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

Posted 瓷器

篇首语: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陶器的出现已有8000年的历史,它对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影响。也是中国进入文明史的象征。郑州商代原始瓷器的烧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生产瓷器最早的国家,施釉工艺是一大创新。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现的白瓷,对研究我国白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白瓷的诞生,为后来各种釉下彩、青花、釉里红、三彩、斗彩、粉彩等五彩缤纷的彩瓷开创了先河。现就河南陶器的出现,商代原始瓷的创烧,北齐白瓷的诞生,隋唐瓷业的勃兴及其宋元时期瓷业的繁荣若干问题论述如下,以就教于诸方家。

  一、陶器的出现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标志,也是我国古代科学上开创的第一篇章,同时又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地区的古代陶器,首先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即新郑裴李岗文化,经碳十四测定和树轮校正,其年代距今已有近8000年的历史,当时的陶器,属于初创阶段,具有明显的原始特点:造型简单,火候较低,少装饰,平地堆烧到封泥烧,后来发展为半地下式的横穴和竖穴窑,便于保温,随之质量也相继提高,终于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河南仰韶文化的彩陶,以精湛的艺术驰名中外,而河南各地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更是以轮制精细,器表漆黑光亮而著称。

  二、郑州商代原始瓷器的创烧

  冶铸青铜炼炉的创制和烧陶窑的不断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影响。为进一步烧制出温度较高的白陶和原始瓷器创造了条件。据考古发掘资料获知,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郑州商代中前期,距今已有3500年左右,终于创烧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釉的发明与使用是一大创新,为我国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除河南外,在黄河中上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河北、山东、山西、安徽、陕西、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商代中晚期遗址相继有所发现。

  郑州商代原始瓷器的基本特征:灰白色的胎体是高岭土制成;器表内外均施一层透明玻璃质薄釉,具有不吸水性;经测定火候高达1200℃以上,器表釉釉色青绿,呈现明亮的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硬度较高,扣之声清越。

  釉的发明与使用,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必备条件。根据化学分析,当时的釉多是石灰釉,CaO(氧化钙)的含量都在16%左右,个别的也可能高到20%,可能都是用石灰粘土配合烧制而成的。并且含有一定数量的铁质,所以釉中也含有2%左右的Fe2O3(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烧制,则呈青色或青绿色。

  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表有的拍印有与印文硬陶相同的纹饰,施釉不太均匀,有流釉现象,原始瓷的制作也有少数是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随着商王朝统治势力的加强,除了精美的青铜器满足奴隶主的需要,原始瓷器也成了当时的名贵产品。

  三、安阳北齐白瓷的诞生

  我国早期的瓷器,因为所有制瓷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分。这些含铁的坯料釉,经过还原烧成,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青色调。古代制瓷匠师认识了青釉的呈色原理以后,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干扰,成功的控制了胎釉中的含铁量,从而发明了白瓷(反之加重铁釉着色,就会烧成黑色),这标志着制瓷手工业的又一飞跃,是陶瓷发展史新的里程碑。

  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首次发现了北朝的白瓷。这批早期白瓷的明显特点是“胎料经过淘洗,比较细白,没有化妆土,釉层薄而滋润,仍普遍泛青,釉厚的地方呈青色,可见是青瓷的渊源”。和隋代白瓷相比,显然不够成熟,属于早期创烧阶段。

  这批白瓷的造型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造型与北朝的青瓷大致相同。其中三系罐与平山县崔昂墓出土的莲瓣罐很相似,由肩至腹部堆塑成宽肥的莲瓣,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淡黄褐色。说明含铁量仍然偏高,火候偏低。

  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十三件瓷器中,白瓷仍为主流,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统计,潼关以东地区,在公元6世纪中叶以后,是我国北方制瓷手工业的中心,白瓷是在这个时期这一地区青瓷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974年河南安阳市北安阳桥洹南之滨发现的“相州窑”址,其上限到北齐时期,继承了魏晋青瓷工艺技术的成就,到北齐时期,开始形成新的流派。

  安阳古称相州,地近邺城。相州窑的发现,不仅证实以往殷虚卜仁墓、张盛墓、宋循墓所出土的瓷器系瓷窑的产品,而且在该窑址发现了与贾壁村窑早期相近的瓷器和窑具。因此相州窑煤烧造瓷器最早年代,可以上溯到北齐时期,所以濮阳李云墓和安阳范粹墓出土的瓷器,就有较大可能为相州窑烧造。

  四、隋唐以来瓷业的勃兴

  隋唐以来,由于政治的统一,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合流和交融,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烧造工艺技术也不断提高,窑炉结构比魏晋时期也有明显改进,窑室不断扩大,以增加窑室的容量,烟囱也由单烟道向多烟道,即烟道式向烟室式发展,这种设置的特点:抽力加大,窑温升高便于控制。

  还有一种窜窑,即三个单窑连成一体,中间相通,中无隔壁,前有三门,三个火堂,后壁置几股明烟道,窑室容量大,三个火膛,同时烧火,既便于提高窑室温度,节约燃料,又能缩短烧成时间。

  白瓷经过北齐创烧,到了隋代更趋于成熟。隋代的白瓷,更加洁白,有的为了不露胎,胎釉之前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施玻璃质透明釉,这样更加细润,还有的在器物或人俑的眉须、服饰相关部位点上黑彩,不仅使人俑神采奕奕,而且还显得黑白分明,美观大方。

  模印花是隋瓷中一种常见的装饰技法,在胎上先印出凸凹不平的暗花纹,再施釉入窑烧制,因而显示出釉下花纹,常用的纹样有:草叶纹、朵花纹、几何纹,其次还有划纹、莲瓣纹、卷叶纹、波浪纹等,还有一种贴花,即先塑成附件,用泥浆粘附在器胎表面,然后施釉入窑烧制。

  隋瓷的制作,原料加工精细,胎质细密紧致,黑点较少。在造型上也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秀气精致,特别在烧制时,采用了与瓷器同样的原料做成的支烧窑具,制作规整,质地细腻,在窑室受到高温焙烧时,窑具与瓷坯的膨胀及收缩系数完全一致,这样大大减少或避免了瓷器的变形,是隋代制瓷工艺的一大创新。

  唐代的瓷业蓬勃业起,工艺水平也有进一步的提高,瓷区也相继扩大,在我省的豫北、豫西和豫西南部均发现有唐代瓷窑遗址。这些窑口生产的瓷器,不仅种类多,造型丰满,而且釉色艳丽,各具特色,并形成了不同的窑系,唐代的瓷器,除了青瓷、白瓷,还有黄釉、黑釉、花釉、绞胎,珍珠地划花,及其瑰丽多姿彩色缤纷的唐三彩等。

  唐代对白瓷的烧制要求,对其白度要求更严,多数采用先上一层白色化妆土,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达到其胎白釉润,光洁纯净的程度。

  据测定,河南巩县窑,唐代白瓷釉所含的Fe2O3(三氧化二铁)为0.57%,比宋代定窑白瓷釉的0.96%还低,这是值得重视。足以说明巩县白瓷的选料配方及其烧成工艺都是相当成功的。

  花釉瓷是唐代的又一代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有的规则,有的随意,由于大都装饰在深色釉上,显得典雅清新,形成雨丝状的变斑,几乎与宋钧窑变斑相似,故有称之谓“唐钧”。鲁山段店唐代的花瓷及茶叶末釉,乃钧瓷之源,汝瓷之本,既为宋代钧窑铜红釉窑变斑开创了先河,又为北宋汝瓷天青釉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绞胎瓷也是唐代瓷业的一个新工艺,所谓绞胎,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泥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类似木纹的纹理。绞胎瓷的造型一般为碗、杯、三足小盘和长方形小枕等。小巧秀丽,耐人寻味。枕多为长方形,为晚唐和五代所流行的式样。其制法大体是把制好的绞胎坯泥,切成薄片,然后粘合成形,为了节约绞胎用料,瓷枕先用三分之二的素胎成型,然后贴附三分之一的绞胎于表面。像木器包镶一样,不失绞胎瓷的艺术效果。

  关于烧制绞胎瓷的窑口,根据考古调查表明,这类产品在巩县窑和登封曲河窑均有发现,并还发现有素烧片,可见系经过素烧和复烧两道工序二次烧成。

  珍珠地划花,乃密县西关窑首创,然后传播到登封曲河窑并有了较大的扩展,这种装饰技法是把唐代金银器上的錾花鱼子纹装饰运用到瓷器上,形成珍珠地划花,这也是密县西关窑在瓷器制作上的一种创新。

  唐三彩是用高岭土作胎,经过素烧之后,再用铜、铁、钴、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呈色剂,施在器物的表面,再入窑烧造,经过800℃的温度烧制而成。唐三彩是由黄、绿、白三色为基调。一般釉色呈绿、浅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目前发现唐三彩的窑口有河南县黄治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等,河北内丘邢窑等。

  据文献记载,后周世宗黄帝钦旨建立御窑、(史称柴窑)为宫廷烧造瓷器,其产品质量更胜一筹。文献记载柴窑产品的特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也称“雨过天晴”器,其釉薄如纸,滋润细腻,器表有细小开片,技艺精绝,方诸窑之冠。唯柴窑产品有限,传世更少,曾有“片柴值千金”的传说,柴窑的窑口尚未确定,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发现。

  五、宋元时期河南瓷业的繁荣昌盛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到了宋代终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北宋(960~1127年)年间,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改进了农业技术,推广了谷物品种,经济得到了恢复,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陶瓷手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官窑建立,民窑四起,各窑之间相互竞争,著名于世的五大名窑中的汝、官、钧窑就在河南境内,这些窑口的先进技术和传统工艺传播各地。使河南省瓷业生产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北宋是河南瓷业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居于重要的位置,品种多样,造型新颖,装饰丰富,独树一帜,颇具有地方特色。 由于各个窑口工艺技术的差异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形成了不同的窑系和类别,就目前河南各地窑口和产品的不同,大体可分为:钧台窑和钧窑系;磁州窑与磁州窑系;黑釉与河南天目瓷窑系;河南宋三彩与宋加彩等。

  不同窑口的品种各具特色,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钧窑以铜红釉的烧制成功,窑变美妙,色彩缤纷而闻名,汝瓷乃以铁的还原,呈雨过天晴色,胎质坚细,釉层蕴润,青色淡雅而著称,河南磁州窑系的作品,普遍上化妆土,粗料细作,器表富于装饰,其绘画内容常见有花、鸟、虫、鱼,风景图案,人物故事等,颇受民间喜爱;河南天目瓷,则以釉色光亮漆黑,彩斑花卉纹样奇特,独具风格,更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斗茶风尚,河南的宋三彩与宋加彩,色泽鲜艳,图案新颖,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北宋末年,宋金对峙和金元战争,曾对河南陶瓷有一定影响,然战乱之后的中原大地,由于宋代各地著名窑口的影响,又进而恢复生产,尤其各地仿“钧”之风曾风靡一时,磁州窑系的铁锈花,白釉上加红绿彩,都有较大发展,不仅继承了宋代的工艺传统,在绘画装饰技法上又有所创新。据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河南各地的窑口,金元时期生产瓷器的主要品种计有:白瓷、白地黑花、铁锈花、黑釉、酱釉、青釉及其绿彩等,都直接继承了北宋时期的工艺传统,尤其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金元时期则竞相仿制,既保持了宋钧的传统瓷艺,又具有其明显的时代风格。

  综上所述,河南古代陶瓷,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枝鲜艳的奇葩,而各地窑口的工艺技术和装饰艺术又独具风格。特别随着科技的开发与应用,对陶瓷生产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河南古代陶瓷的光辉篇章,也是物技发展的必然结晶。科技的发展,为陶瓷的振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河南古代陶瓷,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手抄报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

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手抄报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

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手抄报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

传统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河南陶瓷文化博大精深,钧瓷、汝瓷、官瓷等历史名窑闻名海内外,唐代洛阳三彩声名远播。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各类陶瓷艺术空前繁荣,钧瓷、汝瓷、三彩、绞  胎瓷等都多次作为国

传统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河南陶瓷文化博大精深,钧瓷、汝瓷、官瓷等历史名窑闻名海内外,唐代洛阳三彩声名远播。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各类陶瓷艺术空前繁荣,钧瓷、汝瓷、三彩、绞  胎瓷等都多次作为国

文史百科 河南中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河南中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研发制造的重工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以研究、生产、实践、改进、再生产、再创新为不懈动力,促使企业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高速发展。企业位于郑州市中原路,占地55000平方米,

传统文化 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

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   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钧瓷造型艺术的审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研究,项目编号:082400451700  自古中国就是以陶瓷见长,陶瓷与人们的

传统文化 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

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   2008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钧瓷造型艺术的审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研究,项目编号:082400451700  自古中国就是以陶瓷见长,陶瓷与人们的

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辨伪

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

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辨伪

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