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四僧的绘画艺术(下)

Posted 艺术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四僧的绘画艺术(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家名品] 四僧的绘画艺术(下)

清髡残 层岩叠鹤图 纵169.2厘米 横41.5厘米

清髡残 山水图

清髡残 山居图

清髡残 平远山水

清髡残 谷口白云

清髡残 古木新篁(扇面)

清髡残 雨洗山根图 纵103厘米 横59.9厘米

清髡残 仙源图 纵84厘米 横42.8厘米

清髡残 松岩楼阁图 纵41.6厘米 横30.4厘米

清髡残 云洞流泉图 纵110.3厘米 横30.8厘米

清髡残 幽栖图 纵20.5厘米 横32.7厘米

清髡残 神机话趣图 纵125.7厘米 横31.4厘米

清髡残 苍翠凌天图 纵85厘米 横40.5厘米

清石涛 山水 纵14厘米、横43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一)

清石涛 山桥小坐图

清石涛 山水册(之八)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之七)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之六)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之五)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之四)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之三)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山水册(之二) 纵23.3厘米、横16.5厘米。

清石涛 富春山色图轴 纵51厘米、横24厘米。

清石涛 人物图 纵193.6厘米 横81.3厘米

清石涛 淮扬洁秋图 纵89厘米 横57厘米

清石涛 对牛弹琴图 纵132.5厘米 横53.4厘米

  髡残(1612一1692),俗姓刘,字石谿,一字介丘,号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年轻时聪敏好学,读经史、习举子业。国难临头后,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避难林莽,备受摧折之苦。对于他削发出家的过程,史载:一日,其弟为置毡巾御寒,公取戴于首,览镜数四,忽举剪碎之,并剪其发,出门径去,投龙山三家庵中。”(《周亮工读画录》)。邓显鹤在《石溪轶事》中也说:“师一夕大哭不止,引刀自薙其头,血流被面”。髡残之所以做出这个突然而毅然的决定,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在于他目睹物是人非的现实,感到复明无望,诸事皆空,为了挣脱出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向现实进行仅有可能的抗争而不得已才做出的人生抉择。时为清顺治八年(1651)髡残年40岁。髡残出家后,曾至南京,得法名知果,入云栖派系,后回湖南,居桃源余仙溪龙半庵潜心禅学。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再赴南京,先住大报恩寺,后居牛首祖堂山幽栖寺,至死。

  髡残生就秉赋孤耿、性格刚烈,他的知心好友程正揆称他“性鲠直如五石弓,寡交识,辄终日不语。”忠耿的性格也体现在他对大明王朝的忠贞上。他身体多病,但却先后十三次赴南、北二京拜谒明皇陵,而且始终以大明遗民身份自居。亡国之恨一直索结于心怀,那被强性压抑的感情之火只能在绘画中聊以寄托。“十年兵火十年病,消尽平生种种心。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犹向画中寻。”由此可见,绘画对于他,乃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调治心病的良方!

  在绘画上,髡残工山水,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精麓。他的画深受元四家的影响,尤其得力于王蒙与黄公望。王原祁评他是:平淡天真,高华流鹿,有浑厚之意,华滋之气。他的画,那秃笔干墨的勾勒皴擦,水墨云烟的渲染,浅修粗短作跳跃式的律动,云水深阔,山色空濛,或以焦浓干枯之笔画山水,森森然令人震慑。然而郁勃激荡之中却无霸悍板滞之气。情感的律动与理性的沉思,相互权衡制约,如清泉出深山乳石,奔腾跳跃,自然成文,复归于舒缓恬静之中。足见其学养功力之深!

  在艺术气质和创作追求上,髡残多少与石涛有些相近,即二人在绘画本体意义上都着力较多,也都有着奔放纵恣的艺术才具。但二人又有明显区别:石涛恃才傲物,睥睨古今,脱尽画家窠臼;而髡残对前人成就甚是尊重,尤其对元四家更是潜心研讨、广撷精华。几经融汇而后成自家面貌。故清人秦祖永评之曰:“石谿沉着痛快,以谨严生;石涛排奡纵横,以奔放胜”(《桐荫论画》)。能够做到“沉着痛快”,说明功力深厚扎实,创作时能以情驱笔,挥洒自如,挥劈砍斫,尽去犹疑;风格上“以谨严胜”一方面说明髡残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一方面也说明这是一位法出有据、艺成有源的画家。事实也确实如此。髡残不但对元四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明代的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等也不放过,但又都能做到“变其法以适意”,即不为他人所囿。

  髡残的山水画与渐江也是有所区别的:渐江于谨严中见腴润与清逸,而髡残则于谨严中显苍劲与深厚。程正揆对髡残的画十分推崇,曾讲道:“石公作画如龙行空、虎踞岩,草木风雷,自先变动,光怪百出,奇哉!”又云:“石公慧业力超乘,三百年来无此灯。入室山樵老黄鹤,同龛独许巨然僧。”说髡残承继了王蒙风范、造诣上可与巨然并提,这是有道理的。他确实继承并发展了王蒙茂密苍莽、宏阔幽邃的艺术风格,也吸收并融汇了巨然的明润郁葱、灵秀化滋的审美成分,给清初画坛,也给日见枯简的文人绘画输入了一股郁勃的生机与活力。

  髡残虽似荆蛮草野之民,但学问弘硕高深,为人所器重。名儒学者和画家如顾炎武、钱谦益、张怡、周亮工、龚贤、陈舒、孔尚任等乐与交往,相互切磋。程正揆,又号青谿道人,画山水,喜用秃笔,苍劲雄浑,诗书画兼工,与石谿有交往之谊,画史称“二谿”;石涛稍晚,未曾与石谿相晤,二人造谐精湛,因称“二石”。

  石涛(1642—1707),姓朱,名若极,是明朝的宗室,靖江王后裔。其父朱亨嘉为九世靖江王,于南明隆武元年(l645)被隆武帝遣兵所擒。在覆巢之下,年幼的石涛被内宫携逃避难,后出家为僧。法名初为超济,后改原济。石涛的名号甚多,常在他书画中题写的有:阿长、苦瓜,钝根、瞎尊者、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零丁老人等。石涛曾久游皖、苏等地,并先后长期寓居宣城,南京,扬州。擅画山水、兰竹、花果,兼工人物,笔意恣纵,自成一家。

  在四位画僧中,石涛出生最晚,但他出家时的年龄最小(十岁左右)。虽然家庭的悲剧给年幼的石涛留下心灵的创伤,但那属于同室操戈的权利之争,与清政府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再加上当时石涛尚年幼无知,对明清政权交替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出家后,又专心研习绘画,对国事并不关心。这方方面面的原因,便石涛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像其他三画僧那样紧张到势不两立。相反,石涛主观上却很想同清政府搞好关系,从而得到重用而使自己出人头地,但当时,在清朝统治者看来,石涛只不过是一个会画画的和尚,并非廊庙之材,加上他毕竟是朱明的后人,就更不能委以重任了。清廷的冷落,进取的无望,石涛只好自叹”只今对尔垂垂发,头白依然未有家”,“大涤草堂聊尔尔,苦瓜和尚泪津津”了。一个叱咤风云的艺术家,一个才华横溢的旷世奇才,为能舒长翼冲云霄,不得不摧眉折腰于皇帝佬面前,但终一无所成,徒劳而使个人心灵无比羞惭。终其一生,真像他自己所说的是个“苦瓜”,是个“瞎尊者”了,他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苦痛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凭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汪洋纵恣的艺术才华,勤奋不辍的艺术探索,以及特有的人生感受,石涛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无限瑰丽的审美世界,他不但表现题材甚为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果等),风格面貌也十分多样,举凡沉雄奔放、苍莽刚健、清新典稚、秀逸隽永、博大宏深、繁复缜密、简约澹远、清旷幽邃等等。在绘画上,石涛反对不师造化、阵陈相因、拘泥于古人的创作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要求从真实山水中写出生动活泼的图画,创造出富有生命的新的风格。力图扭转元明以来中国绘画艺术上临摹仿古的没落趋向。他在这一方面是有贡献的,我们从他的绘画艺术以及所题诗句画跋来看,有非常精湛的论点,如说:“古人在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一出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但他并没有反对与鄙弃传统中的优秀部分,他所不赞同的只是抄袭与模拟而已。他的山水画中干渴的笔墨情趣,特别有元人的情感与好尚。他的《十六阿罗应真图》,那种白描的形象,也流露了元人余韵。明代沈周、陈洪绶的画格,有时也濡染到一些。至于他的竹菊之类,又是从夏昶诩与郭诩的风格之中升腾变化而来。由于他能够承继传统、运用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和发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正出于如他自己所说的“透关手眼”,含意是非常深远的。

  石涛绘画的成就较为显著,首先是他打破了旧有的创作方法,在布局上的结构铺陈,显示出变化多端、新颖奇妙的章法,倘不是石涛一生云游,登山临水,从山水的真实境界中熟悉了大自然阴晴变幻、烟云明灭、寒暑时节的风光,那么,亘古的壮美河山,又怎样能体现出那些千情万态呢?因此,他要搜尽奇峰来打画稿,来描写许多美好河山。他的绘画之所以使人叹赏,在于生动变化的艺术特性,正如高谈雄辩到了随意自如的境界。因此,即使是板桥流水,或者是茅舍芦汀的寻常景色,通过他的描绘,也足以引人入胜,给人一种特殊的艺术感受。正如清代邵松年所云:“清汀老人画,笔情纵恣,脱尽恒蹊,有时极平常之景,经老人画出,便觉古厚绝伦。有时有意为之,尤奇辟非人间所有。有时排奡纵横,专以奔放取胜;有时细心密皴,转以枯淡见长。”(《古缘萃录》)同时,石涛在绘画上的显著成就,与笔墨上的千变万化,显然是分不开的。他的绘画,决不是拘守于一种形体,而是配合了多种多样的笔势,如肥的、瘦的、圆的、扁的、光的、毛的、硬的,柔的、破的、烂的、深的、淡的、湿的、干的以及婉媚的与泼辣的、飞舞的与凝重的等等,凡是笔所能再现的形态,都毫无逃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他运笔时不粘不滞,不刻不板,灵动松活,驱使自如,给人以腕走龙蛇,一气呵成之感!

  一管笔著下,即成一画,这在石涛的艺术创作中,则莫过于兰、竹之画与其书法。石涛笔下的兰、竹,绝无疏秀萧散之态,大多枝叶披离繁密,极尽淋漓挥洒之致。然而密处自可通风,散乱中饶有法度。这正与石涛的书法异曲同工。他的书法,尤擅隶书一体,故其楷、行、草书,亦富隶法遗意。“隶贵精而密”,讲究的就是用笔的沉厚与结构的茂密,在此基调上,石涛又出以恣肆纵逸,形成其个人风格。

  纵观石涛艺术的一生,他不趋时尚的性格,主张“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全”即笔墨由造化中产生,又须还之于造化去。他切实地实践了“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的理论,其一生都在“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谓“抟弄乾坤于股掌,舒卷风云于腕下”。这突出的艺术成就,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艺术史上又一道烛古耀今的光环。

  清初四画僧的艺术成就,为中国清代绘画的发展涌现出了高潮,呼唤着时代的心声。他们凄凉的身世,悲愤郁勃的情感,高尚的人品,精湛的学术修养和高妙的艺术造诣,令人叹息和景仰!

  编辑:之君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张大壮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张大壮的绘画艺术近现代张大壮岁寒三友近现代张大壮松鼠图近现代张大壮山水近现代张大壮牡丹近现代张大壮荷花鸭子近现代张大壮荷花小鱼近现代张大壮荷花近现代张大壮河塘近现代张大壮桂鱼近现代张大壮端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张大壮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张大壮的绘画艺术近现代张大壮岁寒三友近现代张大壮松鼠图近现代张大壮山水近现代张大壮牡丹近现代张大壮荷花鸭子近现代张大壮荷花小鱼近现代张大壮荷花近现代张大壮河塘近现代张大壮桂鱼近现代张大壮端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李苦禅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李苦禅的绘画艺术近现代李苦禅八哥近现代李苦禅碧崖白鹰近现代李苦禅晴雪近现代李苦禅秋色图近现代李苦禅鹊梦近现代李苦禅盛夏图近现代李苦禅双鸡近现代李苦禅水仙牡丹近现代李苦禅松巅鸟声近现代李苦禅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李苦禅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李苦禅的绘画艺术近现代李苦禅八哥近现代李苦禅碧崖白鹰近现代李苦禅晴雪近现代李苦禅秋色图近现代李苦禅鹊梦近现代李苦禅盛夏图近现代李苦禅双鸡近现代李苦禅水仙牡丹近现代李苦禅松巅鸟声近现代李苦禅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江寒汀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江寒汀的绘画艺术近现代江寒汀白猫芭蕉近现代江寒汀春色近现代江寒汀春色图近现代江寒汀端阳佳节近现代江寒汀蜂雀图近现代江寒汀黑牡丹近现代江寒汀红叶双雀近现代江寒汀家园图近现代江寒汀孔雀图近现代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江寒汀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江寒汀的绘画艺术近现代江寒汀白猫芭蕉近现代江寒汀春色近现代江寒汀春色图近现代江寒汀端阳佳节近现代江寒汀蜂雀图近现代江寒汀黑牡丹近现代江寒汀红叶双雀近现代江寒汀家园图近现代江寒汀孔雀图近现代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悲怆人生--林风眠的艺术道路

[名家名品]悲怆人生--林风眠的艺术道路近现代林风眠菖兰近现代林风眠鸡冠花近现代林风眠芦花荡近现代林风眠舞近现代林风眠坐女近现代林风眠渔舟近现代林风眠秋艳近现代林风眠立  在中西绘画的融合上,林风眠的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悲怆人生--林风眠的艺术道路

[名家名品]悲怆人生--林风眠的艺术道路近现代林风眠菖兰近现代林风眠鸡冠花近现代林风眠芦花荡近现代林风眠舞近现代林风眠坐女近现代林风眠渔舟近现代林风眠秋艳近现代林风眠立  在中西绘画的融合上,林风眠的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查士标的绘画

[名家名品]查士标的绘画清查士标晨曦酒醒图轴纵167厘米,横52厘米清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之一纵22厘米,横17厘米清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之二纵22厘米,横17厘米清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之三纵22厘米,横1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查士标的绘画

[名家名品]查士标的绘画清查士标晨曦酒醒图轴纵167厘米,横52厘米清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之一纵22厘米,横17厘米清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之二纵22厘米,横17厘米清查士标仿各家山水册之三纵22厘米,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