有特征性的陶瓷产品。已发现的窑址数量不少,仅德化县就发现20多处窑址。福建这类青白瓷的烧造年代,要比景德镇窑晚,并且受到景德镇青白瓷的影响,同时品种地方作风强烈,以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

  福建省青白瓷器的产品以德化窑为代表,胎质细腻,装饰纹样有莲瓣纹、卷草纹、弦纹、鸟形纹等。造型种类有壶、瓶、罐、缽、碗、盘、碟、盏、杯、洗、盒、军持、盅、水注等等。这类青白瓷主要是适应外销的需要而生产的,在国外的一些古文化遗址中有较多的发现,可以说德化窑是我省外销瓷数量最多的一个窑,行销的国家多、地区广。

  类似德化窑的青白釉器,福建其他地区也颇多生产,并且具有福建陶瓷文化的特色。福建烧造青白瓷器的窑址,有泉州、永春、安溪、同安、南安等窑,还有浦城、武夷山、建阳、光泽、建瓯、三明、莆田、连江、闽清、闽候、仙游及漳浦等县。

  及至明清时期,福建陶瓷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这一阶段最显著的标志是德化窑白瓷的生产。早在宋代,德化碗坪仑窑就生产白釉瓷。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便在明代烧造出著名的白釉瓷器。

  到目前为止,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在德化县发现数十处窑址,都是烧造白釉器的,其中尤以岭兜窑、后窑、后所窑、桐岭窑、祖龙宫窑的产品最为丰富,质量也最精美,为明代德化窑的代表。

  德化白釉瓷的釉色滋润明亮,光泽如绢,美如脂玉,被誉为象牙白、牛奶白、猪油白和葱根白,令人爱不释手。明代德化窑生产的白釉瓷器品类繁多,盖盒、盘、碗、杯、瓶、觚、壶、洗、笔筒、水注等日用品和文房杂器,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尤其是德化窑的白釉瓷雕塑,如明代著名雕塑家何朝宗、林朝景、陈伟等雕塑的“释迦牟尼”、“观音大士”、“弥勒”、“达摩”、“罗汉”、“吕洞宾”等,在中国瓷坛上颇负盛名,其中尤以“何来观音”为佳。

  德化窑白釉器的装饰技法,有印法、贴花、划花、透雕。这些技法适应德化瓷土的特性。釉上彩绘瓷器,在清初德化窑的制品中偶有见到,但为数不多。德化窑生产的白瓷,也是以外销为主。其外销范围主要是东南亚各国,以及东非、西欧等地。

  明清时期,福建陶瓷文化出现一种新的瓷类,即青花瓷器。其产区主要集中在闽中、闽南和闽北地区,其中尤以德化、安溪、平和等县青花瓷窑分布最为密集。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多,可以说是空前的。

  德化窑青花瓷器的产品,从器物的种类看,有青花圈点纹碗、吉祥纹青花盘、碟等。这类青花瓷器在国外都有发现,本世纪70年代中期,在海南西沙群岛,也曾发现大量清代德化窑产品,其中有牵牛花纹青花碟、碗、盘,云龙纹青花盘、碗,云凤纹青花碗、云龙火珠纹碗、城楼纹青花碗、佛手纹青花盘、寿字纹碗、半寿纹青花盘、山石花碟纹青花盆等。发掘证明,上述这些产品,是德化窑中的岭兜、石排格等50多个窑的产品。德化窑产的青花瓷器,也远销到东南亚、东非等地。

  安溪、平和等地青花瓷器的产品的碗、盘、碟、瓶、炉、盏、杯、壶、水注等。该瓷系源自景德镇,但其烧造方法如“沙底足”,有其创新之处,具有地方特点。这类青花瓷,也是一种外销产品,外销的范围是东亚、东南亚各国和非洲地区。

  (五)

  综上所述,福建陶瓷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是值得我们加以总结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福建陶瓷文化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

  1、新石器时代陶器和印纹陶的出现和发展,是福建陶瓷文化的基础和先声。

  2、继印纹陶之后,便孕育并出现原始瓷器,而后又出现青瓷(指成熟的青瓷)、青白瓷、黑瓷、白瓷和青花瓷器等各类釉色的瓷器,可以说应有尽有,品种齐全。福建陶瓷文化发展的情况,既符合我国陶瓷文化发展的规律,也具有自己的地方性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福建黑瓷的发生,尽管比邻近省区迟一些,但自宋至元,黑瓷冠绝全国,且远销日本等国,在国外受到高度赞扬。德化的白釉器,从宋代到明代,特别是明代的鹅绒白和猪油白的瓷雕艺术品,誉满海内外,是南方首屈一指的珍品。

  3、福建地区瓷土矿藏丰富,可谓得天独厚,燃料充足,具备了发展各类瓷器的条件。从原始瓷、青瓷、青白瓷、黑瓷、白瓷到青花瓷,都是从本土发生发展起来的。当然,在陶瓷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受到邻近地区制瓷工艺的影响。泉州、同安等地所烧造的某些青瓷,有的称之为“土龙泉”,这应该说是受到浙江地区青瓷或龙泉青瓷的影响。至于福建的青白瓷,其品种和烧造工艺也受到景德镇窑的影响。

  4、福建陶瓷文化,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陶瓷,特别是宋代建阳水吉建窑的黑釉器,元明间德化窑的白釉器和明清时期德化窑、安溪窑、平和窑的青花瓷器的生产,除了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需要外,更有大部分销售到海外去。文献记载以及国外不少古文化遗址中所出土的福建陶瓷标本,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福建陶瓷在福建乃至我国海外交通、海洋贸易、中外陶瓷文化交流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一章 上

福建陶瓷第一章上              第一章来自远古的信息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负山面海。早在一万多年以前,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至迟在6000多年以前,福建的先民已经开始制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一章 上

福建陶瓷第一章上              第一章来自远古的信息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负山面海。早在一万多年以前,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至迟在6000多年以前,福建的先民已经开始制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五章)

福建陶瓷(第五章)             闽国的豪华与气派  从唐末天祐三年朱温灭唐到宋初建隆以前(公元907——959年),中国分裂为五代十国。十国之一的闽国,是河南光州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地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五章)

福建陶瓷(第五章)             闽国的豪华与气派  从唐末天祐三年朱温灭唐到宋初建隆以前(公元907——959年),中国分裂为五代十国。十国之一的闽国,是河南光州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地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三章 上

福建陶瓷第三章上                   汉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据《史记》《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自秦统一中国置闽中郡到东汉末年建安郡的设立以前,福建地区一直是闽越族及其后裔山越人的居住地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三章 上

福建陶瓷第三章上                   汉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据《史记》《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自秦统一中国置闽中郡到东汉末年建安郡的设立以前,福建地区一直是闽越族及其后裔山越人的居住地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二章 下

福建陶瓷第二章下  第三节 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出现并流行于我国商周时代,以往一般被称为釉陶器,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对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测定分析,认为它是我国古代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一种形

传统文化 福建陶瓷 第二章 下

福建陶瓷第二章下  第三节 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出现并流行于我国商周时代,以往一般被称为釉陶器,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对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测定分析,认为它是我国古代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一种形

传统文化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文化的南移和以泉州港为代表的海上贸易的兴起,陶瓷业讯速地发展起来,沿海地区水运发达的县份大都有以烧制外销瓷为主的窑场。明中期开始,以粤港为代

传统文化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文化的南移和以泉州港为代表的海上贸易的兴起,陶瓷业讯速地发展起来,沿海地区水运发达的县份大都有以烧制外销瓷为主的窑场。明中期开始,以粤港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