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古代钱币翻砂铸造的例证举隅
Posted 钱币
篇首语:习惯使我们双手机巧,使头脑笨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古代钱币翻砂铸造的例证举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钱币翻砂铸造的例证举隅
隋唐以来,铸钱工艺废除母范(硬型范)铸钱的方法,改用母钱翻砂铸造,中国金属铸币从而进入了母钱翻砂阶段,此工艺一直沿续到清末采用机器铸币为止。
在宋代,翻砂铸钱每版铸造六十四枚,宋·周遵道《豹隐纪谈》记载:宋代凡铸钱,每版六十四文。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板板六十四”成了成语,比喻人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明代宋应星任《天工开物》书中记载: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画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臀其上。又用一匡,如前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山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
母钱在压印砂型时,由于铸钱工人操作不当,往往会铸出各种各样的“奇钱逸品”,例如,压印砂型时如果用力不均匀,就会铸出一侧薄、一侧厚的子钱,这种现象在咸丰大钱等厚重的铸币中尤为明显(图1);合背、合画钱是母钱印范时,用母钱的同一面压印砂型所致(图2):存世有的铜钱上面有凸起的流铜,是铸钱时用棒状工具挑起砂型里面的母钱所致(图3);钱币的正反两面轮廓不在同一水平方向,是砂创台范时移位所致(图4);最为奇特的是一种五铢钱(图5),钱面范和背范移位180度,形成钱币正面内廓为正方形,背面内廓为菱形的奇特现象。这些在铸造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如同现代印钞造币中的错版币一样,由于其数量稀少,韶味性强,成为钱币收藏中的热门品种。
来源:收藏界
相关参考
在“港币”中,年份最早的当数两枚香港割让英国后首次发行的钱币,一枚是1863年发行的“香港一文”,另一枚是3年后发行的“香港一千”,面值相等,均为一元的千分之一。该钱币只有衬衣纽扣大小,青铜制圆形方孔
每次谈及清朝货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被誉为清钱第一大珍的祺祥通宝。其发行时间短,铸造精美绝伦,铸造量及存世量稀少而受到钱币收藏家的热捧(希望自己有幸得到一枚)。
每次谈及清朝货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被誉为清钱第一大珍的祺祥通宝。其发行时间短,铸造精美绝伦,铸造量及存世量稀少而受到钱币收藏家的热捧(希望自己有幸得到一枚)。
雕母又叫祖钱,它作为铸造母钱之用,即铸币样板。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字迹清晰,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币要细瘦,细部还留有手工镂刻的痕迹,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中国古代铸钱的顺
古董文物 “古钱币”带动着中国古文化历史的先河,其价值不断地刷新飙升
大清铜币又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时间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
劳动人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铸造工艺。其中特别是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重要,称古代三大铸造技术。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昆吾(夏代的一个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濮阳市境北)制
劳动人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铸造工艺。其中特别是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重要,称古代三大铸造技术。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昆吾(夏代的一个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濮阳市境北)制
1898年吉林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小型试铸样币,该币完全不同于正式流通币,直径28mm,正式流通币直径33mm,此币铸造精细,品相完美,为目前仅见,极为珍罕,曾为马定祥、秦子帏旧藏。先后铸行过“光绪元
1898年吉林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小型试铸样币,该币完全不同于正式流通币,直径28mm,正式流通币直径33mm,此币铸造精细,品相完美,为目前仅见,极为珍罕,曾为马定祥、秦子帏旧藏。先后铸行过“光绪元
古钱币是收藏市场的热门,大清铜币就是古钱币的一种。大清铜币铸造于1890年,于1911年停产,因此数量不多,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那么大清铜币值多少钱?由于大清铜币发行时间较长,许多人对大清铜币并不了解