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于阗采玉图玉山
Posted 于阗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于阗采玉图玉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家点评] 于阗采玉图玉山
“于阗采玉图玉山”玉山,是用新疆和阗所产的青玉琢成的。玉质细腻光润,雕琢精湛,巧夺天工,极富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件玉山高12、宽20.1厘米、厚8.2厘米,重2655克。器形整体呈山形,巧妙地雕琢描绘采玉工采得玉石的情景。玉山正面分为三层。顶层为伞形乳石状,底层为阶梯和急涌的流水,顶层与底层的中间部位山石卓立如锋,通体叠嶂峻险。中层以镂雕和深浅雕等手法琢成悬崖绝壁数处,4个采玉民工由神秘的洞穴中走出。其中,有2人各双手怀抱一块椭圆形玉料疾步在前,后面两人则用扁提肩抬着一块硕大的玉料。4人相互观望,似在互相诉说着采玉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脸上露出醉人的笑意。玉山底部略平,光素无纹,阴刻隶书“于阗采玉诗”一首:“于阗采玉春后秋,用供正赋输皇州,奚者卞和识琳球,邮致正值金阊游,专诸巷中多妙手,琢磨无事大璞刻,古来记载真伪半,爱者欲其生,恶者欲其死,如是雌黄,唇吻分 算。”台下有篆书“乙酉春御制“年款(1789年)。
新疆和田(古时称”于阗国“)是中国重要的玉材产地之一,历来是制玉工艺用材的主要来源。在清初,平定了西北地区的动乱,打通了通往西域之路,新疆和田玉源源不断地流进中原,促成了乾嘉时期琢玉发展的高潮。这一时期制玉工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题材广泛,造型奇特,形态逼真,富有生机。于阗采玉图玉山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器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点评:何洪源
相关参考
(地名)又名于殿,于填,于遁,谿丹,屈丹等。梵语瞿怚萨那Kustana,译曰地乳。今Khotan,和阗地也。离车族由尼波罗纵断西藏高原于此处建国,为大乘所行之地,东来之经典多经此地而来,西域记十二记
(地名)又名于殿,于填,于遁,谿丹,屈丹等。梵语瞿怚萨那Kustana,译曰地乳。今Khotan,和阗地也。离车族由尼波罗纵断西藏高原于此处建国,为大乘所行之地,东来之经典多经此地而来,西域记十二记
专制主义制度从建立之始就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作用。秦始皇滥用其权力,使千百万人民深受暴政之苦,步其后尘者比比皆是。专制主义的核心是人治,一切听命于最高统治者,他享有神圣的尊严和权利。皇帝的权力几乎是无限
第十章于阗——迷雾中的美玉之邦于阗就是和田。公元前3世纪,东土移民1万余人来到于阗河下游,不久阿育王宰辅耶舍也率领7000人越过大雪山北上来到这里,他们决定联合建国,这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瞿萨旦那
第十章于阗——迷雾中的美玉之邦于阗就是和田。公元前3世纪,东土移民1万余人来到于阗河下游,不久阿育王宰辅耶舍也率领7000人越过大雪山北上来到这里,他们决定联合建国,这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瞿萨旦那
有。位姓出自匈奴。位姓来源于西汉于阗王位侍之后。据《后汉书》所载,位侍被长兄匈奴王封为于阗王,子孙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氏,称位氏。《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载:"(莎车王)贤又徙于阗王
有。位姓出自匈奴。位姓来源于西汉于阗王位侍之后。据《后汉书》所载,位侍被长兄匈奴王封为于阗王,子孙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氏,称位氏。《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载:"(莎车王)贤又徙于阗王
有。位姓出自匈奴。位姓来源于西汉于阗王位侍之后。据《后汉书》所载,位侍被长兄匈奴王封为于阗王,子孙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氏,称位氏。《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载:"(莎车王)贤又徙于阗王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毘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毘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