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

Posted 武昌

篇首语: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

  “火照”,又称“火标”、“试片”、“试样”或“试火板”,俗称“照子”。顾名思义,它是窑炉内火候、温度的“照子”或标样试片。由于陶瓷制品(坯件)装入窑室后即时封闭窑门焙烧,因此窑炉外窑工匠师看不见炉内器物坯件的烧成情况,对炉温、火候难以掌握,器物坯体生、熟难度,于是窑匠在长期烧窑的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这种既简易有效、又科学实用的测试窑具-“火照”。它相当于现代烧窑用的测温三角锥和测温仪器。

  我国瓷窑及瓷器产品的历史悠久,从商代的原始瓷起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若以东汉时期烧制的真正瓷器计算,也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古代瓷窑遗址分布神州大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在中国已发现有几千处古代瓷窑遗址。在唐、宋时期,我国瓷器手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官窑辈出,民窑林立,并烧制出各种各样精致的瓷器产品,这都与“火照”的发明、创造和使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火照”虽小,却在瓷器烧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予以深入分折探讨。切不可低估其在瓷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绩。但是,以住人们对它的研究确实不够,甚至不屑一提,故有关“火照”的出土情况、制作、造型、胎釉及其功能等等,在已发表的古窑址调查、发掘报告中,或是在古陶瓷专题论文里几乎没提到它,既未作详细记叙,也没有专著论述。有的虽然记述却嫌简略,而更多的却是片言只语,或仅廖廖数字记录其名称,这现象颇令人失望。也许人们对它的妙用不太了解,或许以为火照这种小东西无关大局,无多大研究价值,不必小题大做,以免影响报告、论文的质量。或许还有其它什么缘故?但是笔者仅从武昌县青山Y1、Y2两座宋代龙窑发掘出土的一批“火照”中,发现“火照”出自不同层位、不同炉段(窑位),并由不同的坯体器物切割而成,并且代表不同的型制、胎质和釉色。另外,纵观其它窑口出土的“火照”,发现其形制、胎釉等皆与武昌青山窑的“火照”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且其内涵十分丰富,不是研究者想象的那样简单或无关紧要。根据上述现象,笔者深受启迪,由此而写此拙文以求教于方家。

  武昌青山瓷窑遗址发掘出土的“火照”,据初步整理统计:完整、基本完整及残缺者有百余片,分别出自不同地层及不同炉段(窑位)。它利用上釉后而残损的不同瓷器坯体的关键部份(指器物的口沿及腹片)切割而成。其形状可分为梯形、多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四种:

  Ⅰ.梯形“火照”7件(片)利用破损的瓷碗、盘和瓜棱执壶之类的坯体口沿切割成“回”形的试片,一般保留口沿的一边为上端,且稍宽,与其相对应的腹壁为下端,略窄,两边斜直下收,形似倒置的梯形,中间或偏上端的中部挖一圆形小孔或一椭圆形小孔;带口沿的上端有釉,另外三边均留有切割的痕迹、无釉;胎青灰、灰白、灰褐、青灰泛黄等多种,胎质致密,有的夹有少许杂质;釉呈青绿、青灰或淡青灰等色;试片大小各异,厚薄不匀,有的长4.7、上宽3.7、下宽2.9、胎厚0.2-0.25、孔径1.1厘米(标本WTQY1④-140);有的长4.5、宽3.5-2.7、胎厚0.2-0.4、孔径1-1.3厘米(标本WTQY2T67·②:38);有的长4.1、宽3.2-2.4,胎厚0.2-0.3、孔径1厘米(标本WTQY2T61·①:85);还有长3.7、宽3-2、胎厚0.3、孔径0.8厘米(标本WTQY2T61·①:86);另有一件长5.5、宽4.3-1.9、胎厚0.15-0.3、孔径0.9厘米,该试片左下角略残缺,但较特殊,在其右上角和下端中部各刻划有“×”符号,可能是记数符号(标本WTQY2T61·②:35)。此外,尚有用瓜棱执壶破损坯体腹部切割成梯形火照,胎灰白,青绿釉泛黄,残片3.3、上宽4.2、胎厚0.25-0.4、孔径0.9(标本WTQY2T77·②:53)。最大一件长7.2、宽3.9-2.5、胎厚0.2-0.35、孔径1.1厘米(标本89WTQY1④·138)。

  Ⅱ.多边形火照1件,用破损的瓜棱执壶腹部切割、改做而成,近似五边形。胎灰白,釉呈青绿色泛黄,最大边长3.2、短边长1.1、胎厚0.4、孔径1.2-1.4厘米(标本WTQY2T70·②:109)。

  Ⅲ.长方形火照1件,利用破损碗坯切割,改做成长方形试片,其胎质灰白,上下边平行,左右边对称,长5.6、宽2.2、胎厚0.2-0.4、孔径1.0厘米(标本WTQY2T120②:281)。

  N.不规则形火照1件。系用破损的瓜棱执壶坯体腹部切割、改做而成,形状不规则,有的近圆形,有的近“八卦”状,胎灰褐、致密,有少许杂质,釉色呈青绿泛黄,周边有切割痕迹,断面无釉,有一裂缝,其长、宽各4.6厘米左右,胎厚0.4-0.45、孔径1.5厘米(标本WTQY2T84·②:108)。

  综上所述,武昌县青山窑火照的主要特征为:一、利用该窑口制造的相对应的已上釉却破损的器物坯体(如碗、执壶)切割改做而成,并与该类器物同时装进窑内,置于相应的炉段(“火照”一般放在窑眼内的窑床上)焙烧。这一现象反映出窑膛内火候不一,器物也是根据受温的强弱来置位的,这已被窑膛内出土的产品所证实。如武昌青山窑Y1炉膛内遗留的残壶片(此窑中这类器物为大),就是出自火候较高的窑部位。二、火照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发现的“火照”有梯形、多边形、长边形和不规则几种。它们因形制不同,以示区别;因厚薄不一,以示受温高低。三、火照的胎质、釉色和纹饰,与用来切割、改成的同类器物相同。武昌青山窑址第1、2号窑的火照,其胎质坚密,以青灰色为主,也有灰白、灰褐色与青绿色等,施青釉和青白釉,有细开片纹饰及部分素面,此现象的出现有可能是自身瓷胎的成份含量不同,受温不一,胎、釉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等因素所致。四、武昌县青山瓷窑出土的大量火照,证明当时窑工匠师具有较高的烧造技术水平和掌握火候、炉温、控制火焰,测检瓷器玻化的能力,从中可了解到当时瓷业生产的繁荣景象。五、武昌青山瓷窑有部分“火照”刻有符号,推测是作为区别不同类别的目的记数符号。六、武昌青山瓷窑是五代末至北宋早、中期的民窑,该窑口出土的火照,以实物证明我国在这一时期已普遍使用“火照”,并用其价验窑炉内温度、器物烧成情况和瓷器玻化的程度。由此看来,“火照”的发明,还应比该窑的时代为早。以往在烧窑的过程中,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匠师毕竟人数有限,这样一来,会直接影响到瓷窑手工业的发展。自从发明和使用火照后,陶瓷业的面貌大为改观。纵观我国陶瓷历史,特别是在唐以后、北宋时期瓷业迅速发展,官窑扩展,民窑兴盛各窑口的瓷器产品精巧非凡,就如百花争艳,把我国瓷业生产推向新的高峰。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还是景德镇窑或各地民窑,其产品造型、胎釉至纹饰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与火照的推广、普及密切相关。因为使用火照测定、检验窑炉内的火候和温度高低、器物玻化程度、烧生或烧熟的情况是较准确的,所以借助于“火照”后只要有一定烧窑经验的窑工即可独立承担烧窑任务,从而扩大了烧窑工匠的队伍,促进瓷业大发展。当时窑工们利用破损器物坯体切割,改做成一定形状的试片,然后与器物坯件一块装入窑室内焙烧,一般置于“火眼”下的窑床平放或竖插在匣钵内的沙中,当窑炉烧到一定的时间、温度,也即“窑事将毕,器不可度”之时,窑匠们就用铁钩从“火眼”(或叫“窑眼”)伸进炉内,把火照钩出来观察、测定、检验,看瓷器是否烧熟。“若坯片孔内皆熟,则窑渐陶成,然后可歇火。”烧一窑炉瓷器需要观测、检验多次。每次仅取一片“火照”进行观测,以便决定能否停歇火,当“火照”坯片、孔内断面已瓷化、烧熟,则一窑瓷器遂烧成,可立即停火;不过“火照”属一次性的使用物。宋代各地窑口在烧窑过程中都普遍使用火照,不仅北方磁州窑使用,东南沿海的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皆使用,闻名遐迩的景德镇湖田窑同样使用“火照”,广东潮州笔架山窑也使用“试样”。汝窑同样使用火照,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昌青山窑同样使用火照,就在古蜀地的彭县瓷峰窑也使用白瓷“火标”,重庆涂山窑还使用“弯头三角锥”(详见附表)。“火照”普及使用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上述列举的部分窑口分布于东、西、南、北、中各地,分属白瓷、青瓷和青白瓷三大瓷系,既有官窑,也有民窑,即有北方馒头窑,也有南方“龙窑”,可见火照使用之广,作用之大。“火照”以其科学、简易不拘于条件限制而实效著称于世,延续使用千余年而不衰,直到现在,有些地区民间烧窑时仍采用这种观察办法。达到检测的目的。用这个“小不点”东西却能解决在窑外无法观察,而要准确掌握窑炉内瓷器烧成与否的难题。为我国瓷业迅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火照”刚问世之时,既无测温计,也无测试炉温的仪器,更不可能有现代先进的遥测式温度仪。因此,古代检验窑炉内瓷器瓷化和烧成情况全靠这些不显眼的“火照”,它关系到每一窑瓷产品质量的优劣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部分瓷窑出土火照对照表

  瓷窑名称             火 照 形 状 特 点          时 代

  江苏宜兴涧潈窑 从该窑产品坯体上切割下来的弧形泥条,

         估计是被置于窑内与产品同时焙烧的“试样”。     唐代中、晚期

  四川

  彭县瓷峰窑   用碗壁分切成几块长方形,三方断面无釉,中挖一圆孔,

        系白瓷“火标”(即火照)。              五代至北宋初

  湖北

  武昌县青山瓷窑 以破损的碗盏、盘和执壶等坯体切割、改做而成,

         有梯形(最多)、多边形、不规则形与长方形(少量),

         中挖一圆或椭圆形。             五代至北宋早、中期

  河北

  磁州观台窑 用器物坯体切割成梯形“试片”,中间挖一圆孔。    北宋

  河南汝窑     以器物坯体切割成“三角形”试片,上宽下窄,上端

        穿孔(圆孔)、有釉,下部无釉;还有试火棒,上端

        有釉,下端无釉。                 北宋

  广东

  潮州笔架山窑  用器物坯体切割成“三角形”(注:应为“梯形”或

        “四边形”),影青釉与青釉,试片中有一圆孔。    北宋

  浙江

  龙泉山头窑  以碗胎制成多边形,中间挖一圆孔,施青釉或用整碗在

       其腹壁中间挖两个圆孔,以此做为试火碗。        北宋(中晚期)

  福建省

  德化盖德碗坪崙窑 用碗胎制成“梯形”或“多边形”(四边形)试

         片(火标),上宽上窄,上端穿孔,挂青灰釉或

         白釉泛黄;还有环形火标,断面呈方形,影青釉。   北宋晚期至南宋

  四 川

  重庆涂山窑 弯头测温锥前端似锥状,后端呈弯头形。有的全

         无釉,有的前端有釉。               北宋至南宋末

  “火照”是何时发明使用呢?对此我国古陶瓷界众说绘纭,有的说宋代开始发明使用“火照”,有的认为金、元时期才使用火照,有的说北宋时发明和使用火照,还有的认为唐代就已经发明了火照。笔者以唐代始发明并使用火照为是。主要根据是古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据周世荣先生证实:唐代长沙窑出土了“火照”。笔者还请教蒋忠义、杜葆仁两位先生,他们一致肯定陕西唐代耀州窑出土过“火照”。不过以往两处窑品调查、发掘简报均未记述。另外,从已公布的古窑址考古材料中也可得到确证,如江苏宜兴涧潈窑出土的“试样”(即“火照”)实物(见上表),报告云“出土一些从产品坯体上切割下来的弧形泥条,估计是被置于窑内与产品同时焙烧的”试样(即火照)。该窑的时代系唐代中、晚期。可见,至迟到唐代中期已经发明了“火照”,并应用于陶瓷生产中,而两宋时期是“火照”推广、普及的鼎盛时代,金、元、明、清各朝,火照仍广为使用,经久不衰。直到近、现代,由于测温仪器的发明和应用,“火照”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逐渐退出陶瓷窑业舞台。

  随着中国古陶瓷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研究,必将有更多的古窑址或新窑口重见天日,也必然有更多的陶瓷产品问世,而更早的“火照”也可能破土而出,我们期待着早于唐中期的“火照”实物和资料的问世。到那时,我们将乐于再来修正发明火照的年代结论。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火照”探微

“火照”探微  在数千年的瓷窑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发明了许多烧造瓷器的先进工艺技术与科学方法。“火照”的创造和使用是其中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中国古瓷窑考古材料证明:“火照”的发明普及,在唐、

传统文化 “火照”探微

“火照”探微  在数千年的瓷窑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发明了许多烧造瓷器的先进工艺技术与科学方法。“火照”的创造和使用是其中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中国古瓷窑考古材料证明:“火照”的发明普及,在唐、

传统文化 青白瓷窑场纵览

青白瓷窑场纵览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

传统文化 青白瓷窑场纵览

青白瓷窑场纵览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

传统文化 我国著名瓷窑地及特征

我国著名瓷窑地及特征  邢窑——唐代胎质细洁、釉色白润。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邛窑——隋代至宋代,唐尤为著名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今四

传统文化 我国著名瓷窑地及特征

我国著名瓷窑地及特征  邢窑——唐代胎质细洁、釉色白润。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邛窑——隋代至宋代,唐尤为著名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今四

文史百科 武汉有哪些历史遗迹和著名景点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简称为(武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等,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

文史百科 武汉有哪些历史遗迹和著名景点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简称为(武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等,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

文史百科 武汉有哪些历史遗迹和著名景点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简称为(武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等,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

文史百科 杜牧《赤壁》的写作背景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