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
Posted 笔筒
篇首语: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家点评]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另面)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另面)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里内)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底足)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细部)
明 竹雕诗画纹笔筒(细部)
明竹雕诗画纹笔筒,高13.5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1.5厘米。此笔筒壁为楠竹截下的竹筒制作,壁直,口部与足部微微外撇,呈竹筒天然形态。底部为圆形木质板镶嵌其中。外壁打磨精细光洁,细看可见直细纤维的竹纹,通体红中泛黑,给人历史沧桑感。笔筒亦称做笔海,《红楼梦》第四十回里说:“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笔筒外壁上以通景的方式,刻绘了一幅高士松下奏琴图。深山林中,云烟缭绕,鹤啼鹿鸣,山野中绿肥红瘦,松树枝叶繁密,桃树也结满桃子,时间当为初夏,在松树下、桃树旁,一位高士盘地而坐,童子抱琴正欲献上,正所谓“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看来高士欲在山林之中高奏一曲。
整个画面无论人物动物,抑或树木山石,皆根据天然造型,采用浮雕的技法,凹凸不平地塑造出逼真的神韵。其效果真乃刀工苍秀,独具一格,艺术品味丰富,耐人寻味。整体构图也是严谨、繁密。
在西学未进之前的中国,琴是士大夫及以上阶级的必习之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传统人文精神之化身,伯牙之琴可以交友、相如之琴可以传情、孔明之琴可以退兵、更有七贤隐居竹林日夜奏琴以示清高情怀。文人弹琴,既为象德修身,亦为经世济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精神当为琴之魂魄。
相关参考
[专家点评]明教坊伎乐图笔筒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 笔筒的出现大致在明代的中、晚
[专家点评]明教坊伎乐图笔筒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明竹雕教坊伎乐图笔筒(另面) 笔筒的出现大致在明代的中、晚
[专家点评]清竹雕白菜笔筒 清竹雕白菜笔筒,封锡爵作高17.3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2厘米。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
[专家点评]清竹雕白菜笔筒 清竹雕白菜笔筒,封锡爵作高17.3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2厘米。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
[专家点评]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高12.2厘米,筒径6.2厘米。 笔筒圆体,三矮足。器表浅浮雕山水人物:云气缭绕之间,现出山岩高峻,崖岸平旷,溪水潺潺,松竹掩映。有柴扉半掩,门
[专家点评]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高12.2厘米,筒径6.2厘米。 笔筒圆体,三矮足。器表浅浮雕山水人物:云气缭绕之间,现出山岩高峻,崖岸平旷,溪水潺潺,松竹掩映。有柴扉半掩,门
[专家点评]清竹雕镶口留青山水笔筒清竹雕镶口留青山水笔筒(拓面) 这件清中期竹雕镶口留青山水纹笔筒,高13厘米,口径9.9厘米。留青法刻山水界画于笔筒一周,画面上树木成林,山水秀丽,留青的浓淡不同,
[专家点评]清竹雕镶口留青山水笔筒清竹雕镶口留青山水笔筒(拓面) 这件清中期竹雕镶口留青山水纹笔筒,高13厘米,口径9.9厘米。留青法刻山水界画于笔筒一周,画面上树木成林,山水秀丽,留青的浓淡不同,
[专家点评]清中期竹雕白菜圆笔筒 清中期竹雕白菜圆笔筒,高11.5厘米,直径5.8厘米。 笔筒圆体,较纤巧,三矮足。通体以去地浮雕法表现纹饰,故口边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倾侧的白菜一棵,叶片翻卷,又
[专家点评]清中期竹雕白菜圆笔筒 清中期竹雕白菜圆笔筒,高11.5厘米,直径5.8厘米。 笔筒圆体,较纤巧,三矮足。通体以去地浮雕法表现纹饰,故口边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倾侧的白菜一棵,叶片翻卷,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